文房龙
现今,建立一所大学都是从一大笔存入银行的钱开始。这笔钱就用来建造校舍,实验室和宿舍。最后聘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举行人学考试,大学就办起来了。
但在中世纪的做法不是这样的。一个明智之士对自己说,我发现了一个伟大的真理,我必须把我的知识传授给别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找到几个愿听他宣讲的人,他就把自己的智慧鼓吹一番,就好像现代站在肥皂箱上的街头演说者。久而久之,某些年轻人开始按时聆听这位伟大导师的智慧的言词,他们还带来记录本,一小瓶墨水和鹅毛笔,把他们觉得重要的东西记下来。有时下起雨来,老师和学生们就撤到空的地下室去,或到这位教授的家里来。学者坐在他的椅子上,年轻人就地而坐。
这就是大学的起始。在中世纪,大学就是这样一个教授和学生的联合体,教师即是一切,校舍则无关紧要。
让我举一个例子。布列塔尼半岛的年轻神父阿培拉德,早在12世纪就开始在巴黎讲授神学和逻辑学。数以千计渴望求知的青年人向这个法国城市蜂拥而来听他讲学。一些不同意他的观点的神父也前来解释他们各自的观点。巴黎不久即挤满了吵吵嚷嚷的来自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的人群以及来自瑞典和匈牙利的学生。于是在塞纳河的一个小岛上,一座古老的大教堂的附近出现了著名的巴黎大学。
接着,在巴黎大学发生了一起争端。非法籍的学生被逐出学校。与此同时,英皇亨利二世召回所有在异国学习的人员。一批被开除的巴黎大学教师和学生组成了牛津大学的核心。这所举世闻名的大学就此创立。
中世纪,特别是13世纪,并不是世界完全停滞的时期,青年一代是朝气蓬勃的,也是热情奔放的,他们对所学的东西,即使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也非得问个为什么。文艺复兴就在一片喧嚷声中形成了。
尹成荣摘自《人类的故事》(河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