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中上帝嘉许的十位义人

2016-12-17 19:53丁小雨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丁小雨

项目课题:该文是南阳师范学院201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英美文学中古典文化传统和基督教文化传统”(NQ2010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旧约》从上帝创世开始讲起,讲述了以色列民族的起源成长和兴衰荣辱以及上帝的旨意和应许。在这几千年的历史记述中,许多名字和事件被完整地保存记录。经文中常常提到的人名以及他们最终成为上帝忠实信徒的相关事件,成为后世学者倾力研究的对象和寻求信仰之路的人们热心效法的榜样。

关键词:《旧约》;义人;信心的榜样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2

《圣经》全书包含了几千年的历史,各卷都在某方面显明上帝的旨意。写《圣经》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出身于不同的阶层,当中有农夫、渔夫、牧人,也有先知、法官、君王。《圣经》还记载了许多信心坚强的人的事迹,尽管这些人来自不同历史时期和民族国家,但他们的故事显示了对上帝话语的信心,成为一群效法上帝的忠心信徒,成就了信心的典范。《旧约》中详细记录了十个这样忠信的人,他们有的是族长,有的是先知,还有几位卓越的女性。

《圣经》中的第一位义人是亚当的第二个儿子亚伯。亚伯出生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是人类社会出现的第四个人,他的成长环境并不理想。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也就是亚伯的父母亲刚获罪后,艰苦地生活在长满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人值得亚伯效仿,但根据亚伯献祭给耶和华的祭物可以看出,亚伯献给了上帝羊群中的头生,也就是最好的羊。《圣经》中说:“耶和华看中亚伯的祭物”。(创世纪4:4)《圣经》中尽管没有明说上帝怎样表明他看中亚伯的祭物,但可以肯定,亚伯献上了手中最好的给上帝,表明对耶和华的挚爱和信心。所以使徒保罗受上帝启示说亚伯“虽然死了,却因信而仍旧说话”,(希伯来书11:4)是一个“活”的榜样。

诺亚生活的时代,暴行遍及全地,大地腐败不堪。一些反叛天使和人间漂亮的女子交合,生出异常高大强壮的“巨人”,到处危害人类,败坏世人思想。上帝决定要消灭这个邪恶的世界的同时,嘱咐诺亚一家造方舟。诺亚造方舟的几十年内,人们毫不理会,只顾吃喝嫁娶。但诺亚全家衷心地执行上帝的任务,显示了无比的信心,“诺亚与上帝同行”。(创世纪6:9)亚伯兰是诺亚之后的第十代,当时人们散居各地,崇拜异教神袛和偶像(约书亚记24:2)。亚伯兰接收到上帝信息,要他离开家乡,到上帝指示的地方去。在古代中东,离开熟悉的家乡和亲属,到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最终,亚伯兰夫妇带着老父和侄儿罗得出发,离开繁华富庶的吾珥,沿着幼发拉底河向西北走,来到了东西方贸易的交会点哈兰,[2:45]在哈兰停留的日子里,上帝再次显现,详细明示了对亚伯兰的应许:亚伯兰的子孙会成为大国,地上的万族都必因他而得福。(创世纪12;2,3),离开哈兰之后,亚伯兰来到了伽基米施,后顺着陆路向南,最终来到了上帝应许亚伯兰的苗裔将来会占领的土地。保罗称亚伯兰是所有怀具信心的人的父亲(罗马书4:11)。

希伯来经卷中还浓墨重彩刻画了了几位非凡的女性。路德生长在死海东面的一个小国摩押。当时以色列闹饥荒,拿俄米的全家侨居摩押,她的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路德和俄珥巴。后来不幸事情接连发生,拿俄米先后死了丈夫和儿子,只剩婆媳三个寡妇。拿俄米决定返回本族以色列,劝慰两个媳妇留在自己的家乡摩押,大媳妇俄珥巴吻别婆母,回了摩押。路德依然跟着婆婆,拿俄米劝路得也回自己的本族,路得说:“你到哪里去,我也要到哪里去……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路得记1:16)路得的话透露了两点信息:第一,路得非常爱拿俄米,忠贞不二、不离不弃;第二,她决心以拿俄米的民族为自己的名族,甘愿放弃以往崇拜的基抹神,以拿俄米的上帝耶和华为自己的上帝。婆媳二人回到伯利恒后,路得靠捡拾麦穗养活婆婆和自己。后来,在拿俄米的建议和安排下,根据以色列律法中的购赎权,①路得嫁给了已逝丈夫的亲戚波阿斯,生下了以色列君王大卫的祖先。义人波阿斯对路得说:“女儿啊,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你所显的忠贞之爱,末后的比起初的还大”。(路得记3:10)路得“起初的”的爱,指的是照顾婆婆;“末后的”的爱指的是求得购赎,要为夫家留名立后。[3:51]路得本是异族女子,却以行动显示出忠贞婆婆、夫家和耶和华上帝的信心,赢得了贤德的妇人的好名声。

