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从容

2016-12-17 20:07袁春红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袁春红

摘 要:韩国影片《八月照相馆》展现的是男主人公面对死亡的从容,这份向死从容体现了生命的一种尊严;照相馆既是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所,也是生命的隐喻和人生的见证。

关键词:八月照相馆;向死从容;人生见证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2

韩国影片《八月照相馆》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而这一切,都与一家照相馆有关,与照相馆的男主人有关;之所以叫“八月”,是因为相爱在八月。

一、当死神和爱神来临

影片男主人公余永元是这家照相馆的主人,所以相馆的名字叫“永元照相馆”。子承父业的他30来岁,带着一副近视眼镜,不算很帅,却朴实儒雅,沉静温和。影片一开始,便有永元在医院等候治疗的镜头。于是观众得知他患病了。但直到故事快要结束,观众才知道这个总以微笑示人的男人患的竟然是绝症!因为在生命最后的岁月,他是这样从容、坦然。

拥有生命的人,终有一死。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去思考生与死的意义。永元却无疑是一位善于思考和领悟的人。母亲的逝去,好友父亲的葬礼,都让他一次次看到死神的背影、嗅到死神的味道。沉思中的他渐渐明白:一切生命都会消失,无论有多爱多不舍,都终将离去;走的人走了,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

可是,当我们真正与死神正面相逢时,我们该如何面对?有的人就此陷入恐慌绝望乃至自暴自弃,有的人开始怨天尤人甚至仇恨社会,有的人整天自怨自艾终日以泪洗面……而永元,虽也万般留念千般不舍,呈现出的却是一份从容和坦然。除了去医院治疗和吃药,他每天仍旧去照相馆工作、去市场买菜、回家帮姐姐和父亲做饭做家务、与家人一起吃晚餐……一切都与常人的生活无异。没有痛不欲生、没有撕心裂肺、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愁眉紧锁,不想让家人朋友痛苦担忧,不想搅扰家人朋友的安宁生活,他平静地接受了命运女神的安排,静静地享受着姐姐和父亲的关爱,静静地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才独自聆听死神日益临近的脚步。

平静并不代表不痛苦不忧伤,淡然也不代表不眷念不遗憾。影片有三组镜头表达了永元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眷念。第一组:永元请最好的朋友吃饭,饭后意犹未尽的他极力说服好友一起去喝酒,其中一个理由是——“我快要死了”,好友把这句真话当成了他想喝酒的借口。最后好友答应了,观众也由此得知其实连他最好的朋友也不知道他即将离去。永元喝得酩酊大醉,在警察局里还吵闹了一番。这醉这闹,又何尝不是他对生命和好友的不舍。第二组:洗好碗后,永元来到父亲的卧室,父亲正在看电视,出于习惯,父亲又让永元帮他放录影带。永元照常帮了父亲。感到自己时日不多的永元,突然提出让父亲自己学习怎样播放。开始时很耐心,但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父亲还是不会。永元忍不住发了火,起身离去。但回到房间后又为自己的不够耐心自责,拿出纸,永元在纸上详详细细地写下了播放录影带的步骤。他不想自己走后父亲想看录影带不会放又勾起无尽的伤怀。第三组: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被惊醒的永元难以入眠,他悄悄进到父亲的卧室,悄悄躺在熟睡父亲的身旁。就像儿时害怕雷电就躲到父母的身边才能安然睡去,30来岁的永元,此时是如此眷念与亲人相依偎的时刻。

在死神临近的日子,永元一如平常地静静生活着。而这时,在八月的炎热天气里,爱神也悄然降临。一天中午,女交警金德琳因为工作原因要洗放照片,她第一次走到“永元照相馆”时,门口挂着“休息”的牌子。等了一会儿,去参加朋友父亲葬礼的永元才迈着沉重的步子走来开门。永元说让她改天再来,但她说要急用。透过橱窗看到烈日下等候的德琳,永元加快了洗放照片的速度。在等候的时间,永元买了雪糕去到德琳身边,两人边吃雪糕边聊了起来。这是二人的初次见面。

