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琳宗
摘 要:大学生的理性爱国对于中华民族振兴,维护社会稳定,改善中国国际形象有着直接影响。大学生爱国行动以及情绪的产生与大学的历史教育教学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大学历史教育教学只有恪守理性,积极引导,避免情绪化才能在大学生理性爱国形成方面发挥主推作用。本文从大学生爱国类型及大学生非理性爱国行为产生的原因,大学历史教育教学如何改进才能助推大学生理性爱国方面展开思考。
关键词:大学历史教育教学;大学生;理性爱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103-02
爱国是世界民族国家公民的重要情感,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首要要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随之而来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无理遏制与围堵。这次情况之下,中国人的民族热情、爱国行为彼此起伏。这展示爱国情感过程中,大学生们无疑是一股重要力量,但是由于该群体的爱国行为易受到网络和现实生活敌对势力或者不法分子蛊惑,在爱国名义上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给国家社会稳定、国际形象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在理性爱国,①本文将从大学历史教育方面进行一些思考探讨。
一、大学生爱国的分类以及非理性爱国行动产生的原因
“在爱国认知、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的形成过程中,爱国情感处于中介的核心地位。”[1]的个观点客观解释了中国人爱国行动的源头——因为他们对国家拥有强烈的感情。但是在大学校园里面的大学生,对于这个爱国情感的表达行动却有所差异,而这些差异又是有着自己的原因。
(一)大学生爱国的表现类型
由于学者们持有“爱国主义最基本的表现是情感的表达,爱国情感中既有激情也有理性。”[2]观点,所以大学生的爱国行为与表达也可以划分为理性爱国与非理性爱国两种类型。什么是理性爱国?中共十八大报告认为,理性爱国就是“在表达爱国热情和诉求的同时,要着眼于国家利益的大局,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力求通过交流、对话、谈判、沟通、协商的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3]。换而言之,大学生理性爱国就是指大学生群体通过合法和平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与民族的热爱、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行为。大学生非理性爱国是相对于理性爱国而言,是指大学生群体在表达爱国诉求中,受到社会情绪影响而采用违法、暴力、情绪化等非理智手段来表达诉求的过程。非理性爱国往往夹杂着狭隘民族主义情感,具有社会性、情绪性的特点。当今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也处在民族振兴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大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真诚的热爱,需要全体中国人这份对民族国家的热爱,只有国家与民族充满爱,才可能拧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致力于解决我们民族振兴路途中的问题。但是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不能演化为情绪化、暴力化的非理性爱国行为,否则将对我们的民族振兴事业带来极大的损害。
(二)大学生非理性爱国行动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大学生在历次的爱国诉求中都表现显眼,无论中日钓鱼岛争议,抑或是南中国海争议中。这些关键点上,大学生群体的非理性爱国的表现,实在令人担忧,尤其在中日钓鱼岛争议的“日本购岛”事件,南海争议的“南海仲裁闹剧”中表现更加明显。为什么大学生在爱国方面表现如此积极而又如此不理智,让我们分析一下原因吧。
1、历史教育方面。中国大学将近代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主干必须课是2004年开始,这对于从高中应试教育过来的大学生提供了补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机会,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近代遭受的屈辱、不公,以及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独立富强的振兴之路。但是受制于该门课程授课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影响,该门课程在讲授中存在照本宣科的古板灌输模式,也存在为了赢得热血学生好评而一味灌输狭隘民族主义或者将西方传媒观点大肆在课堂宣讲。正是由于灌输教育效果不佳,狭隘民族主义历史教学模式与西方意识形态入侵课堂,导致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在一些国际事件中,为了维护国家荣誉与领土主权,做出不少非理性行为。
2、国际与社会环境方面。当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对还深陷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中国迅速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令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强国深感恐惧,他们恐惧强大的中国会扭转世界旧秩序,恐惧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会演变他们,恐惧中国人民会报复上世纪他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战火与屈辱。为此他们经常在经济上进行贸易保护,打击中国企业;在外交上国际形象上羞辱中国;在军事上围堵恐吓中国;在领土主权争议上偏袒另一方;在内政上,对中国指手画脚而对自己阵营的无人权行为视而不见。正是由于西方社会的崛起中国的偏见以及蛮横无理,导致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在一些关键的国际事件的爱国行动中做出了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如钓鱼钓争议的抵制日货、南海争议中抵制肯德基等。
