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

2016-12-17 23:59郭德胜
科技视界 2016年26期
关键词:沼气池湖泊天然气

郭德胜

【摘 要】根据“煤的成因”理论,煤是由大量的树木、植被、动物尸体、以及沼泽地带,经过多年的演变形成的。从这个定义出发,煤主要是以碳元素为主的物质,那么,在这地球上,含碳元素的物质是如何堆积在地球的某一处呢?地面上的含碳物质会堆积哪里呢?从这些疑问入手,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研分析,终于得出了碳元素的循环规律,也同时也找到了地质灾害的成因与灾害产生的“共性”。

【关键词】冲积平原;湖泊;煤;天然气;沼气池

0 引言

在地球上,任何生命都与“碳元素”紧密相关,进行着周而复始的碳元素循环,生命需要进食含碳的有机物质,排放出二氧化碳,地球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地球也是要吞纳含碳有机物质,在地球内部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再经过火山、地震、人类开采与使用,形成二氧化碳排放空中,被排放空中的二氧化碳又被树木,植物利用光合作用被吸收,再次将二氧化碳转化 成有机物质,以植物的形式体现出来,一部分植物被动物消化,一部分通过河流被运移地球内部,形成一个反复“碳”循环的体系。

多年来,我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煤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原有的煤炭形成理论,“煤是树木、植被、动物尸体堆积,以及沼泽地,经过多年的演变形成煤炭”,根据这个理论分析思考,陆地上为什么看不到树木、动物尸体的堆积呢?另一方面,煤矿很大,哪来的那么多树木和动植物尸体呢?

1 天然气如何的形成的?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研究,终于发现,将含碳有机物质堆积起来,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通过河水的运移,将树木、植被、动物尸体等含碳有机物质运送到湖泊、低洼地带,经过多年的沉积,叠加,将湖泊,低洼地带变成盆地和冲积平原。

湖泊,低洼地带,他们形成了聚集各种地表物质的自然条件,地表的含碳物体在水流、河水的冲击、运移,被湖泊、低洼地带沉积下来,经历几百年,上千年的沉积过程后,湖泊的演变成干涸的陆地,也就是,湖泊——沼泽地带—干涸的盆地结构陆地。而低洼地带在多次冲击中形成沉淀,天长日久成为冲积平原。而在这个上万年过程中。湖泊、冲积平原要积累无法估量的树木、植被、泥沙,以及鱼类尸体,在多年的积累沉积过程中,湖泊、冲积平原沉积了巨厚的沉积物质,有几十米,上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厚度,继而形成了盆地式结构的陆地、冲积平原。通过这样沉积的方式,地下储存了大量的含碳物质,从而完成了碳元素物质的积累。而这个过程,与生活中的“沼气池原理”完全相似。

任何物质,在高温、高压、通电作用下,会发生了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地下沉积大量含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生同等元素的物质的转化,形成含碳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根据沼气池形成甲烷气体的原理,沉积巨厚含碳物质的盆地、冲积平原,就必然会出现含碳气体,固体和液体,气体很可能就是天然气。

2 煤炭是否也在盆地、冲积平原内部以及与山体接壤处产生呢?

地球上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水流运移,雨水、河流将地球表面冲洗,把地面的含碳有机物运移汇聚,最后停留在湖盆、低洼地带,盆地、冲积平原就具备了储存含碳有机物的条件。盆地、冲积平原在多年的河水运移,形成一个天然的碳物质储存库,这是一个显著的量变过程,当物质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盆地、冲积平原条件成熟,就无法避免的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我们清楚,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热能、气体、甚至出现爆炸现象。从这个角度分析,那么,地球上经常出现地震,是不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这样的地理位置上,而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能量释放,导致地球的震动?同时,地下在释放巨大能量的同时,地下含碳物质在热能作用下将进一步发生化学变化,将含有碳元素气体物质演变成固体,进而形成煤炭?根据推理分析,天然气和煤应该存在同一位置,存在于盆地、冲积平原与接壤的山系带,而地震也应发生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上。这个演变过程应该是,沉积盆地与冲积平原—天然气—地震—煤炭。附下图

如果上面的推理正确,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地球内部出现碳元素物质的堆积,一定是通过河水的运移,经过多年的沉积、叠加,将含碳物质埋入地下,进而形成了盆地和冲积平原。

(2)沉积式盆地、冲积平原,一定会产生天然气体,在化学反应的作用下形成含碳的固体、液体、气体。

(3)地震所发生的地域,它的周边一定存在着一个冲击平原或盆地。冲积平原、盆地的面积大小决定了天然气、煤矿、地震的大小。

(4)在其内及周边,没有盆地、冲积平原的地域,决不会发生地震。

(5)如果说,盆地、冲积平原形成天然气,分析天然气移动走向,根据地质疏密程度,盆地、冲积平原的表面密度相对于山体的密度就大一些,气体移动会顺山体移动,山体结构是岩石,岩石存在缝隙,盆地、冲积平原所形成的天然气就会存储在山体内,根据天然气可燃可爆特性,就存在膨胀、爆炸可能,产生地质灾害,而震源中心多出于这样的地理位置。

(6)对于大的冲积平原,在它的内部和周边 ,一定存在巨量的天然气以及大的煤矿,反之,没有这样的地理位置,不会出现巨量天然气与煤矿,冲积平原大,天然气储量也大,地震也大,煤矿也大。

根据上述的结论,用事实加以验证。

A.“汶川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周边地域里?

