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达利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影响

2016-12-19 11:09严智龙
江西社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达利弗洛伊德潜意识

■严智龙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达利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影响

■严智龙

弗洛伊德的大部分著作都是艺术家灵感的源泉,西班牙画家达利是受其影响的杰出代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使达利成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领军人物,特别是潜意识隐喻手法的使用,成为达利享用一生殊荣的看家本领。达利作品中的图像诠释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说服力,他努力消解或摆脱矛盾,以此来平复他内心相持一生的纠结。达利是弗氏理论在艺术界最有效的践行者,想了解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的人,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

达利;超现实主义艺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严智龙,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上海 200092)

布勒东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指出,所有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都应当感谢弗洛伊德的历史发现,由于相信这些难得的发现,一股尊重人类潜意识的资源汇聚在一起,形成有意味的艺术思潮,进而开辟出艺术的一片新天地。[1](P28-29)西班牙画家达利(Salvador Dali)一直认为,是弗洛伊德帮助他找到了他特有的潜意识艺术思维,并开启了真正属于他的超现实主义。达利公开承认,他曾夜以继日地通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并坦言这对他个人艺术事业来说是一个“重大事件”,他用自己的作品完美地诠释了弗氏理论,从“潜意识”到“泛性欲理论”,再到“梦的解析”,他甚至自诩是“一位优秀的弗洛伊德学派的英雄”。[2](P30-31)因此,他1938年在伦敦与弗洛伊德见面之前就做足准备,包括个人的形象和作品,还有该如何与弗洛伊德交流。但是,当作家茨威格当着弗洛伊德的面介绍完达利后,弗洛伊德并不看好达利,他认为达利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人,对达利的无意识绘画更无好感。在他眼中,达利不过只是一个典型的病例,如果时间允许,他可能会专门写一本针对达利这一病例的研究著作 《达利和他童年的几个记忆》,以此来证实他的看法和他自己的理论。

实际上,达利与弗洛伊德是一对似乎有些错位的同路人。达利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他用图像替代文字,把弗氏理论最直观地表达他在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是弗氏理论在艺术界最有效的践行者。本文旨在阐释弗洛伊德的理论对达利艺术风格的影响。

一、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是著名的精神病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他一生著述颇丰,《歇斯底里研究》《梦的解析》《性学三论》《论无意识》《自我与本我》《焦虑问题》《自我和防御机制》等,在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对临床心理学、心理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的发展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1910年,他在《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中,首次明确指出艺术思维与精神领域的特殊联系,艺术家已被他纳入精神分析学研究的对象。

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表达是艺术家心理受抑制的结果,艺术的产生不是为了艺术,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发泄那些大部分已被压抑的冲动。20世纪形成并迅速壮大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正是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进而确定了一种崭新的文艺形态。弗洛伊德对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主要有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释梦理论共三个部分,下面逐一论之。

弗洛伊德强调,意识活动直接体现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动,因而他的精神层次分析的重点是意识。他认为,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精神活动分别发生在不同的精神层面,他效仿地壳的不同层次,将这些精神层面分为前意识、意识和潜意识。人自己总会察觉到一些心理活动,比如观念、意象或情感,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就是意识。还有一些心理活动,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发生,比如,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它们属于本能的冲动,不符合社会道德和个人的理智,因而无法进入个体能察觉到的意识范围。这种潜在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弗洛伊德称为潜意识。他指出,意识与潜意识的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意识寻找潜意识时,潜意识就转化成为意识。

基于精神层次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他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人格结构理论。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即原我,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就是指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最原始的自己,有着非理性的本能生理的需要。“本我”缺乏逻辑性,不承载社会意识,属于生命的基本需求和欲望层面,如性欲、食欲等。因此,本我以满足人的本能为原则,免除主体遭遇痛苦,这也是本我遵循的“快乐原则”,它是人格深层的基石,是人类活动的原始动力。

“自我”是人可意识到的思维部分,如它可执行思考,把握感觉,作出判断或记忆等,它一方面有节制地约束“本我”,另一方面又寻求满足“本我”冲动的可能性。“自我”明显体现社会中的个体特征,它遵循的是社会中的 “现实原则”,是人的理性分析能力的表现。

