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粤剧琐忆

2016-12-19 07:36
西江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剧社梧州市戏院

钟 韵

梧州粤剧琐忆

钟 韵

黎元勋在戏台上的留影

梧州老物件民间收藏者叶权生收藏了不少与粤剧有关的藏品,如潘楚华的黑胶唱片、黎元勋的粤剧剧本、梧州本地剧场上演的粤剧“戏桥”(节目宣传单)等物件,这些老物件牵起了人们探究梧州粤剧起源与沉浮的兴趣。

粤剧又称“大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了“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内容的表演艺术。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大戏”的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粤语地区的人更容易明白。

粤剧主要流行于粤语地区,与广东“一衣带水”的梧州有着深厚的粤剧文化积淀。梧州早期的本地粤剧演出团体有“工人剧社”“新青年剧社”和“警钟剧社”等。

工人剧社组建于1930年冬,约30人,演员为小贩、店员和青年学生,主要演员有猪大肠(花名)、新展超、黄绍雄、冯里声、苦若兰等,由剧社人员集资聘请广东粤剧师傅陈梦蜚来梧州教戏,所演剧目有《三娘教子》《苦凤莺怜》等传统剧目。因是业余性质,剧社不设专门乐队,演出时就临时聘请抚河上的花艇乐师来伴奏,排练以及演出均在梧州“下关”关帝庙(今石鼓派出所所在地)进行。剧社演出时,在关帝庙门口放一个“火水箱”(煤油箱),任由观众投钱,剧组收入微薄。因此,每逢节日或神仙诞期,该剧社还前往龙圩、河步、长洲、泗化洲等附近乡镇演出。“工人剧社”之后,梧州又先后成立了“新青年剧社”(在赤帝宫演出)和“警钟剧社”(在金龙巷演出),但存在时间均较短,为时两年左右。

解放初期,流散于梧州的粤剧艺人大多流离失所,生活无着。1951年初,艺人们纷纷临时组班到邻近市区的各乡镇演出,以谋生计。为组织艺人生产自救,解决生活之困,梧州市戏曲改进委员会于当年四五月间,通过郭鋆、易日洪等人对粤剧艺人进行登记,并集中他们在同园(即后来的群众艺术馆)开展“新旧社会对比”活动,学习社会发展史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旨在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期间,艺人们全无工资收入,每日只吃两餐粗饭,每人领一套灰布干部服、一顶灰色八角帽。其中一些有吸烟习惯的艺人,每人每日可领到仅够卷七支烟的烟丝,故而梧州粤剧团当年被称为“七支熟烟起家”的剧团。

1951年6月,梧州粤剧团的前身、梧州实践粤剧团成立,梧州市政府将升平戏院(梧州粤剧团现址)交剧团管理使用。剧团初期绝大部分演出设备,特别是服装、布景等,都要向私人租用,扩声机、音响等要向梧州市广播站借用,刀枪剑戟及各类道具则自行制作。若到外地演出,一切物件全由艺人自行装卸搬运。生活上,在没有专职厨师的情况下,不管是领导还是艺人,都要轮流下厨。

1951年7月,剧团人员排除万难,在水都舞台上演第一部现代剧《刘永福》,引起不小反响,“刘永福打番鬼,越打越好睇……”成为当年梧州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同年12月,经全体艺人讨论,大家决定以吃苦耐劳的骆驼为剧团团徽图案,并将之镶嵌在团旗上。

叶权生为好友制作的粤剧道具

此后,剧团陆续排演了数十个剧目,在两广地区演出,屡获殊荣。20世纪50年代,是梧州粤剧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期,叶权生收藏的《双结缘》剧本,就诞生于此期间,“戏桥”也同样风行于此时。

梧州的粤剧演出兴盛,因而粤剧演出舞台众多。升平戏院是20世纪40~60年代梧州人最常去过戏瘾的戏院之一。据叶权生回忆,当年的升平戏院坐落于如今南环路的红星电影院旁边,由于戏院附近有一对石狮子,当时的梧州人一提去“石狮子”看戏,便知道是去升平戏院了。这座始建于梧州解放前几年的戏院,外观古色古香,大门不是很宽敞,是那种家庭式、很有亲切感的长方门。戏院进门后向右走,经过一道长长、窄窄的走廊往左拐,就是观众席了。观众席分几个等级,最前面是甲座,全部是靠背椅;中间是乙座,清一色的木板椅;最后面是丙座(又称“神楼棚”),是梯级形状、用竹木搭成的简易座位。那时的升平戏院(后改为“人民剧场”),是梧州市粤剧团演出的基地,晚上经常上演粤剧。

此外,梧州还有多个有名的上演粤剧的戏院。比如马师曾演出过的大南戏院(坐落于现大南路梧州照相馆附近)、觉先声剧团和大中华剧团演出过的中山戏院(坐落于现南中市场北侧南堤派出所处)、名旦金丝猫和名丑卫仲觉所在的大南华剧团演出盈年的南华天台(坐落于今大东酒家处),以及粤剧小武靓少佳演出过的共乐剧院(坐落于今广仁路居委一带)等。

粤剧表演艺术在梧州的群众基础深厚,梧州市的粤曲爱好者众多,大家除了到戏院欣赏粤剧大老倌的演出外,还自行成立不少业余团体,以前很多酒楼茶馆也开设有曲艺茶座。大家就着“一盅两件”,“叹”茶赏曲,如大东酒家、粤西楼、金山酒店、河堤公园边的江月楼等,都曾有曲艺队驻唱。

如今,业余曲艺团队更多是以私伙局的形式,在骑楼底、公园内某处固定场所,定期为市民表演。一直比较活跃的私伙局,表演场地以新兴小花圃、怡景酒店、中山花圃几处人流密集地为主,一般上午及周末均有演出安排。

受粤剧爱好者、好友刘凤珍的影响,叶权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常到曲艺茶座捧场。与戏班熟悉之后,热心的他发挥自己的手工制作特长,参考戏剧画报上的演出照,为戏班制作道具、布景等。比如,他曾用铁丝和染黑的纤维丝制作挂须、甩发、假发;用泡沫染色制作《红楼梦》中贾宝玉所戴的“宝玉”;用绸缎、纸皮和颜料制作官帽;用铁丝和彩绳制作马鞭等。另外,叶权生还手绘过算命先生的招幌、小姐的绣帕和团扇、《西厢记》中的风筝、台上的布景等,受到戏班戏友的喜爱。

《碧天大贺寿》剧本

得到大家的认可后,叶权生信心倍增,决定购买布匹制作粤剧戏服。他自己当起裁缝缝纫服装,然后设计戏服上的花卉装饰图案,在袖子、前襟、后摆等处手缝上珠片、吊穗。针对手缝珠片工作量巨大的难题,叶权生尝试了多种制作方法,终于找到先用白乳胶贴,再上缝纫机车缝的巧点子,使制作的效率大大提高,最终的戏服成品美轮美奂。叶权生制作的粤剧戏服,现在有一套收藏在梧州学院的民俗博物馆,还有外地的戏团联系购买他制作的戏服和道具,梧州市一些戏班至今还在使用他制作的道具、布景。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娱乐方式日益丰富,老字号改弦更张,粤剧、粤曲听众也以老年人为主,过去梧州全城粤韵缭绕的盛况,已变作叶权生等老一辈梧州人怀旧的记忆。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剧社梧州市戏院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梧州市第十五中学 三好学园 平安乐园 美丽花园
像素下的微观世界——MCL数码港戏院
墨韵书香
戏剧演出
冲锋剧社在唐县
教室里的趣事
首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再申诉案件作出处理决定
2010年第七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