另一位对耶和华上帝展现无比信念的女子是撒母耳的母亲哈拿。哈拿心里非常悲伤难过,原因有二:丈夫的另一个妻子憎恨她,常常借机折磨羞辱她;第二个原因是哈拿不能生育。当时以色列家庭都靠子嗣为家族留名,女子不能生育要承受极大地痛苦。在耶和华的圣墓里,哈拿向上帝倾心吐意,诉说自己的苦状。经文中这样说:“于是妇人回去吃饭,脸上再没有愁容”。(撒母耳上1:18)这显示哈拿在圣墓向上帝祷告后如释重负,就不再伤心了。哈拿对上帝有信心,相信上帝所赐的“超越人所能理解的‘平安,不再郁郁不乐。”(腓立比书4:6,7)。不久哈拿受孕生下了撒母耳。按照当年对上帝的起誓,哈拿和丈夫一起把断奶的小撒母耳带到示罗的祭司以利面前,献给上帝。

哈拿通过向上帝倾心吐意,来表达对上帝的坚强信心,大卫时代的亚比该以洞悉事理、行事明智成为世人可以效法的信心坚定的女子。亚比该贤良聪慧,却嫁给了为人粗暴、作恶多端的拿八。是时大卫藏身荒野,躲避炉火中烧的扫罗王的追杀,大卫派士兵向附近的拿八求助却遭辱骂,大卫勃然大怒,一场流血冲突即将爆发。亚比该赶紧采取行动,给大卫和他的人预备了丰厚的礼物,并在遇到大卫时赶忙从驴背上下来,面伏于地,谦卑地向大卫屈身下拜,她说:“耶和华……必立你做以色列人的领袖”,请大卫不要做任何流血害命的事,免得将来“良心不安,心里有愧”(撒母耳记上25:24-31)拿八和亚比该对待大卫的态度完全不一样。拿八以扫罗的眼光看待大卫,认为大卫是个背叛主人而出逃的仆人。亚比该敬爱上帝,以上帝的观点看待大卫:大卫是上帝拣选的一位忠扑,由先知撒母耳膏立,要接替扫罗作王的人。[4:68]亚比该以睿智和谦卑化解了一场流血搏斗,得到大卫的盛赞。(撒母耳记上25:32)

和亚比该一样,以斯帖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奇女子。波斯帝国亚哈随鲁王统治时期,犹太人末底改和堂妹以斯帖住在书珊城。时值亚哈随鲁王召选新王后,以斯帖因容貌秀丽、谦逊可人赢得波斯王的心,立为新后。后波斯宫廷出现了一位高权重的亚甲人哈曼,他因末底改不肯下拜于他,就在王面前抹黑所有犹太人。亚哈随鲁王就命令哈曼全权处理,签发剿灭帝国境内所有犹太人的法令。犹太人到了面临全族灭绝的危险关头。这时,末底改鼓励以斯帖:“谁知道你得了王后的尊位,不是为了这个时刻吗?”(以斯帖记4:12-14)以斯帖为了保护同胞,冒死到王面前揭发消灭犹太人的阴谋,因为根据波斯人的法律:任何人不蒙波斯王传召就擅自去见王的,都会被处死。(以斯帖记4:11,5:1)幸而王愿意接见以斯帖,听她的诉求。以斯帖耐心等待适当的时机,语气温和,说话合时,行事明智,鼓起勇气,指证恶人,使哈曼的恶行昭之于众,也保全了本族人的性命。以斯帖的榜样在于说服别人时有智慧有耐心,显示出勇气和无私的精神,并乐于维护上帝的信民。

