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悲剧冲突的实质与和解

2016-12-17 20:00云晓瑜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和解呼啸山庄

云晓瑜

摘 要:本文旨在讨论《呼啸山庄》的悲剧冲突。通过对小说悲剧元素和悲剧气氛的分析,就《呼啸山庄》叙事文本当中悲剧冲突的实质以及最终的和解作出论述。文本中悲剧冲突的实质是由于男女主人公因追求自己的伦理理想而站在片面的立场形成的种种分裂与对抗;而悲剧冲突的和解则是男女主人公最终在人格上的自我弥补和调整。

关键词:《呼啸山庄》;悲剧冲突;和解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1.《呼啸山庄》悲剧冲突的实质

悲剧冲突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跟悲剧人物的性格形成息息相关。一般来说,悲剧人物的性格本身是合乎伦理规范的,但是文本中的每一位悲剧人物在进入现实世界后都会因为自己所在的片面性立场,形成自我与他人的对立和分化,愈维护自己就愈破坏对方,而这种所谓的合乎伦理理想的性格却恰恰成为了冲突不断深化的催化剂。因而,这样的冲突就被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悲剧人物为了实现某种伦理理想而将自己置身于种种冲突之中,但又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1.1希斯克利夫——悲剧的边缘人

希斯克利夫原本是一位被遗弃私生子,呼啸山庄的老主人恩肖收养了他。在呼啸山庄中,他处处被排斥,遭到恩肖家几乎所有家庭成员的排挤和拒绝,是个彻彻底底的边缘人。虽然恩肖非常宠爱希斯克利夫,但那只不过是已经夭折的儿子在恩肖心中的替代品,实际上希斯克利夫并没有获得整个恩肖家的身份认同。而即将成为山庄唯一继承人的辛德雷,更是感觉到了这个外族人非法侵入的挑战,因此从小就对希斯克利夫加以折磨。这些经历使希斯克利夫由一个想要在呼啸山庄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追求自身存在价值的人,变成了一个内心极度扭曲充满仇恨的人。他自始至终都是山庄里的一个边缘人,这也导致了他后来的各种复仇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希斯克利夫这样一个在山庄里处于极度边缘的人物,他内心也有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这表现在他对凯瑟琳的爱情当中。他对凯瑟琳有着强烈的爱,并将凯瑟琳视为自己的灵魂人物。

1.2林顿——悲剧的失语者

林顿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比起情感强烈的希斯克利夫,他对凯瑟琳的爱从来都是温润而无声的。在凯瑟琳来到画眉田庄之后,看到宅心仁厚、慈悲心肠的庄园主林顿不再是小时候软弱胆小那般,看到林顿从稚嫩走向了成熟,因此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希斯克利夫而选择站在了林顿的这一边。凯瑟琳之所以选择和林顿结婚,却是因为她觉得林顿有钱又爱她,可以使他成为一个显贵的女人。可以看出,凯瑟琳之所以选择林顿是出于一个社会人多种层次的需要,其中绝大多数是由渴望显贵地位的社会因素造成的。

在这场婚姻中,凯瑟琳深知林顿对自己的感情坚不可摧,处处迁就包容她,因此她在这场感情中始终掌握着主动权,而林顿为了捍卫家常之爱却一直处于失语的地位。

2.悲剧冲突的最终和解

悲剧冲突中的人物双方,都代表着各自某种合乎真理的伦理渴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他们又站在各自片面的立场对这种伦理理想进行辩解和维护,因此又与他人不断发生冲突和矛盾。而这种悲剧冲突的和解,或者使冲突中的一方在认识到自己的片面立场之后进行退让,或者通过双方斗争后的毁灭达到最终极和解。

2.1林顿的退让式和解

在希斯克利夫追求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后,林顿和凯瑟琳的矛盾全面爆发。一直对凯瑟琳宽容忍让的林顿终于变得忍无可忍,他对希斯克利夫大打出手,此时凯瑟琳和林顿两人都继续坚持着自己的立场而不肯退让,是林顿的不肯退让间接地使凯斯林在自己的房间不吃不喝、精神错乱。当林顿目睹了自己因为片面地追求家庭幸福这个伦理理想而对凯瑟琳造成的伤害之后,选择了退让,一心一意地照顾凯瑟琳直至她去世。在凯瑟琳离世以后,他也消除了对希斯克利夫的仇恨,将自己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对凯瑟琳的思念上,最终林顿与凯瑟琳的冲突通过林顿自己的退让和解了。

2.2希斯克利夫的毁灭式和解

诚然,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的浓郁而又热烈的,而当凯瑟琳选择林顿之后,他偏执地认为这一切都是林顿造成的,他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林顿。当凯瑟琳去世之后,小说的作者并没有淡化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影响,相反,凯瑟琳作为一个鬼魂的形象处处控制着希斯克利夫的行为和思想。小说的叙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最终自杀而结束的,他的一生都在对凯瑟琳抛弃自己而耿耿于怀。

2.3希斯克利夫的终极和解

希斯克利夫疯狂的复仇行为在凯瑟琳去世以后愈演愈烈,这不仅体现在他对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的报复上,还体现在他对第二代的报复行动上。他对小希斯克利夫、凯茜、哈里顿这三个孩子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也没有承担做父亲的责任。他剥夺了哈里顿受教育的权利,并用尽种种手段逼迫凯茜和小希斯克利夫结婚,直到小希斯克利夫去世。即便是这样,第二代的孩子们全都避开了上一代人人性当中欠缺和不足,不断地追求美好。这一点完美地体现在了哈里顿和凯茜的身上,他们的心灵纯洁美好,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使由于哈里顿和凯茜的爱情,使希斯克利夫回想起了他与凯瑟琳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情景,令他放弃了复仇的计划,想要迫切地回到凯瑟琳的栖居地,与她在一起。

3.结语

《呼啸山庄》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研究者的注意,是源于小说文本中所蕴含的悲剧主题和人道主义精神。本文主要从悲剧冲突的实质及和解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允.《呼啸山庄》与哥特小说传统[D].苏州大学,2013.

[2]高继海.《呼啸山庄》的主题与叙事[J].外国文学研究,2008,03:108-115.

[3]韩力扬.《呼啸山庄》主题实现的元功能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和解呼啸山庄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黑压压的恐怖感”:《呼啸山庄》中复仇者的形塑与爱情悲剧的书写
安倍奥巴马珍珠港秀“和解”
浅析破产程序中担保物权的行使
企业诉他人专利侵权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赏析《呼啸山庄》背后的爱与宗教
《呼啸山庄》闪回叙事文体功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