之后,他们的第二次见面,德琳拿着被乱停车司机摔坏的相机来找永元修理,并说想在相馆的沙发上休息片刻。听到她对炎热天气的抱怨,永元很体贴地为她打开了电扇。凉爽的风吹拂着她秀丽的脸庞,也温暖了她孤独的心。

第三次见面,炎日烘烤着大街,德琳手提着重物,吃力地慢慢挪步。骑着摩托车的永元从身后驶来,看到德琳,便停在她身边,打趣了两句,不由分说地拎过重物,让德琳上车。突然启动的摩托让德琳很自然地伸手抱住了永元,时不时地把头依偎在他的肩头。在这炎炎夏日,两个幸福的年轻人,飞驰在大街上,穿行在小巷里。爱神丘比特悄然飘临这座小城,射中了永元,射中了德琳。

俩人一起聊天,一起去游乐场,坐刺激的过山车,吃冰激凌,晚上一起散步,讲故事,一起跑步锻炼……就像所有热恋的人一样,他们沉浸在相爱的甜蜜相聚的幸福之中。然而,这样的幸福时光突然戛然而止。一天傍晚,当德琳一路小跑满怀喜悦地来到照相馆门口,却发现照相馆的灯没亮,门也锁着。她在门口徘徊了一会儿,准备坐公交离开了,又不甘心地回来,期盼着永元会突然出现,给她一个惊喜。但没有惊喜,相馆的门依然关着,门内依然漆黑。

此后的德琳,一次次满怀希望地来,又一次次满心失望地去。每一次,迎接她的不是开着门的相馆,不是微笑的永元,而是紧锁的门和没有永元的相馆。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永元去哪儿了。疑惑不解又日益思念,她终于鼓起勇气写了一封信,再次来到相馆,把信小心地塞进门缝。然后开始期盼,开始等待——永元看到信,一定会去找她并向她解释的,因为她坚信永元很爱自己,虽然永元似乎从未给过她任何承诺。即使跟同一起疯狂劲舞之际,德琳也会突然离开去到洗手间,看着镜中的自己,泪水止不住地流,心中的那份委屈伤痛只有自己知道。终于,那一晚,备受煎熬的德琳再也无法承受爱人的突然失踪。德琳站在相馆的橱窗前,凝视片刻,手中握着什么,突然,她奋力掷向橱窗,“哐当”一声,橱窗玻璃裂了。

德琳不知道,此时的永元正躺在医院。那一天,永元病情突然恶化晕厥过去,这就是德琳见不到永元的原因。永元也没告诉德琳,也许是不想让她痛苦担忧,也许是不想让她看到自己病重的模样。当姐姐问怎么一个女访客都没有时,永元回答——“我不记挂任何人”。其实,永元内心深处又何尝不记挂,连睡梦中都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姐姐看到了,问他是不是做了一个甜蜜的梦?永元没有回答。但那梦中的微笑已彰显出他最隐秘的内心——回忆或是憧憬,跟爱情有关,跟德琳有关。

最后,永元为自己拍了一张照。黑暗的空间,光源中心一张椅子,照相机准备拍照的声音。此时,永元走进画面,坐在椅子上,低头良久,整理好衣服,然后过去打开自拍开关,在设定时间即将到时做出了微笑的表情,画面定格成照片。镜头慢慢幻变,永元的自拍照成了遗照。

永元的这一份向死从容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也再一次让观众思考生与死。影片虽然以永元的死作为结局,但带给观众更多的是沉向内心的思考,甚至是一份特别的温暖——原来,人也可以如此平静地面对最后的日子,也可以如此从容地享受与亲人爱人的最后时光;可以如此坦然地与世界告别,不惊扰亲人爱人,不惊扰这个世界。

影片节奏缓慢,镜头朴素,情境安排生活化。故事主要以男主人公永元的视角为叙述角度,展现他的日常生活,展现他的内心世界。情节缓缓推进,故事娓娓道来。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激情洋溢;没有痛心疾首,也没有撕心裂肺。一切都只如太阳升起月亮隐没,只如秋天落叶冬季飘雪,自然而然。生命诞生生命消亡本就契合了自然的节律

