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 

2016-12-19 09:18武青青
中国市场 2016年31期
关键词:质量提升经济发展

武青青

[摘要]辽宁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新常态下,辽宁在党中央、国务院把经济发展质量摆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始终强调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大方针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准确把握质量发展内外环境变化和战略意义,盯住质量提升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深处着力、定向施策,运用改革创新这把“金钥匙”,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关键词]质量提升;质量强国;经济发展;中高端水平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276

1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质量摆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也明确指出,提升质量是中国发展之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关系民生福祉,关乎国家形象,同时也强调,要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质量极为关键。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走质量强国、“效益兴邦”之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指明了方向,也是新时期质量工作明确具体的行动纲领。

2掌握质量发展内外环境的变化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围绕质量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质量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复杂变化,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突出。

全球经济新形势对我国质量发展提出新挑战。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先后推行了“再工业化”“制造业再回归”等政策,重振制造业。印度、巴西、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的人力成本、更便宜的资源要素和更宽松的环境管制,加快吸引境外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较大冲击,市场竞争正从过去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我国虽已成为世界工厂,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对我国产业发展形成双重挤压;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依然沉重,世界主要经济体总需求仍然疲软,发达国家致力于制定新的国际贸易规则,纷纷以健康、安全和环保为由,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打“质量战”、限制进口,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远超其他非关税措施,呈现出数量增多、要求苛刻、形式隐蔽的特点。据统计,2013年共有73个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提交了2138件技术贸易措施通报,许多国家还变相建立贸易技术壁垒,如认证检测壁垒以及各种“绿色壁垒”“动物福利壁垒”“劳动壁垒”等。我国出口商品因质量问题长期处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通报召回的首位,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倒逼我们必须从“数量、价格优势”向“质量、效益优势”转换,加快推动质量提升,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推动出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辽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为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当前,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新的动力、新的优势有待培育,辽宁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弱、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相当突出,这些问题的集中体现就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一些地区质量竞争力不高,甚至落入“低质量陷阱”,增长乏力;我国虽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但缺少核心技术和质量优势,发展国家占据了“微笑曲线”两端,我国处于利润最薄的加工组装环节,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这些都需要我们下决心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把质量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这为我国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辽宁质量发展存在巨大潜力。质量发展不是短跑,而是没有终点的长跑。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我国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初步形成。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许多工业消费品、机电设备和原材料产品的质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高铁、核电等领域质量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我国质量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质量竞争力不强,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诚信意识比较淡薄,制假售假屡禁不止,市场提高质量的决定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的质量治理和自律能力还不强。我国虽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但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95%的高档数控机床、85%的集成电路都依赖进口,我国产业多处于国际分工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完全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更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热切期盼,质量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这些差距也正是质量发展的潜力,改革创新是潜力最好的“挖掘机”,我们要通过改革创新解决质量发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把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化为现实成就,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3认识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质量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只有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才能使我国经济行稳致远、持续健康的发展,为实现以上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质量正在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我国经济正处于深层矛盾凸显和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要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质量极为关键。从我国来看,质量不合格产品造成的直接损失达数千亿元,间接损失更大,国际上畅销的“中国制造”,大量的还是中低端产品。不提升质量,经济发展不仅难以升级,也难以为继;不着力提升质量,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仅难以扩大,还会错失良机;不着力提升质量,不仅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会引起消费者的怨言。面对市场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等压力,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好提升质量这把金钥匙,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造辽宁经济升级版。

提升质量正在成为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质量无处不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以及政府的管理质量,直接关系着百姓的生活质量,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现阶段我们在一些产品和服务质量上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特别是不少产品还存在着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这就迫切需要通过提升质量来促进产品和产业的升级,保证住质量安全底线,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有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新华网,2015-02-26.

[2]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Z].新华社,2014-09-17.

猜你喜欢
质量提升经济发展
采油厂适应新形势跨越极寒期实现提质增效发展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