《旧约》中记录了为数不少的先知和他们的事迹,撒母耳、以利亚和约拿是最具典范的上帝忠仆。撒母耳自断奶后就被父母送到示罗,开始在耶和华的圣墓里服务。圣经说: “那时候,撒母耳还是个小孩,穿着细麻圣褂,侍立在耶和华面前”。(撒母耳记上2:18)圣褂是件无袖外袍,标明撒母耳在圣墓工作,是祭祀的助手。撒母耳生活在圣墓期间,目睹了大祭司以利的两个儿子滥用职权、肆无忌惮。随后以色列人接二连三地遭遇祸患,以利的两个儿子竟将上帝的约柜从示罗带到战场。约柜是神圣的,象征上帝的临在,通常放在圣墓的圣所里,以色列人却把约柜带到战场上当护身符,结果被非利士人抢走。撒母耳晚年时,膏立耶和华拣选为王的人扫罗,可扫罗辜负了上帝的期望,撒母耳十分痛心,后在耶和华的指引下,撒母耳渐渐看出大卫是上帝拣选的人。许多世纪以后,使徒保罗提及那些伸张正义的忠心士师和先知,包括撒母耳在内。(希伯来书11:32,33)撒母耳一生坚持不懈地行事正义,是因为他耐心等候耶和华,即使遇上令他失望的事,仍继续忠贞地履行职责。

以利亚先知时期,亚哈王娶了西顿王的女儿耶洗别,耶洗别决意要在以色列倡导巴力神崇拜。以利亚看出巴力崇拜虚假、荒谬,决意要拥护正确的宗教。他就巴力先知比试,让以色列人看出巴力崇拜只是个骗局,并要求以色列人做一件许多年前就该做的是:服从耶和华的律法。上帝的律法规定,假先知和拜偶像的人都要必须处死。(申命记13:5-9)身为耶和华的先知和代表,他确信耶和华会帮助他的子民终止灾旱,就耐心祈祷,不断守望,终于迎来大雨,终止了三年半的干旱。报复心强的耶洗别派人要谋害以利亚的性命,以利亚胆战心惊,勇气尽失,仓皇出逃,在上帝的帮助下,以利亚很快回到自己的岗位,再次勇敢、忠贞地执行先知职责,抵抗错误宗教的邪恶势力。

耶和华任用以利亚和以利亚之后的先知以利沙肃清以色列国内的巴力崇拜,然而以色列人再次偏离正确的崇拜,约拿在这种情况下接任先知的职责一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当上帝对约拿说:“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警告城里的人,他们的恶行已到我面前”。(约拿书1:2)但约拿惧怕尼尼微城以残暴著称的亚述人,不敢去宣讲耶和华的审判,逃到了沿海的约帕城。海上狂风大作,约拿知道风暴是自己招惹的,就自愿被抛进大海平息风暴。约拿沉入大海后,被大鱼吞吃入腹三天三夜竟能生存。经过这件事后,约拿甘心顺服耶和华,照耶和华的话到尼尼微去。尼尼微人听了约拿传讲的信息后,对上帝起了敬畏之心,就连尼尼微王也谦卑地承认,以往他治下的人民残暴成性,希望悔改后不至灭亡。(约拿书3:6-9)约拿因上帝原谅尼尼微人,就发怒生气,上帝通过一颗枯死葫芦的隐喻教导约拿学会以慈悲待人。约拿尽管有缺点,但是他是上帝拣选的先知,能够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最后成为一个忠义之人,承担上帝吩咐的重大责任。

注释:

①以色列的律法中,有些条例能够保障那些因贫穷或丧亲而陷入困境的家庭:一个女子如果没有子嗣为丈夫留名,她丈夫的名字会从家谱中除名。但以色列律法容许死者的兄弟娶遗孀为妻,替死者立后。这样死者就有子嗣为他留名,继承产业。(申命记25;5-7)

参考文献:

[1]《圣经》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

[2]白云晓. 圣经地名词典[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3]王新生.《圣经》精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4]金跃军.《圣经》的大智慧[M].金城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