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节目中指示语的语用视点与身份构建

2016-12-17 20:27耿星星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耿星星

摘 要:本文首先从语用学角度对视点定位与身份构建进行了界定:语用视点即语用站位(pragmatic stance),指说话人站在什么角度说话;而身份构建指的是会话者在交际中选择一定的语言手段来进行视点定位,以呈现自我概念的言语行为。本文基于对杨澜访谈节目的语料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指示语在交际过程中对语用视点定位和身份构建的作用。

关键词:访谈节目;指示语;语用视点;身份构建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

一、引言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通过语言来构建自己的理想身份,而身份构建经常是通过不断地变换指示语,转变自己的视点定位来实现的。由此可见指示语的选择与身份构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基于Arnulf Deppermann提出的四个层面来探讨说话者如何通过选择人称指示语和变换人称指示语来达到构建自己身份的目的。这四个层面分别是:第一,他人站位(other-positioning);第二,对他人站位的态度(attitude to other-positioning);第三,表征的我站位(representational self-positioning);第四,交互的自我站位(interactional self-positioning)。

二、语料分析

本文将以著名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为语料,从Arnulf Deppermann提出的四个层面来探讨下文对话中说话者如何通过选择人称指示语和变换人称指示语来达到构建自己身份的目的。

例:

杨澜:你觉得你希望一个传媒的世界是在怎样的发展?你会对什么样的东西是抗拒的?

崔永元:我觉得这个传媒必须要有责任,真的,说白了,他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你不能蒙纳税人玩,对吧?你肯定要负这个责任。负责任,我觉得其实在我看来非常简单,传媒就三个字:真善美。真就是诚实,我们现在的传媒胡说八道,我经常看到连一个电话都没有给我打的人物专访。

以下将从四个层面来对说话者如何、为何变换指示语进行视点定位以及自我身份构建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一层面:他人站(other-positioning)。说话人(崔永元)通过选择指示语“这个传媒”和“我们现在的传媒”来定位当今的媒体,说明了当今媒体经常不负责任,报道一些未经核实的新闻,从而也间接地对自己进行了定位,证明自己是负责的人,不喜欢当今媒体的这种行为,因此不希望传媒世界照现有的方向发展。

第二层面:他人站位的态度(attitude to other-positioning)。说话人在提到当今传媒的时候先后分别用到指示语 “这个传媒”、“他”、“你”以及“我们现在的传媒”等,虽然选择的指示语不一样,但是都刻画了传媒不负责任、胡说八道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当今传媒这种行为的不满,拉开了心理距离。“我们现在的媒体”这一指示语还暗含了说话人希望我国媒体以后发展会越来越好的愿望。更加突出了说话人对现在媒体行为态度的失望和不满。

第三层面:表征的自我站位(representational self-positioning)。表征的自我站位可以通过第一人称指示语直接凸显出来,也可以通过第一层面的他人站位和第二层面对他人站位的态度间接地体现出来。以上例子中,“我觉得其实在我看来非常简单”这句话就通过第一人称指示语“我”来定位说话人自己对媒体的看法和态度,而“这个传媒”和“我们现在的传媒”则通过定位当今传媒来间接地对说话人自己进行定位。通过把说话人与当今媒体不说实话、不负责任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说话人耿直、有责任心的正面形象。

第四层面:交互的自我站位(interactional self-positioning)。交互型视点站位是通过话语不同人称指示语的融合使用,动态改变冲突主体的视点选择,主动调节人际距离,顺应不断变化的谈话进程。从以上对话内容可以判断,“他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你不能蒙纳税人玩,对吧?你肯定要负这个责任。”这句话中的指示语“他”指的是传媒,指示语“你”也并不指听话人杨澜,而仍然指传媒。此处用第二人称指示语“你”来指代第三人称的“传媒”正是通过交互型视点站位来拉近说话人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听众换位思考,想到如果自己是媒体就不会像现在的媒体那样蒙纳税人,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结论

本文首先从语用学角度对视点定位与身份构建进行了界定,然后通过Arnulf Deppermann提出的四个层面对真实会话语料(杨澜访谈录)进行了人物对话分析,说明了指示语的选择在人物身份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使读者更加清楚如何通过选择指示语和变换指示语来达到构建自己和他人特定身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谷小娟,李 艺.语言与身份构建:相关文献回顾[J].外语学刊, 2007. (6):101-108.

[2]李成团.指示语选择的视点定位与身份构建[J].外语教学, 2010(5):15-19.

[3]李成团. 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研究:现状、原则与议题[J].中国外语, 2015(2):47-54.

[4]冉永平.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 (5):331-337.

[5]杨佑文,管琼.语言的主观性与人称指示语[J].外语学刊, 2015(3):46-52.

[6]张俊,苗兴伟.语言移情的人际功能视角[J].外语教学,2004(5):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