向死从容,也是生命的一种尊严。

二、照相馆——作为人生的见证

“照相馆”在影片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它既是男主人公的工作之地,也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该片中的照相馆具有很强的隐喻和象征意味。

生命是时间,而时间流动不居、变化万端,留也留不下,抓也抓不住。人生无常,生命短暂,永恒不朽成了亘古不变的梦想,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帝王道士寻炼长生不老药,也有埃及法老们的“永生”木乃伊。这些都证明只是一厢情愿的永恒,人注定终将一死,谁也不是例外。那么,是否可以象征性地留存时间,留存人生。1894年发明的照相术,帮助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照片”这一图像符号,把人生的某一时刻定格在画面中,同时定格的还有那一时刻的容颜、表情与心境。当岁月流逝,照片泛黄,那定格的瞬间依然会唤起沉淀的记忆,时光也为我们倒流为我们停住。

影片中的“永元照相馆”也由此成为人生的见证,不仅是顾客人生的见证,也是永元人生的见证。影片选取两组镜头来展示顾客人生的见证:一组是几个少年,他们拿着班级合影照片来放大冲印,每个少年要放大的都是自己心中暗恋的最美最爱的“她”。为争论谁最可爱,他们争吵不已,甚至还打起架来。永元出面拉架才将此平息,在一旁的德琳忍不住笑起来。此处的照相馆与照片,连接的是懵懂少年的青葱爱恋。另一组是一个大家庭来照全家福,一位戴着眼镜的慈祥老奶奶和她的儿子儿媳女儿姑爷以及孙儿们。当画面定格,这一家人的和睦幸福就永远留存在了照片中。其中有一个细节值得特别注意,当全家福拍好,老奶奶的儿子就劝母亲再拍个独照,但老人婉拒了。可是到了晚上,老奶奶竟然独自冒着大雨来到照相馆,请永元为自己拍照,并说要作为将来的遗照。这给了永元启示——可以在活着时拍下遗照,于是有了后来的永元为自己拍遗照的镜头。

永元自己爱的见证也在照相馆中,准确说是在先后贴于照相馆橱窗上的照片中。之前的是芝泳学生时代的照片,之后的是德琳的照片。芝泳是永元学生时代的初恋,后来嫁到了外地,多年后芝泳又回到了小镇。当看到自己当年的照片依然在照相馆的橱窗上时,她专门找到永元,请他把照片取下来。永元答应了,芝泳走后他就取下了照片。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移动的人和树,永元心想——一切都会成为过去,包括爱情。

德琳拍那张照片时,永元端详了一会儿,提醒她舔舔嘴唇润泽一下,之后操作时可能因为紧张也可能因为激动,把胶片盒弄掉在地,惹德琳笑了半天。德琳第二天就专程去买了一支唇膏。永元病情恶化住院后,德琳一次次来到大门紧锁的照相馆前,最后砸了橱窗。但影片结尾,厚厚的白雪覆盖着地面,德琳再次来到照相馆前,大门依然紧锁,失望伤心的德琳正准备离去,却突然停住了脚步——橱窗玻璃上,最醒目的位置,贴着她的照片。对着自己的照片,德琳端详了很久,脸上露出娇羞的神色,微笑慢慢荡漾开来。这一次离开时,德琳带着幸福满足的笑,踏着坚定自信的步子。伴随着德琳踏在雪地上的步伐,影片响起了永元的画外音——“我很明白,爱情的感觉会褪色,一如老照片;你却长留我心,永远美丽,直至我生命的最后一刻。谢谢你,再会。”

永元的初恋和生命最后岁月的爱,都留在了照片中,留在了温暖的照相馆里,也留在了他的心中。一如歌手李健在歌中所唱的:

“光闪过你笑着的脸庞,

永远装进了相框。

这首歌让我回望,

那年八月我们傻傻的模样。

当捧着那些旧照片,

燃起戒掉的烟,

悄悄地湿了眼。

那么一瞬间留下来的笑,

已成永远。

当爱消失在世界里边,

相片永远把你留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