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寻乌县封山育林工作的思考

2016-12-17 18:33:13邱家秀
防护林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寻乌县封山育林管护

邱家秀

(寻乌县林业局,江西 赣州 342200)

关于寻乌县封山育林工作的思考

邱家秀

(寻乌县林业局,江西 赣州 342200)

阐述寻乌县实施封山育林政策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封山育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封山育林工作的开展。

封山育林;成效;问题;建议

寻乌位于江西省东南边陲,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东邻福建省武平县、广东省平远县,南连广东省兴宁市、龙川县,西毗安远、定南县,北接会昌县,总面积231 138 hm2。24°30′40″—25°12′10″ N,115°21′22″—115°54′25″ E。境内海拔标高500~1 000 m,相对标高200~500 m。土壤以红壤居多,占土壤总面积的86%。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多种物种的生存和发展,为封山育林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境内主要森林植被是阔叶次生林和针阔混交林。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已把生态环境的好坏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由于过去长期对森林资源的粗放管理,加上果业的大量开发,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封山育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它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是我县保护恢复森林资源的必然要求。寻乌县自2009年开始实施封山育林政策,实行全面封育,取消外销商品材采伐指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明显增加。

1 森林资源概况

全县总土地面积231 138 hm2,林业用地面积196 700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5.1%。其中有林地面积146 925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4.7%;疏林地面积82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0.04%;灌木林地面积45 308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3.03%;未成林造林地2 054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03%;其他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等2 331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2%。全县活立木总蓄积6 517 207 m3,其中有林地蓄积6 175 903 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4.8%。森林覆盖率78.5%。国有林场已完成了转制,组建了一个生态公益林场,面积15 318.5 hm2,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7.8%。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达到134 050 hm2,蓄积5 863 294 m3,占乔木林面积的95.3%,乔木林平均每公顷蓄积43.9 m3。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封山育林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切经济活动乃至人类的活动都是依赖自然生态运行的基础进行的。经济发展过程一刻也离不开生态系统这个基础。可以讲,由于经济行为造成的生态系统的“折旧”,是要由经济本身来“付费”的。因此,生态系统对经济活动有着极大的制约能力。发展经济,必须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而林业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没有森林资源数量的增长、质量的提高,就谈不上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因此,寻乌县委、县政府树立绿色崛起理念,于2009年做出了封山育林的决定。通过实施封山育林,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1 促使森林资源恢复

据近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显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96 700 hm2,比2009年增加了2 867.2 hm2;有林地面积146 925 hm2,比2009年增加了2 663.5 hm2,其中,乔木林面积140 703.6 hm2,比2009年增加了1 271.8 hm2。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79.5%提高到81.3%,上升了1.8%。

2.2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通过严格的封育管护,既保护了原有的树种资源,又促进了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草相结合的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改善了林分结构,减少了地表蒸发及雨水对山坡表土的冲刷力,增强了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能力,从而增加了河流径流量,改善了河流水质,减少旱涝灾害。据查,寻乌县水年径流量为159 912×104m3,东江源饮用水源水质稳定在Ⅱ类,出境断面水水质达到Ⅲ类以上,地表水和东江源保护区水质满足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县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有不同程度下降,其排放总量达到了年度计划控制指标和减排目标。另外,由于森林生态环境的改善,鸟类以及其他物种数量也明显增加。

3 封山育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管护压力大

封山育林的关键在于管护。由于资金缺乏、交通网络发达、缺乏生态补偿等方面原因,造成管护措施不到位,仍难以杜绝盗伐滥伐林木行为,给林业工作者带来极大压力。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力量薄弱。寻乌林业用地面积占了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5%,封山育林全面铺开,涉及面广,除果业等经济林外,还有林地面积15.1万多hm2,这必然要求管护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现实情况是从事林业管护工作的人员相对不足,且队伍老化、专业技术人员少。寻乌林业系统在编在岗人员中,40岁以上的占了70%,干部职工平均年龄46岁以上,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只有28人。就现有人员结构很难肩负起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重任。护林员人数与森林资源管护规模也不匹配。如果按每个护林员管护200~333 hm2的管护规模算,最少需配备护林员454名,而现有护林员只有111人,且工资每月只有250元,远远低于当地普通用人工资,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同时,很多职工的工资待遇与其工作量不对等,工作人员的安置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1]。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我县财力不足,对林业管护工作投入的资金还不够。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寻乌盛产柑橘,面积达39 503.5 hm2,占林地面积的20.4%,果园道路多,交通网络发达,而监测设备落后,监管能力跟不上时代发展,没有形成完备的森林资源管护网络体系,不能及时反馈信息,给源头管理造成很大困难,直接影响了封山育林成效。

