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之卷首语篇
卷首是杂志的眼,更是灵魂。每个月,我们将那些打动我们的人或事,择取其中触动我们的观点和思想与读者分享,触类旁通,我们希望所有的凝练与思考,对读者而言,都有可取之价值。
面向“十三五”,信心自然是要放在第一位的。至于信心源于何处,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不同角度和方法去寻找和领悟。不妨暂且忽略那些产业发展的困境,其实,中国纺机业正越来越强。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在肯定行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明确表示仍有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产品整体水平不高、同质化严重、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不强等等。”今天的市场已经进入消费个性化、终端多元化的模式,纺织服装作为最大的消费领域,面料的任何变化,无不需要先进装备的引领、支撑和实现。花些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一下消费状态,琢磨一下细分市场里的机会,可能最后收获的不仅仅是市场,更是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
新年伊始,晋江佶龙集团就发布了进军数码印花领域的消息。其实,对数码印花“虎视眈眈”的传统印染设备商并不止佶龙一家。
目前,速度已不再是数码印花的瓶颈,且在耗材成本上也逐渐降低。曾有企业测算应用single-pass超高速数码印花机的综合成本,就其生产情况而言已经低于传统印花了,由此,single-pass或许能成为数码印花行业的一个突破口,通过在大型纺织企业中的应用,中心引爆辐射整个行业。
不论从积极层面还是消极层面来看数码印花,面对产业的技术更迭,各方均握有一手牌,大家都意识到了传统印染业的转型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去年底,“供给侧改革”成为了继“新常态”之后的又一明星词汇。
如果说“新常态”给了人们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生存背景,那么“供给侧改革”或许可以算是递进式地给了人们“新常态”生存及发展的方向。
诚然,变化会给人带来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不知该往哪个方向使劲儿。而多年来,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作为行业的服务部门,在各种行业活动及会议中,都在努力汇集各种与行业企业发展相关的信息,从国家政策到国际形势,从技术创新方向到协同创新思想,考虑行业企业发展的各种需求。
企业若能仔细分析好这些信息,相信定能从中找到新的思路。
美国的波音公司用时7天便可制造出一架波音787,而现在目标是让这一制造流程缩短到3天。“快”时代来了,纺织行业也是如此。拥有几十年定制化服务的羊绒衫企业宁波旦可韵,而今对于定制服务的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速度之争事实上就是硬实力的比拼。
纺织品的范畴很广,涉及的门类和生产工艺也非常多且复杂,很多所谓的小行业同样需要更好的生产方式,然而,可能就是因为“盘子”不够大,便少有人问津。不过,就目前行业的多元化发展状况,寻求个性、定制化、差别化的生产方式不会是“小众”,对于纺织企业的设备需求也将越来越凸显出这样的特征。
数码印花这几年一直为行业人所关注,也成为这几年行业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且有不断升级的态势。
前不久,《纺织机械》和《家纺时代》编辑部一起对部分家纺企业进行了一次以数码印花为主题的调查,从反馈情况来看,包括罗莱、水星等大牌家纺企业在内,他们无不对数码印花保留着极大关注。可以看出,他们寄希望于数码印花能够在这个主张个性化的时代,带给他们新的产品表现力和企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对于目前市场上的设备在产品适用性、稳定性、可靠性、工艺技术水平等等方面的状况他们仍存有不少质疑。
这几年的中国纺织产业转型不断推进,但并非是一路欢歌,也伴随着阵痛。很多人都认可这是个大浪淘沙的时期,产业要升级,势必要甩掉那些过剩的、落后的产能。其实,有些规律可循的东西是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当下,找到通向未来的路。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提出,中国制造业将迎来黄金的五年。他认为中国的当下就是1920年的美国,1970年的日本,我们有1.5亿的中产阶级群体在这里,中国制造业到了这个拐点上。中国纺机业的全球地位已经不能被忽视,未来,真的不悲观,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愿意俯身去好好琢磨。
行业里听过过很多企业老板喊难,也确实有的企业倒下去了,有人在讲悲观的话,有人逃离了这个行业。不过,这些其实都不是主流,更多企业的表现是:困境中,仍执着于产品技术创新和发展路径的寻觅,将目光放在远方。
回归根本,一个产业、一个企业,无非都是人的集合,事物或者经济有其发展规律不假,但人仍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行业里有不少这样的企业家,你能感受到他们深深的产业情怀,言语之中,满满都是热情,他们可以把自己完完全全地放在这个行业里。那一种热爱,怎能不成功?
8月,很热闹。中国纺织机协会纺纱机械分会成立大会、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织造机械分会2016年年会、2016棉纺设备技术升级研讨会三大行业重要会议举行,再加上由本刊组织策划的“协作共进·王台纺机走进产业集群对接交流会”,连台举办,站在新闻角度上来看,可谓“料够足”。在“协作共进·王台纺机走进产业集群对接交流会”活动中,令记者惊讶于夹浦镇对于很多织机企业都十分熟悉,但对于设备的认知却并不如我们想象,设备企业的现场技术普及和讲解,让不少下游企业有感而发:你们应该早点来。如今,大家都已经站在生死存亡的节骨眼上了,踏实点、虔诚点听听下游的声音,天涯可变咫尺。
2016中国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展会中呈现的新形态让人有所启发。围绕近几年展会倡导的“大家居”理念,展会组织了各种技术交流和论坛活动,以整合资源分享信息。可以看出,他们学会了让客户自己用身体和眼睛感受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纺机企业是否也可以转变一下自己的固有思维?
有些简单的工作其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规划。我们说关注下游,别总把视线那么现实、执着地放在那几个下游企业上,是时候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了,换个新鲜的方式展示自己,说不定就能让客户重新认识你。
从“十二五”开始,行业企业所面对的困难就在不断叠加,从产业调整,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到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再到调整转型深入,一波接着一波的阵痛,让行业企业不断被敲打。这样的历程无疑强大了自己的心智和生存能力,他们已经逐步从粗犷的企业运营,转向了精细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径。虽无法细数行业企业的变化,但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清楚地知道当下的路该怎么走,他们不再有重回过去的想法。目光向前,行业企业在积极地从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中重塑自己。
前不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出席某行业活动时大篇幅谈及中国纺织产业的形象和地位,在他看来,这个工作很有必要,不仅让行业人有理由更加自信,也要让更多圈外人都能懂得纺织业的真正价值和现状。我们的自信一大部分来自于理念的转变,设备企业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变得更加务实,聚焦“创新”努力打造自身优势,赋予中国纺织产业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