3、网络技术方面。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手机的广泛应用,微信、微博、QQ等等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情感交流、信息收集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西方敌对势力自然也不会错失利用这些平台扶持他们的网络代理人,宣传他们价值观,分化中华民族。正是由于一些网络大V,公知的一些宣传狭隘民族主义、诋毁中国共产党主权妥协等,导致大学生与中国人民对事关国家民族利益的事件失去理性思维,采用非理性的表达方式。
4、个人思维方面。由于现在大学生多数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独生子女家庭,由于父母家长溺爱,导致其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叛逆,不喜欢说教,容易被一些网络传媒、西方意识形态迷惑误导。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自然会坚持自己臆想的“爱国”正确表达方式,进行情绪宣泄,而不顾亲人、政府的苦苦规劝。
二、大学历史教育教育在大学生理性爱国培育助推方面可行之法
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让大学生学会理性表达爱国感情是大学思想教育工作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为此在大学生历史教育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
(一)大学历史教育者讲授内容要避免情绪化
大学历史讲授讲究的是“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这就要求我们大学历史授课教师需要有高尚的师德与精心的授课准备,对大学生们每一堂历史课都要用心。大学历史课教师要做到“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要从客观历史出发,艺术性的引导学生学习近代中国历史,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化的看法或者从网络道听途说的野史纳入课堂讲授,以此来博取学生的“新鲜感”“好评度”,更不应该以爱国主义教育自己的狭隘民族主义历史观强加给学生。在这方面,大学历史教师应该要做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历史观,自己要明白“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和“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4]的道理
(二)大学历史教育注重启发性教育与批判性思维
在大学生历史教育中,我们历史教师需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采用启发式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模式开展。在讨论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们相互辩解讨论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批判性思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通过理性思维的培养,来让大学生跳出近代历史课教育就是仇恨教育的思维怪圈,放弃仇恨,学会宽恕与平和,毕竟“真正的宽恕要了解过去,了解全部的过去,使未来成为可能。我们不能以无法再代表自己说话的人们的名义,冤冤相报。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现在所做的是为古人、为现在,也为将来。”[5]
(三)大学生历史教育注重运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媒平台
当今中国是互联网中国,手机中国,在大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拥有自己的电脑或手机,而他们很多信息来源都是依靠互联网平台。在所有互联网平台中微信朋友圈、QQ群空间、网络资讯视频等平台是起关注的热点与重点。所以在大学生历史教育中,要将历史教育搬到这些平台来,让大学生们再课堂也能享受历史熏陶与理性爱国的思想引导。我们大学历史授课者应该主动建立一个历史教育专用QQ以及QQ群,建立注册一个历史教育的微信账号或者博客,适时将学生感兴趣的历史话题以及历史研究放到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并与学生互动探讨。而选择的这些文章以及材料要满足两个条件:1、必须利用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和理性爱国的题材,当然可以提供一些西方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抹黑中国的手段材料,让学生认清西方媒体的“中立面孔”;2、必须是大学生感兴趣话题的历史材料或者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首要要求,大学生理性爱国对于中国繁荣富强文明和谐有着促进作用,所以每个高校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对大学生群体爱国情操的陶冶以及对爱国行为的引导。
(作者单位:梧州学院)
①来源于梧州学院2015年科研项:“微时代”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载体研究—以梧州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5D008(阶段新成果)。
②梧州学院2014年青年科研项目:“微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探究——以梧州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4D016(阶段新成果)。
③梧州学院2013年教改项目(自筹):中国梦视角下《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项目编号:Wyjg2013CO23。
参考文献:
[1]梅仲荪等.爱国情感教育心理学初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2.
[2]戴韶华.论爱国主义中的激情、怨恨及其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6(06):28.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25
[5][南非]德斯蒙德·图图.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M].译者:江红.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