“超我”代表人格结构中的“理想”部分,是人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价值观的领域,有监督、约束“本我”和“自我”的机能,使主体自觉朝着“超我”的完美目的前行,并且支持“自我”在社会可接受的限度内去满足“本我”的要求。“超我”受非现实的“道德原则”制约,注视和指导“本我”,限制“本我”的冲动。在正常情况下,“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三者失调,人的行为就失常。

弗洛伊德是一位心理决定论者,他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他认为,梦是在人的睡眠状态下,以“巧妙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空间而“自由发挥”的精神活动。人在清醒时进入潜意识的一些欲望被压抑,会在梦中委婉地表达出来。弗洛伊德指出,梦的存在是有因果关系的,而非偶然存在,它是人在不清醒的状态下,仍在延续精神活动的联想,甚至可以说是欲望发泄的方式:“美是具有某种意义的,梦代表着人们潜意识里愿望的实现,是一种有效的精神现象。”[3](P365)

弗洛伊德把梦比作加工厂,有“凝缩”、“转移”、“二重加工”三个车间。[4](P173)也就是说,人做梦是有潜在的根源的,对潜意识中来自身体内部的欲望进行研究,就可以把握梦的潜在根源,并且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弗洛伊德一再强调,梦是可以用语言解析的:“无论如何,梦都有一种含义,尽管这是一种隐匿的含义;做梦用来代替思想的某种其他的过程,我们只有正确地揭示梦的代替物,才能发现梦的潜藏意义。”[3](P338)

关于艺术家和艺术品,弗洛伊德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在《精神分析导论》中,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艺术家、艺术品的创作原理,其指导思路仍然是他的精神分析法。他写道:“艺术家的第一个目标是使自己自由,并且把他的作品传达给其他一些愿望同样被压抑的人们,使这些人得到同样的发泄,他那最个性化的,充满愿望的幻想在他的表达中得到实现,但它们经过了转化——这个转化缓和了幻想中显得唐突的东西,掩盖了幻想个性化的起因,并遵循美的规律,用快乐这种补偿方式取悦人,这时它们才变成了艺术品。”[5](P23)这段话是运用精神分析理论阐释艺术的规律及艺术创作的意义:梦与艺术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极为相似,无论是潜意识转化为梦,还是在艺术家的手里转化成艺术品,其根源是一致的。因此,弗洛伊德直言,对于艺术的分析,应当参照对梦的解析,将梦境和潜意识运用到艺术思维中并转化为艺术,能有效挖掘人类意识和潜意识能量,最终能更科学地解释梦和潜意识现象。

二、弗洛伊德对达利艺术的影响

达利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高度响应弗洛伊德的上述三大理论,体现了“不受理性控制的潜意识的自然流露”[6](P101)。实际上,达利艺术并非“图解”弗氏理论,他很清楚艺术与人的规律,也很明白单纯依靠无意识是无法进行实际的艺术创作,因为那样定会使艺术陷入不可控的极度自我状态,缺乏社会现实意义。因此,达利提倡以无意识为突破口,利用意识进行加工,使艺术处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共同驾驭之下。

达利的部分具有潜意识艺术隐喻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被弗洛伊德称为 “有意识的无意识绘画”,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诞生于战乱后的欧洲,对战争带来的死亡恐惧感,滋生出民众不安的潜意识,这些素材成为贯穿达利本我层面的有艺术隐喻指向的重要材料。达利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虚幻、荒诞且没有任何客观逻辑可言的画面,是达利对弗氏精神层次理论中潜意识分析的理解。实际上,达利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关系,都在潜意识这个隐喻中反映出来,足以体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自我”、“超我”的相互关系,达利的艺术行为和艺术呈现,正是弗洛伊德提倡的限制和调整“本我”平衡和规范“自我”,促成“超我”实现的理论实践,达利只是将潜意识的“本我”,通过超现实主义艺术隐喻的“自我”逻辑和规范性,实现“超我”人格的升华。

