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告白策略之语用分析

2016-12-17 20:26何曼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非诚勿扰好感表达

何曼

摘 要:近几年,国内各类相亲节目频出镜头,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相亲节目中不断频现电视“告白”热,而这已然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正因为这股相亲大潮越掀越热,有关《非常勿扰》的分析报告亦层出不穷,本文将聚焦《非诚勿扰》中出现的男女嘉宾各具特色的“告白”策略这一点进行语料收集与语用分析研究,并就跨文化交际中如何体现其“告白”作用的做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告白策略;好感;获取;表达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3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相亲交友类节目的兴起,有关相亲交友类节目的论文剖析报告或评论文章亦层出不穷,其中当属近年来综艺节目收视率较高的江苏卫视录制的婚恋交友类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的论文或评论文章最多。而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就节目形态,角色选择,戏剧性和极端背景这四个方面进行的叙事机制研究;(2)针对某一期出现的会话内容作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3)叙事学内部视角考察及文本分析研究。以上均是对《非诚勿扰》这个节目的宏观分析,却并未聚焦某一点进行剖析以期达到语用分析的效果,为此,本文则尝试从男女嘉宾“告白策略”——好感之“表达”和“获取”两方面进行语用分析,另外“告白”的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体现其作用的,本文也将通过《非诚勿扰》的取材资料来作一定的分析。

2、研究背景

“告白”是相亲类节目中频繁出现的场景,而告白的用语结构和方式不尽相同。而如何在告白行为中尽量完善自我形象建构的过程,却也是参与节目录制的男女嘉宾不禁需要思考的问题。《非诚勿扰》节目中的男嘉宾个人基本资料信息会在大屏幕上播放给在场24位女嘉宾和观众所知晓,但是女嘉宾只能单纯地积极主动地与男嘉宾互动聊天传达“好感”信息给素未谋面的男嘉宾,才能引起对象方的注意。如何引起对象方的注意,就要从与对象方能产生“共鸣的点”着手。高永晨(2005)提出了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内容这一观点,并强调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通过认知移情和交际移情,才能在认知的基础上对他人的情感、情绪状态作出正确的反映和反馈,即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把自己投射到他人所处的境遇中去体验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使不同文化顺利交流和沟通。

男嘉宾如何通过与女嘉宾的互动交流过程中适当推销自己,以期获得更多的支持率,遵循礼貌原则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男嘉宾的成功概率。英国语言学家Leech(1983,p.81)提出了“礼貌原则”,包括六个准则,每条准则下又包括两个准则:

1)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赞同准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本文就《非诚勿扰》的节目简介及流程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整理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的男女嘉宾在节目中有关“告白”的语料,对男女嘉宾告白过程中所采取的语用方式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特殊的告白方式达到的语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3、研究方法

3.1告白的定义

《汉语大词典》中就“告白”一词作了如下定义

A.机关、团体或个人对公众的声明或启事;

B.说明;表白。

本文中就B的定义,对《非诚勿扰》中出现的告白内容进行分类并作语用分析。

3.2 《非诚勿扰》

3.2.1 《非诚勿扰》简介及说明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2010年1月15日开播至今,每周六和周日21:05播出。它同时又是一档真人秀语言类节目,参与其中的无论是主持人孟非,还是点评嘉宾乐嘉,黄菡,宁财神,或者男女嘉宾们,他们各具特色的言语,在嘉宾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征友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为研究言语行为本身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文本。本文,我将通过节目中的原始语言材料(第377期和第378期的十段例文对话),着重就“告白”策略进行分类并做相关的语用分析。

3.2.2 语料收集出处

本文所举例文均取材之《非诚勿扰》第377期和第378期的男女嘉宾互动对话材料,通过使用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将视频材料转写成文字材料,其中在本文中出现的男嘉宾5人,女嘉宾9人。

