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火马勺脸谱为例观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

2016-12-19 11:48李怡
今传媒 2016年11期
关键词:传承

李怡

摘 要:民间工艺美术是组成各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工艺为有趣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美的色彩。社火马勺脸谱则是一种起源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将社火脸谱艺术与民间器具相结合的民间工艺美术,是三秦民间所独有的工艺美术作品。社火马勺脸谱既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又充满浪漫神奇色彩,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渊远文明,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本文立足新时代,以社火马勺脸谱为例,展开对民间工艺美术保护及传承相关问题的研究,以期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社火马勺脸谱;民间工艺美术;传承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167-02

一、民间工艺美术的产生和特征

民间工艺美术这一名词在古籍中并没有记载,它来源于日本词“民艺”,最早起源于柳宗悦的《工艺文化》中。但两者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按照柳宗悦提出的“民艺”的特征来说,“民间工艺美术”包含于“民艺”中,是由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为满足精神生活和生产劳动生活的需要所创造出的带有艺术特性的作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泱泱大国,从汉唐的三彩陶佣、画像砖石到魏晋之后,由民间手工艺匠人制作的风筝、皮影等,都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这些民间工艺美术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习俗、信仰和愿望,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了富有地域特征和民俗文化的艺术形式。

民间工艺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来源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反映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通常,它具有一些特殊的象征性,如“祈福”“辟邪”等主题。例如“布老虎”则是带有对儿童的祈福平安,寄予希望的象征;剪纸则是用以表达吉祥喜庆的氛围和愿望的。

同时,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还带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集中反映出某一地区的人文风情和民俗文化。例如陕西凤翔泥塑形态生动、狂放夸张、造型各异、色彩原始,带有强烈的陕西三秦文化特点,与陕西粗犷、豪放的秦腔艺术一脉相承,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产生发源于民间的工艺美术则与皇家器物不同,它取之于自然服务于百姓,具有廉价的特征。大量广泛的存在于底层人民百姓之中,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寄托着人民百姓的希冀与期望、祈福和祝愿。

二、马勺脸谱的起源和变迁

马勺脸谱起源于陕西宝鸡,它是由民间艺术家结合陕西社火脸谱加工演变而来。社火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主要指在祭祀仪式中或我国传统节日庙会中的各种杂耍表演,是由民间百姓社团组织发展起来的。陕西社火的主要形式有踩高跷、耍竹马、玩旱船、舞狮子等。陕西民间社火保留着西周时期的表演形式,将地方戏曲加入其中,这种古老的表演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脸”发展而来的,结合了周朝“大傩”涂脸的表现形式,并融合了殷商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的纹样。经历了世世代代的民族融合和时代变迁,社火脸谱从勾线、上色、章法、布局都有了固定的程式,形成了成熟的绘制体系,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陕西社火脸谱重在前额、鼻子及嘴巴上的造型和色彩的运用。脸谱融合了原始图腾纹样的风格,表现角色的性格和容貌特征十分形象、直观。风格奔放、造型粗犷、纹样质朴、色彩浓烈。社火脸谱人物形象多取自《封神榜》等神话故事中具有法力和正义人物的造形,如神农、伏羲,还有十二生肖动物形象等。用日月纹、火纹、旋涡纹、蛙纹等纹饰的不同组合表现人物的性格;以色彩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红为忠,白为奸,黑色为正,黄为残暴,蓝为草莽,绿为恶野,金银为神妖。

社火马勺脸谱就是绘制有社火脸谱的马勺。马勺是民间用来舀水的工具,多用柳木、桃木制作而成。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李继友先生在继承了陕西社火脸谱的基础上,苦心钻研走访民间艺人查阅历史资料,将社火脸谱与民间器物马勺相结合创作出了社火马勺脸谱。马勺脸谱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细,先是挑选产于秦岭的上好桐木、杨木或者青蛙木,手工雕刻成马勺的形状,再进行多次打磨,使表面光滑易于绘制,插入陈年小麦中吸收木头中的水分,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后取出再次打磨、上底料,进行绘制。社火马勺脸谱以马勺为纸,绘制精美绝伦,其笔触流畅、色彩明快、表情夸张、神情生动。社火马勺脸谱既是民间工艺美术的创新也是民俗文化的回归。其创作完全吸收了西秦社火脸谱创作技法,又加入了民间器具马勺的应用,将二者融合得天衣无缝。

三、民间工艺美术的现状

民间工艺美术的命运与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当工业化生产来临,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激烈的变化。过去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依托于手工制作,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而然这种独一无二已经被大规模的机械生产所剥夺。纯天然的手工制作时代被流水线的工业化生产所取代。这样的变化使工业化更加先进发达的同时,也带了不可复制的手工艺术的销声匿迹,其结果则是工艺之美被剔除,没有手工的制作,则失去了匠人偶然的创作痕迹。