3.2 森林资源封禁保护与农民收益存在一定矛盾

寻乌县有31万多人口,其中26万人生活在农村、山区,经济来源主要还是农业,靠山吃山一时无法改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山区农民依赖林业脱贫致富的愿望也十分迫切。封禁后,重点林区村民不能采伐利用商品林木材取得经济利益,并且没有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特别是面临已成熟的人工商品林经营户,由于林木本身生长周期长,经过长期的培育,树木才能成林成材。如今,因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而不能采伐利用木材获得经济效益,造成了投入与收益不对等,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林权所有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4 相关建议

坚持保护优先是中央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方针,坚持生态优先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举。寻乌又是山区县和东江水源头区,林业对于全县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看,还是从水资源流域管理的源头战略位置看,都赋予了林业重大的神圣使命。封山育林是加快保护生态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保护优先的具体措施,是保护生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有效结合点,对恢复和提升森林,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具有重大作用。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4.1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要严格落实森林资源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把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纳入乡镇政府的综合考核,并增加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以期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委组织守土职责,切实从源头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4.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首先,县政府要把封山育林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有专用资金,用于队伍建设和资源管护;同时,建议制订对封育区林农的生活补助机制,加大对重点林区的商品林地的投入,对封山育林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其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建议上级对东江源区生态林业建设给予资金倾斜,实施公平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高低和重要程度,实行分类、分级的差别化补偿。

4.3 合理规划封育区

封山育林是一种见效快、成本低、效益好的森林培育措施,是保护珍稀树种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但它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区划,对林区做出合理的划分。可以按照地理位置、森林生长情况、森林的用途等来加以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1]。以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为基础,实行分类经营,科学划定封山育林区域,将封山育林范围界定到乡村、具体到山头地块,积极稳妥地推进落实。就目前,对工业不发达的寻乌山区而言,山地还是农民生活的主要依靠,必须把农民利益和生态保护建设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矛盾,绝不能单纯地一封了之、一禁了之。而应因地制宜地进行抚育、补植,通过病虫害防治、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人工辅助措施或手段,加速植被恢复,提高生态防护功能[2],做到既不影响生态环境又可减少经济损失。

4.4 搞好配套产业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营林方式,封山是手段,育林是目的。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搞好配套服务,做大做强绿色富民产业,不断扩大林产品有效供给。一是要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充分利用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赣府发[2012]10号)这一政策,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切实加大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庄、森林旅游业,并以此带动交通、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大发展,着力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群众收入,使农民在培育保护林木资源的同时实现增收,提高农民封山育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切实搞好配套服务。除林业部门作好封山育林技术服务外,有关部门还要做好有关种植结构调整、畜牧养殖结构调整、沼气和节柴灶等新能源的应用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和优惠政策;对于耕地林地面积少的农户,由于获得的封山育林生态补偿较少,生活确实困难的,县民政部门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帮助其解决农村低保等困难,以解决林农后顾之忧,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林业上采伐培育的关系问题,巩固封山育林成果。

4.5 加强综合执法

长期以来,寻乌农民以种植柑橘为主要生活经济来源,果业开发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经过实施封山育林,加上近几年来灌溉缺水、饮用水安全隐患等现实,全县人们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乱砍滥伐林木现象还时有发生。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依法治国、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执法资源,加强森林公安局、林政稽查大队、各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联合执法,组建分区域流动巡查和执法队伍,加强全县范围内的日常巡查,严厉打击、查处非法收购木材、乱占林地行为,使法律真正成为林业稳步发展的保障。

5 结语

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身,肩负着改善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增加,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而封山育林是培育保护森林资源的一种见效快、投资小、效果好的措施,既是培育森林资源又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所以实行封山育林是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加快绿化步伐,改善自然环境的一条有效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封山育林对我国的森林资源保护有着重大意义。

[1] 曹东.加强幼林管护工作的对策与思考[J].吉林农业,2012(12):169

[2] 唐友田,马国钧.谈封山育林对恢复自然生态的影响力[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8):142

1005-5215(2016)12-0079-03

2016-10-21

邱家秀(1969-),女,江西赣州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森林资源保护研究.

S755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2.030

猜你喜欢
寻乌县封山育林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36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脐橙之乡
尹 平
宝藏(2018年6期)2018-07-10 02:26:48
张子炀
宝藏(2018年6期)2018-07-10 02:26:46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46
江西省寻乌县果业转型期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