3.3 告白策略

“告白策略”中最凸显的就是向对象方表达“好感”,本文将通过“表达”和“获取”两个方面对原例文中表现出“告白”的部分进行分类。

3.3.1 “表达”的定义及其语用分类表现

“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表达”在本文中以“称赞”和“直抒胸臆”两种方式出现。

A:首先来探讨“称赞”行为,附注例文1中句1:

1女嘉宾(刘桃绫):恩,男嘉宾您好。我是挺佩服你的,因为我们常说:在爱情里面,不是得到就是学到。那我想这个道理也通用于我们生活中,那您在事业上,我相信那一段低谷期,您从那个低谷期当中,既得到了也学到了,所以后来有了更好的发展,所以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你经历了什么,关键是你的态度,你是否能够总结自己变得更好,所以我会支持你的。

在第二步男嘉宾张英男的第一个短片“基本资料”播放完后,女嘉宾首先表现出一种崇敬之情,并利用中国人口口相传的一句俗语串联引出对男嘉宾事业高低谷期学习成长过程的肯定,这种层层递进逻辑鲜明的用语表达是为拉近与男嘉宾距离的一种极好的告白策略,并且体现了“礼貌原则”中“赞扬准则”这一点,尽力夸大对对象方的表扬,用语夸张给对象方加深印象。

附注例文8句31的例句是非常典型的“称赞”方式:

31女嘉宾(张镁妍):男嘉宾,你好。你现在表现出这种浪漫和帅气,是我们女孩子站在台上看起来是很心动的一种感觉。用《龙门镖局》中白敬琪的话呢就是,首先是潮,然后是帅,不是乡村帅,也不是棒子帅,是那种血了湖啦的让所有女孩儿看见都疯狂尖叫的那种帅。我觉得这种帅你做到了。

女嘉宾首先使用大家常用的“浪漫”和“帅气”称赞对象方作铺垫,后第二句话用十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对象方的“帅”描绘到了一种极致,所谓“称赞准则”中的“尽力夸张”在此句话中尤为明显。

B:“表达”中还有另外一种方式“直抒胸臆”,例如附注例文3句12-(B):

12-(B)我愿意用这一生来疼你,爱你,关心你,保护你,希望成为你照片里的另一只手。

男嘉宾阚洪林的一句“这一生来疼你,爱你,关心你,保护你”是很直抒胸臆的告白,这种告白策略虽然直接且缺乏新意,但是能从对象语中感受到真诚,同样具有告白效果。另外男嘉宾将自己比拟为“照片里的另一只手”,使“自身”色彩鲜明、表意丰富,巧妙地运用了这一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另一只手”,这种明喻的方式是向女嘉宾传递好感的一款良剂,既感人又不失生动。

同样是附注例文3,句16:

16男嘉宾(阚洪林):梦婕,别哭,我来了,我在!

男嘉宾表现出的一种“关心”,非常直截了当地向女嘉宾传递强烈的“好感”,这种好感中饱含爱意和怜惜,同样是典型的“表达”句式。

3.3.2 “获取”的定义及其语用分类表现

获取是语言行为者通过话语内容的丰富和铺陈,物品赠与等方式期待语言对象者的反馈,“获取”策略更加丰富和多样,且不拘泥于形式。本文“获取”的方式分“赠送礼物”,“寻找共同点”,“投石问路”,“‘主辅关系构建”,“理由铺陈”和“选择权提供”六种类型。

A:“赠送礼物”这一部分特别典型,细分为“物质礼物”和“符号化的礼物”两种,附注例文3句12-(C)和18-(A):

12-(C)梦婕,今天的衣服你喜欢吗?