达利艺术逼真的物质感建立在幻想的怪诞场景中,似乎逻辑与理性都不存在,完全摆脱了科学与现实对想象力的制约,也摆脱了第一自然和旧有的观念对人的“自由意志”的压抑。他有意识地遵循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把抽象的观念和真切的欲望,演变成具体可见的视觉意象。达利自认为他对梦的转录过程一丝不苟,并且相信用他所谓的“偏执狂批判”来挖掘潜意识中执拗的妄想狂式的思维是有价值的。达利把在现实中毫不相干的事物拼凑在一起,并把它们关联起来,使梦境中的迷幻场景系统化。那些精细的描绘,在常人看来,不可能在梦中见到,但达利坚信在虚妄的梦境中,他能看到主角位于画面中间,且大多数情况画面为风景,这时毫不相干的事物已发生联系,而且隐喻也形成了。因此,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诚如弗洛伊德所言,是“经过改装的梦”。

达利在艺术创作的内容方面也呼应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来自父亲权威般的精神压力构成了艺术家艺术创作原动力的本能欲望,尤其是他们早期成长时被压抑的俄狄浦斯情结。在达利的艺术创作中,童年的生活经历是灵感的源泉。达利回忆少年丧母后长期受父亲权威压迫时写道:“为了向我受到的伤害复仇,我别无选择,这伤害就是母亲的死亡。我怀着宗教般的热忱崇拜她,爱慕她。”[2](P63)他认为,成年后回想的童年记忆,其内容是不真实的,是为了满足艺术的需要而经过个人主观的改变、加工和伪装。实际上,童年的记忆与成年后形成的有意识的记忆不同,它不能直接固定为经验被使用,包括事情过后的感受,如:孤独、烦恼,对死亡的恐惧等。在达利的作品中,战争、血迹、恐怖的死亡之像、奇怪女人体、聚众的蚂蚁诡异地组合在一起,如《内战的预感》(图1)和《记忆的永恒》(图2)。

图1 内战的预感

图2 记忆的永恒

这些是达利陈述中童年成长的记忆,当然,这种荒诞性和孤独感,在反映达利潜意识对童年记忆的同时,也构成了他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在掌握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之后,达利开始明白,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中的被压抑的欲望要想得到满足,方法有二:一是通过梦的无意识过程释怀;二是用艺术表现使其升华、释放,这就把潜意识与艺术关联起来。从此,他向梦境索取图像、符号和令他着迷的情节,可以说,达利的创作素材和思路来自于他潜意识的梦的世界,他开始不断剖析他的过去,剖析他记忆中发生的一切,剖析他的梦。他认为他将以此实现真正的艺术与人的完整结合。

按照这种思路,达利把少年时代对母亲的情感转移到妻子加拉身上,他还发挥想象,隐喻出多个角色和可赋义的替身,如童年时幻想的伴侣——加露兹凯;想象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当然还有最美好的母爱与神话中皮格马利翁手下可以骤然复活的女神。达利出色地把宗教题材纳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并且用加拉的形象隐喻圣母的宗教寓意,使加拉身上集结了大量的潜意识力量,这是达利极为大胆的一面,超现实主义在达利的掌控中显得无所不能。在《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图3)中,达利把加拉奉为女神,居然让加拉居于画面中心并梳有时髦的发式,他直言,他永远扮演“加拉的崇拜者”角色。

图3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早期的欧洲绘画以再现描摹自然为主,因此,希腊的哲学家把艺术归纳为“自然的模仿”。而达利却描摹人类梦境的幻影,这与欧洲艺术前辈有所不同。当然,达利是在转录梦境,这里的图像素材,达利还是取自于客观的现实。对梦境的转录或者说对梦的转述,在达利艺术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达利受地中海人的遗传,常易做梦,而且好做白日梦,俗称“西班牙式午睡”。午睡时的幻境和夜梦没有本质的差异,达利明显是想追随它、捕捉它、再现它。至于达利的梦到底是个啥模样,艺术转录是否真实地复制了原有的梦境,追究这些显然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达利一直以来追求的超现实主义艺术隐喻的诸多作品,尽可能地为我们还原了达利一生的艺术梦想。