破坏容易,很多东西一夜之间就会消失殆尽,但是作为文化艺术的形态,它代表的是时代,承载的是传统。那些虽然陈旧的“老物件”可以看出即时即地的人文精神,一旦消失不仅仅失去的是一物一品,而是民族的过去。当民族的历史记录被抹去,泱泱大国的辉煌文明,用什么来说明呢?当今我国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其处境不容乐观,处于内外交困的地步。在民族进步发展,社会转型的阶段,受到全球一体化的冲击,各民族地区国家间文化大冲击大融合下的民间工艺美术在夹缝中岌岌可危。旧的民族文化形态,是千百年来在一定的文化机制中产生的,它与人民的风俗习惯紧密相连,既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又植根于当时的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当社会发展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世界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原有的文化无法适应,以至于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搁浅谢幕。这是内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形成,外来文化的“侵入”也冲击了传统的民间文化。既然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出现了内外交困的状况,那么它的传承之路又应该如何发展呢?是沉睡在千年古籍文字之中,亦或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置于博物馆内束之高阁呢?

四、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与传承

尽管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与当今的社会经济形势是相悖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应当任其衰落。人类在不断创新中发展自身,但同时人类又在发展创新中继承传统文化。以社火马勺脸谱为例,传承千年的社火文化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衰退,社火马勺脸谱作为载体实现了社火脸谱的实物化传承,经历了几千年的艺术糅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张星是社火马勺脸谱传承人,陕西宝鸡社火脸谱博物馆馆长。作为宝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代表性传人,他的作品被展览到北京奥运会的《中国看见》民间文化艺术展厅,并被印制在了2011年陕西民间工艺美术系列中国印花税票票面。这种有意识的官方行为的推广和传播,是对这一民间艺术的认可和宣传,只有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些艺术作品它才能够被重视被传承,我们的民间工艺正需要更多地以这种途径去传播和推广。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这一公约的发布不仅体现了人类对文化的重视,更说明了传统文化在人类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它自身深远的社会价值文化意义。实际上在发达国家,对传统民间文化早就有了具体的措施和系统的保护。在日本,有着成熟的民间艺术研究、保护和传承发展的系统。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柳宗悦为代表发起的日本民艺运动就拉开了日本民艺的收集保护工作。柳宗悦首创了日本民艺馆,在对日本民艺调查收集整理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他所总结的日本民艺运动的创造性在学术思想上“第一,关于过去被视为等闲的民艺品之美的价值的重新认识;第二,确定了须有何种性质,才是美的最为妥当的标准;第三,创立了‘工艺的新概念。由此确立了美的评判基础。“而在民艺运动的具体实践上,柳宗悦《民艺论》中是这样记载的:“第一,日本民艺馆的设立与对外开放,是目前日本唯一的一座此类设施;第二,关于日本地方的传统工艺的现状调查和实物收集。至今虽然只是对全部的初步涉及和尝试,但已是绝无仅有;第三,对于现存的地方民艺的振兴与发展的援助,以及个人作家与艺人们的协作。这些都是在生产中进行的活动;第四,在言论方面,通过机关刊物和单行本来阐述这个运动的意义。而且努力地将这些小册子、书籍作为工艺品提供给读者。”这在当时社会环境下都是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民艺保护工作。

由于社会局势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和研究都发展得较晚,进展较慢。新中国解放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公布了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其主要针对重要文物古迹,对象较为片面单一。1997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针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法规条例《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它体现了我国在民间文化保护上的进步和重视。其中的保护措施包括:“1.搜集、整理、建立档案;2.征集、收藏优秀代表作品;3.对其工艺技术秘密确定密级,依法实施保密;4.资助研究,培养人才。”近年来,我国对民间工艺的保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仅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还建立了地方性的民俗博物馆。但是整体来看,与我国类型丰富、分布广泛、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美术相比,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还缺乏强有力的支持,研究、抢救、保护显得相对零散而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

五、结 语

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是一个很大的研究领域,涵盖的类型复杂,地域广阔,年代悠久,也与我国的多民族融合、长期农耕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硕果,同时也给保护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题。那么在研究中就应当探讨其中的规律和方法,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事物追其本质,以达到继承和创新的目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广泛,不仅可以推动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发展,也为新的艺术创作带来基础和灵感。

参考文献:

[1] (日)柳宗悦.工艺之道[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日)柳宗悦.民艺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

[3] 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4] 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