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从身份到职业之后
“转居是强调在国土范围内,都是平等的身份。农民的财富不但不会降低,还会保值增值,促进公平。”依附在户籍上的一些社会福利,包括教育、医疗、就业、保险、住房等方面奖将体现公平。
近日,上海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要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区别。截至目前,已经有30个省份出台类似规定,这能给多数农民带来实惠吗?
梳理各地方案,可发现一个最大的共性:都提到要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本身存在身份区隔与歧视。这点暂且按下不表。只说一点——大量农业户口的人,根本没在搞农业,还区分是农业户口、不是农业户口,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所以,取消农业户口,肯定是正确的方向。举个例子,天津爆炸事故后,天津市政府宣布,对受伤住院人员,在待遇核算上不分农业户口、城市户口,一视同仁。这就算是一个小进步。
建国六十多年,中国农民总在付出。据梳理,从1949年到2003年,农民交了近4000亿元的农业税;从1962年至今,农民私有土地被收归集体所有,至今仍无土地所有权;1968年开始1980年结束的上山下乡运动:知青与农民争土地、争工分、争口粮。凡此种种,数不胜数。这是中国农民的“贡献”。然而“贡献”带来的却不是优待,而是歧视。
1953年至1985年期间,国家搞了统购统销。为了发展工业,强制农民低价把粮食卖给国家。低价收农民粮食,高价卖给农民工业产品,这就形成了“剪刀差”。据农业学者袁瑞珍统计,这一过程中,农民向国家贡献的财富大约在7000亿到8000亿元。正是这种“剪刀差”,让农村一贫如洗。
若论取消农业户口的动机,得先考查当初设立农业户口的目的。主要目的有三。其一,把农民拴在土地上,确保粮食产量;其二,利用工农剪刀差,盘剥农业补贴工业;其三,限制人口自由迁徙,防止流民产生。
但随着时代发展,粮食危机不再,也不需要用农业来补贴工业,除个别城市外,也不需要控制人口规模。国家想取消农业户口,这是自然。
在当下这个时间点,越来越多的省份想取消农业户口,可能有更高瞻远瞩的想法。对于小城镇和大多数二、三、四线城市而言,是想刺激人口流动,一来可以消化楼市库存(靠农民工消化库存已经明确提出),二来也可拉升城市化率。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此次户籍制度改革是打破城乡户籍壁垒的关键一步,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提供制度、政策上的保障,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专家指出,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主要福利差别是土地和享受的公共服务。
人口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是宅基地和责任田,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拆迁,可获得更多收益;非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是依附在户籍上的一些社会福利,包括教育、医疗、就业、保险、住房等方面。
陆杰华表示,有些福利是明显可以看出差别的,比如养老金,非农业户口就要比农业户口多很多,并且沿袭多年,已经很成熟和完善,但农村养老金建立不满10年。还有医疗保险,差别也较大,陆杰华说,农业户口参保的新农合一般只保大病,住院才可以报销,但居民和职工的医疗保险,不但住院可以报销,门诊看病也可以报销,退休后还有各项医疗费报销待遇。
“另外还有一些隐形福利”,陆杰华说,比如教育,看似平等,但非农业户口,可以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城市也明显更丰富,质量更优。
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大华山村村民王进才则表示,自己祖祖辈辈都在农村生活,取消农业户口,享受到的福利会好很多,“但我也担心是不是要离开土地,离开了土地之后怎样生活。”王进才说。
“这个不一定。”陆杰华说,户籍改革有不同路径,即使放弃土地,也不应该像过去那样简单给予现金补偿,肯定要在社保、基本公共服务上拉近和城里居民的差距,否则仅仅给房子、给钱,福利待遇却没有跟上,农民也不会愿意。
竹立家表示,现在好多人认为农民失了身份就会失地,其实不是这样。居民制度不是剥夺农民的财产,而是给予农民平等的身份,平等的待遇。“转居既不是变成非农户口,也不是变成过去概念的城市户口”,竹立家说,而是强调在国土范围内,都是平等的身份。农民的财富不但不会降低,还会保值增值,促进公平。”
“首先应该明确的,这是一个好政策。”竹立家说,取消城乡户籍制度,对于将来社会保障体系的统一,包括对农村贫困户的扶持,对农民退休后的保障,都是基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的问题已经出现:因为土地升值预期谁都看得见,不仅很多农村户口的人不愿转为城镇户口,甚至很多已经转为城镇户口的人也想重新转回农村户口。
根据现行土地承包法,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农民进城落户,必须放弃农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
“这就在于制度设计。”陆杰华说,从现实来看,尤其北京的农民不愿意农转非。
好多人到城镇打工,包括大学生到城市里上大学,都不愿意迁户口,就是因为觉得宅基地和责任田是农民固有的优势,如果没有对等的权益补充,可能也不愿意放弃。
“户籍制度的改革,重要的是城乡的福利能否逐渐趋同”,陆杰华说,不是把农民户籍改成居民,换一个“马甲”就行了,很重要的是这个“马甲”能带来什么。
“这其实就是农民在农转非过程中的期望,他期望得到什么,这是下一步改革需要关注的。”陆杰华说,当然农民的利益诉求不可能无限制的,政府和农民要寻求一种合理路径,利益的补偿要对等。
取消农业户口,要先打消农民被“圈地”顾虑。专家说,农民不一定得放弃土地。——这样稍显模糊的表达,本身恐怕就是不可接受的。土地过去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现在是农民最看重的财产,土地与户口的关系问题需要早日明确。在土地确权基础之上,明确农地流转权益、宅基地转让权益等,已成当务之急。
(新华网2016.9.20、《每日经济新闻》2016.9.2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