18-(A)这个花呢,是今天录之前一个小时为你选的。

12-(C)是典型的反问句形式,传递了两个信息语言行为者为对方准备了一份礼物,并确认对方是否称心,这种用语虽然很常见,但是是想向对话者传递好感和赢得告白成功的砝码的一种策略。另外18-(A)虽仅仅是陈述句,但也表达了两层含义:“精选”的动作行为表现和对象指向性明确。“一个小时”选花的动作行为是细心诚心的表现,“为你选的”是对象指向性的表达,这两个例句很好的凸显了“物质礼物”赠与的行为作用,典型的告白策略。

附注例文5句23-(C):

23-(C)我现在虽然没在哈尔滨工作,因为我喜欢南方的气候,但是为了你我也可以留在哈尔滨。

女嘉宾薛盼盼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哈尔滨人)本来是因为喜欢南方的气候才去南方工作的,因为男嘉宾从小到大工作学习生活都在哈尔滨,并对男嘉宾孙晨抱有好感(全场唯一的一次“爆灯”行为),所以提出愿意为对方留在哈尔滨的意愿,这种意愿是“符号化的礼物”的一种表现,同样等同于赠与行为,并且极其鲜明地表现出礼貌原则“策略准则”中“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这个特点。

B:“寻找共同点”是本文附注例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告白策略的用语表现:

附注例文5句23-(B):

23-(B)而且男嘉宾,我也很念旧。就是我大学毕业虽然两年了,但是每次看毕业季啦,我们师弟师妹他们传那些照片,我有一次我记得我自己在家里看着电脑和照片,我哭了半个小时。

男嘉宾孙晨在第一轮短片中有表示自己是一个十分恋旧的人,女嘉宾薛盼盼抓住这一点表达出自己也是这种类型的人,是想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后面大段内容都是关于自己对大学时代的怀恋,欲向对方传递共鸣点,获得更多的关注,也体现出礼貌原则“赞同准则”中“尽力夸张与他人的相同意见”这个特点。

附注例文9句33-(B):

33-(B)而且我好像也挺轻熟的。

男嘉宾赵智辉在短片中第一条短片中介绍自己是“很轻熟”,唯一留灯的女嘉宾何阳抓住“轻熟”这个点向对方传递“共鸣信息”——轻熟,以求最后获取被男嘉宾牵手的机会,这种告白策略很及时也很果断机智。

附注例文10句39:

39男嘉宾(买旭庚):因为是这样的,我和王婉洁真的就很好很好。然后我很了解她,然后她也了解我,我们都是什么样的类型,我们觉得轰轰烈烈的爱情不如细水长流,我希望能找到一个女孩儿相守一辈子,这也是我一直没有去轻易恋爱的原因。

男嘉宾麦旭庚跟女嘉宾本来就是大学同窗好友,一直对女嘉宾王婉洁抱有爱意,却总是没说出口,通过《非诚勿扰》这种大众前告白的方式说出自己多年积淀的心声,这种“共同点”的契合是说话者独有的一种表现方式,具有很鲜明的获取对方好感的效果。

C:“投石问路”是传递好感的一种较委婉的获取对方反馈的表达,例如附注例文2句3:

3女嘉宾(唐惠玲):您对我是什么印象呢?

说话者以设问的形式向对方传递“好感”意向,包含在乎对象方通过外形如何判断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引起对象方注意以期获取对方积极的回答,同样是说话者对对方好感表现的告白策略。

D:“主副关系”构建是一种成效显著的告白策略,例文3句12-(A)和18-(B):

12-(A)你才不是背景板,在我心中你就是焦点,是当之无愧的女神。

18-(B)我感觉这一路过来,以后的路虽然不平坦,但是我们一起走,我为你铺路。

男嘉宾阚洪林将女嘉宾王梦婕明喻为“焦点”和“女神”,是将对方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层次,直接的将自己的地位降低了一个层次,这种地位悬殊的对比是想从女嘉宾王梦婕那里获取好感,结果收效也会很好,另外用“我为你铺路”更是说话者将自己的地位降到更低的层次博得对方的好感,这种反差对比极大的夸张手法的告白策略极具典型性。

E:“理由铺陈”,附注例文2句5:

5女嘉宾(唐惠玲):哦……哦……谢谢。因为您是我今天见到的男嘉宾跟我年龄差距最小的,所以我留灯了。

女嘉宾唐惠玲已有40岁,而男嘉宾张英男有33岁,年龄一直是女嘉宾很在意的一个问题,说话者“年龄差距最小”为理由给对方留灯是委婉地向对方表达好感的方式。

附注例文3句14:

14男嘉宾(阚洪林):你知道我穿的这身衣服吗?在我们行业内,这两个衣服的一个男女款式就是一对情侣,在业界里面。所以我也穿着相应的来了。

之前男嘉宾阚洪林为女嘉宾王梦婕上台前默默赠送过衣服,在此基础之上说自己也穿着相应的“情侣版”衣服为理由向对方传递明显的“情侣交往”意向,前者衣物赠与行为是为这一句14做了铺垫,而句14则为获取对方“同意交往”作铺陈,极具告白策略的代表性。

F:“选择权提供”,例文10句41:

41男嘉宾(买旭庚):我会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舒服最重要,我和她在一块儿很舒服。如果说她选择我和不选择我,我都支持她,然后我也觉得有其他的女孩儿,如果你是认真的,我也愿意牵手其他的女孩儿。

男嘉宾买旭庚向女嘉宾王婉洁表示“两个人在一起舒服最重要,我和她在一块儿很舒服”,这句明显表达出说话者对对方抱有强烈的好感,且这种好感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女嘉宾表示过对男嘉宾只是朋友关系,但是男嘉宾还是不肯将选择“放弃”的权利留给自己,而是交由女嘉宾作抉择,“如果你是认真的,我也愿意牵手其他的女孩儿”这种委婉的语言行为方式进一步表现出说话者的一种想向对方获取“同意交往”答案的意愿,极具告白策略的典型性。

4、“告白”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国与国之间需要跨文化领域的互通与理解,放眼国内东西、南北地域文化差异,更是需要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与探讨。在本文中《非诚勿扰》的语料信息中很明显可以看到“告白”的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到的作用,用语犀利、一语中的会给对象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自己加分添彩,不仅仅是表现给到场的男女嘉宾看,更重要的是在全世界面前宣传自己并能以此扩大自己认识相亲对象的概率。在跨文化交际中,接受信息方通常是听者,传递信息方通常是说者,如何做一个出镜率高的说者,本文的“告白策略”之语用表现很清晰地传达了一点——“尽力”展现自我,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崇尚“谦虚谨慎”,但是在如今的相亲大浪潮的推动下,过于谦虚等于淡化个人形象的构建,自然相亲成功的机率也就越小。再者,“告白”的形式不仅仅限于相亲的模式里,更是外企面试、跨国谈判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武器,欧洲文化中称赞是被推崇的,亚文化中谦虚是被推崇的,如何合理使用“告白策略”中体现出来的语用技巧是推动欧亚文化交际进程的一个有力的助推器。

5、结论

通过选取《非诚勿扰》中一部分语料内容细分告白策略的一个突出项“好感”,我们能看到告白方式多种多样,且极具典型性的语用表现也十分独到和极具戏剧性。无论是实物赠与,还是丰富的语言表现都是告白的一种策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告白策略的应用对应去丰富自己的语言表现力,这样便能获得对象者更多的关注,结果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变得更高。

参考文献:

[1]李妙晴.《非诚勿扰》相亲节目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广东商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广东广州 51032.

[2]林勇.“娱乐就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非诚勿扰》的叙事机制解析.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浙江杭州 310024.

[3]葛婷.《非诚勿扰》幽默语言的语用分析.枣庄学院中文系.山东枣庄 277100.

[4]谷向伟.《非诚勿扰》嘉宾的言语行为分析.声屏世界.2010.12.

[5]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6]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北京外国语学院.1992.

[7]展宁.《非诚勿扰》电视相亲节目的叙事话语分析.浙江大学新闻所.浙江杭州311202.

猜你喜欢
非诚勿扰好感表达
反射的爱和恨
颇有好感的UHD 4K HDR新晋 Vivitek丽讯HK2288
《非诚勿扰》创办人周莉被查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闪闪惹人爱
油画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情感表达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浅析我国相亲类节目现状
中国告诫日本“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