弗洛伊德赞同白日梦,但不赞成艺术家等同于白日梦患者,他认为艺术家以艺术获取读者的感激和赞赏,同样,也是以幻想赢得幻想中的荣誉、权利和女人的爱情。达利确实以大量的作品解释着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特别是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充斥着潜意识隐喻的符号,抽屉、火、蜗牛……,这些都包含了他早先心理的隐射。例如,抽屉在弗洛伊德理论中常被解释为女人潜在的情欲和隐私,而在达利的艺术中,常在女性人体上显见以应验和隐喻弗洛伊德的释义,直指达利本人的情欲幻想和奢望所带来的意淫抚慰感的实现。

弗洛伊德认为,达利的艺术在吃的食物隐喻上是符合他的食物意识理论的。弗洛伊德主张,一个人为了减少因缺乏某种物质而产生的恐慌感,而导致在本我意识层面激发起需要该物质补充的满足感,此时容易产生该物质的心理意象,这样就无形中减少了与这种物质需要持有的紧张感。弗洛伊德认为,满足达利食欲的事物可能是甲壳类动物,蜗牛是其中之一。在达利的艺术世界中,蜗牛意象的出现频率太高,他甚至申明,这种柔软的湿气嗒嗒、黏糊糊的软体动物是他的钟爱,他还会由此联想到许多,比如,他一次在弗洛伊德的门口遇到了挂在自行车上的蜗牛,居然能在脑海中浮想到弗洛伊德聪明的脑组织。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达利作品中大量的柔软的黏状流体是隐喻出自己对于自我敏感食物嗜好的投射,并反映出自我强烈的想象热情,就如同一盘山鹅,他能在咀嚼的同时“品味”出“苗条躯体,仿佛达到了拉斐尔式的完美比例”,如《秋天的自相残杀》(图4)

图4 秋天的自相残杀

三、结语

达利一直认为,他所处的时代已进入机械论的伪进步时代,人们已失去创造力和创造欲望的激励机制,想象力愈发迟钝,人们彻底解除了对名誉和精神的追求,灰暗是这个时代的基调,世界没有曙光。无数深藏于时空的幽灵,在曾被历史庇护过的思想与良心和由此构建的宗教、美学、道德的圆屋顶,经不起现代性暴风骤雨的打击,即将轰然倒塌,那已逝去的灵魂像野狗一般游走在无人的大街上。他要从生命本质中理解艺术,在坚持本我的同时坚守艺术与生命、与自我潜意识活动的对应。达利一再强调,在他的幻觉中,在周围的熟悉和陌生人中间,已看不到属于他要的希望,他悲观至极。他不愿向现实妥协,甚至绝不允许自己和死亡做交易,他要永不懈怠地坚强抗争!这是达利对生命真实的纯粹性与艺术价值的理解。

为了实现这一切,达利努力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汲取营养,进而开创了超现实主义这条崭新的艺术道路,他大量使用图像与符号的隐喻,并以此标明,尽管自我艺术晦涩难懂、神秘诡异,但却是可行的。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释梦理论,则在达利的作品中得到验证和补充,甚至还有新的发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弗洛伊德与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艺术交相辉映,前者为后者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源泉,并为后来的观念艺术思维的开启做了有效的准备,而后者也用最直观的方式将前者深奥的理论清楚明白地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

[1](法)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宣言[M].袁俊生,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西班牙)萨尔瓦多·达利.达利谈话录[M].杨志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在梦境中认识真实的自我[M].高兴,成煜,编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4]刘烨.弗洛伊德的智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5](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M].高觉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西班牙)卡洛斯·罗哈斯.达利的神奇世界[M].陈训明,编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赵 伟】

B83-02

A

1004-518X(2016)04-0027-05

猜你喜欢
达利弗洛伊德潜意识
达利的超现实之旅
毕加索&达利:亦师亦友亦对手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
《梦的解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