根据百度资料,得到了相关的信息资料。

在汶川地震中,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这些城市受到同等程度的破坏,参考地图,我们发现,这十个县市围绕成椭圆状,中间部分是龙门山带和盆西平原的一部分。盆西平原也叫成都平原。

网上资料显示,成都平原,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绵远河、石亭江、湔江)及其支流等 八个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整个平原的地表在蛮长时间的堆积过程中,形成松散巨厚的沉积物质,这些堆积物质就包含了大量含碳有机物质,树木、植被、腐朽垃圾、动物尸体,沉积厚度有300左右米的深度,形成天然的含碳有机物质储存库,造成了大量含碳物质的堆积。根据前面的阐述,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上一定会形成天然气,再根据气体沿缝隙移动,那么龙门山的整个山体岩石缝隙中就会充填天然气体。

根据这些发生重灾区的位置发现,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将这些城市依次连接,将成都平原包围了一圈,根据这些城市受到同等严重受灾情况,根据上图,从物理力学角度分析,成都平原的边缘地带是地震中心地带。

B.鲁甸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2014年8月3日,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鲁甸此次地震造成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多个县受灾,较严重的地区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昭阳区,曲靖市会泽县;其次是,会东县、宁南县、布拖县、金阳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等地区。从受灾严重的地区加以分析,按照前面的得分析推理,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昭阳区,会泽县,在他们中间是否存在一个盆地或冲积平原,根据资料记载,我们发现了这样的地理位置,昭鲁坝子。

资料显示, 昭鲁坝子东起昭阳区凉风台大山脚,西至相邻的鲁甸县城稍外。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面积约525平方公里,属云南四大坝子之一。坝子在多年的沉积过程里,形成平坦地势。

根据地图可以看出,昭鲁坝子北接壤金阳县,南接壤会泽县,南北穿越鲁甸,昭阳区,西侧对应巧家县。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昭鲁坝子在这几个县的中间地带。由于昭鲁坝子面积约525平方公里,这是一个很大的平原地带,形成天然气的量也一定很大,形成的天然气体也是沿山体移动,长时间里,昭鲁坝子的山系里就会存有大量天然气体。

结合上面的陈述和地图,就不难得出,昭鲁坝子处在8.3鲁甸大地震的中心地带。

C.秘鲁周边几个国家的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资料显示,亚马逊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根据下面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亚马逊平原的西侧,有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及大平原西南部的阿根廷,它们都处于亚马逊平原的边缘,由于亚马逊平原属于冲积平原,沉积巨量的含碳有机物质,平原内部含碳有机物质经过多年的演变,一定会形成天然气体,而这些天然气体就会向山脉移动,移动的方向就是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根据这些分析,这几个国家是否是天然气盛产的国家,资料记载,那里的天然气名列世界前几位。事实上,亚马逊平原周边地带的智利、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发生过多次大地震。这些国家的天然气开采量也很惊人。

1556年,1739年1月3日,华县发生了8级地震,而华县处于河谷冲积平原的边界,河谷平原是黄河泛滥所造成的冲积平原,沉积物巨厚,土质松散,这样的地理位置,也同样要形成天然气体,一经条件成熟,便会引发释放,由于河谷平原沉积面积、沉积深度非常大,因而会形成大量的天然气体,因而造成华县的8级地震。

按照这样的思路分析判研,再结合卫星地图,找到世界所有的沉积盆地、冲积平原,与此地所发生的地震结合起来,发现,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上存在各种地震,对于所有的大地震,在它的周边,或是在受灾严重地区所包围的地带,都存在各种盆地、“冲积平原”。所有历史大地震,都存在一个共性,每一个大地震都对应着一个大的冲击平原或盆地。我们任意的拿出一个地震事件,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有地震的地区,就存在这么一个“冲积平原”,反之,没有“冲积平原”的地区及附近周边,就没有地震。

F.冲积平原,盆地会产生天然气么?

百度资料,2015年下半年,中国页岩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在四川盆地有了新发现,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635.3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408.83亿立方米。这一点是对上述观点的印证。

G.地球两极为什么没有地震?

凭借上述的观点,是否能解释“地球两极不地震”,任何冲积平原都是因为河水流动,形成沉积而形成平原,地球两极属于寒冷地带,无河流现象,那么,没有河水流动,就不存在冲积平原,没有冲积平原就没有天然气,没有天然气,就没有地震, 因此,地球两极没有地震是正常的。

对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冲积平原或盆地进行搜查,都会存在着这样现象,存在大平原或大盆地的国家地区,煤炭、天然气非常丰富,同时大地震也频发。把世界上著名的大平原拿出来,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的,不再一一例举。

经过上面的分析论证,煤矿、天然气、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已经非常清楚,所举的事例和事实完全符合文章所阐述的观点。从这个观点出发,各种矿藏的地理位置就明确了,地质灾害的成因也找到了。

上述观点对于地球的合理开发,保护地球家园,有极其深远意义。按照这个理论观点,地球多年来形成的自然灾害,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避免灾害造成的生命与财产的重大伤亡和损失。从这个观点出发,还会发现地球的过去,预知地球的未来,一举突破以往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童玉明,邱明.地洼学说对成矿学的贡献[J].大地构造成矿学,1980(1).

[2]彭省临,刘亮明,赖健清.论地洼学说的历史贡献[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吕纪虎.气囊哑爆:关于地震成因的思考[J].科学时代.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沼气池湖泊天然气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你相信吗?湖泊也可以“生死轮回”
“害羞”的湖泊
海宁市农村废弃沼气池现状及处置对策
我国天然气真的供大于求吗?
沼气池浮渣结壳怎么办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