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陇源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发展模式研究

2016-12-17 16:27韩荣荣韩建民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榆中县肉羊养殖场

韩荣荣,韩建民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榆中县是兰州市的近郊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内陆腹地,有源河谷区、北部干旱山区和南部高寒二阴山区三类,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致使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劳动力外流、土地荒废,是全省4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全县辖8镇15乡268个行政村,有42.19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8.95万人,贫困人口17.5万人[1],贫困发生率33.91%。为了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社会,榆中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1+17”,市委、市政府“1+21”精准扶贫方案,按照“六个精准”要求,逐渐转变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重点把发展特色畜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的着力点,特别是制定出台《榆中县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实施方案》后,按照基地支撑、特色成块、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的要求,以生产优势区域为重点,着力打造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肉羊养殖为重点,兼顾奶牛养殖、生猪养殖、禽类养殖等,建成规模效应明显、产业优势突出、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优势特色养殖基地[1]。目前,养殖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发展中势头强劲、潜力显现、优势凸显的产业,成为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和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近年来,榆中县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依托榆中稼鸿、榆中陇源、榆中田园牧歌等专业合作社,新改扩建10个出栏1000只以上肉羊规模养殖场。同时,为使肉羊养殖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榆中县将养殖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结合农牧共发展,大力扶持特色产业种植和规模养殖,逐步探索和完善新时期的扶贫之路[3]。如对榆中县陇源养殖科技示范基地的扶持,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提高了养殖技术,健全了养殖设施,壮大了富民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在新时期的扶贫开发过程中,榆中县陇源养殖场作为科技示范基地,在扶贫之路中起着重要作用。

1 陇源养殖场发展概况

1.1 地理位置

陇源养殖场坐落于榆中县高崖镇新窑坡村,距连霍高公路10 km、榆中县城40 km、兰州市70 km,并紧邻甘黄公路,交通便利,养殖场海拔在1990 m,属于半干旱气候区,年日照时数在2666 h以上。日照率为60%,降雨稀少,相对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圈舍日照充足,远离村庄,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养殖业发展。

1.2 养殖基地建设

陇源养殖场建于2012年9月,由谢彦虎等5位合伙人共同筹建发展而成,占地面积2.66 hm2,总投资300万元,享受国家财政贴息80万元,在榆中县目前的规模化养殖中名列前茅。

1.3 技术指导

2014年初,榆中县陇源养殖场与甘肃省老教授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9月份,老教授协会产业科技示范基地挂牌,实现产研科研创新研究,开展人工授精、小尾寒羊纯种繁殖及胚胎移植新技术,推广饲草料配方研制,草产业、商品杂交新品种培育、防疫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养殖场的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1.4 养殖规模

目前,养殖场养殖羊2000只,拥有青贮池3个,贮存能力1500 t,自由水井一口,水塔一座,水源充足,属于自繁自养与繁育出栏混合型专业规模养殖企业。

2 陇源养殖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2.1 政策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重要讲话中要求:实施产业精准连接,把发展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摆在首位。陇源养殖场结合当地资源实际,选准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数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基地带动农户、能手带动到户、合作组织带动到户、龙头企业带动到户,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

2.2 技术指导

2014年7月,陇源养殖场与甘肃老教授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老教授协会将养殖场作为甘肃省羊产业的科技研究、示范基地,为榆中县陇源养殖场提供先进的科技信息、科技成果、人才培训课堂、咨询服务等。同时,老教授协会与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联合,指定专门联系人,帮助养殖场联系业务和协调工作。

2.3 地理位置优越

榆中县陇源养殖场坐落于高崖镇,距连霍高公路10 km,紧邻甘黄公路,距离榆中县城40 km,距兰州市70 km,交通十分便利。

2.4 技能型劳动力资源丰富

榆中县高崖镇乡镇府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改善民生。2015年共发放各类民政救助资金162.67万元,养殖业、暖棚养殖、设施农业等科技培训12期,培训种养户520余人次,使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2900多人次(有组织输转1450人次)。通过政府的资金救助和科技培训,使榆中县高崖镇技能型的劳动力日益丰富,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3 陇源养殖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3.1 现状

3.1.1 养殖规模不断壮大 截至2015年底,养殖场基础母羊达到1000只,出栏羊羔达到3000只以上,年育肥出栏数5000只,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2016年底,可收回投资成本,进入盈利期。规模化养殖带动当地农民扩大玉米、苜蓿、红豆草等作物的种植面积,陇源养殖场将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回收,减轻了农民的收割负担,既可以节省饲料成本,还可以使秸秆通过牲畜粪便实现过腹还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良性循环。

3.1.2 农民参与积极性提高,示范带动效果显著 2015年,全镇新发展舍饲养羊250多户、暖棚养猪120多户,羊、猪饲养量分别达到1.2万只(头)以上,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养殖场对劳动力需求加大,自2013年以来养殖场广纳周边有养殖经验的养殖能手80人,劳动力参与养殖技能培训30余次,培养3名以上专业畜牧技术力量骨干,并引导周边剩余劳动力参与小型养殖企业和农民饲养共同发展,走草料种植、饲养、肉质加工循环经济一体化。

3.1.3 先进示范基地带动相关产业链 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带动下,高崖镇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形成多家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陇源示范养殖基地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发展势头良好,在政府支持和基地的带动下,高崖镇新窑坡村的农民不断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据调查,基地周围农民饲草种植面积平均扩大1333~2000 m2,有30多户农民正准备投入养殖。同时,养殖场与农户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主动给农户传授养殖技术,无偿为农户提供种公羊以供繁殖,并且鼓励农户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结合。随着基地的发展,周边农民看到了养殖的好处[4],有60%外出打工者愿意返乡创业,养殖基地不仅带动农户发展,而且也扩大了榆中县肉羊、毛畜、饲料加工厂、肉羊加工业、餐饮业规模,使榆中县形成相应的农业产业集群,提高农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

3.1.4 品种丰富、发展后劲足 陇源养殖场从山东引进小尾寒羊基础母羊300只,种羊6只;从国外引进套赛特、萨福克、杜泊种羊20只,建设了专门的繁育基地,开展常温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加强良种羊引进,品种改良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探索实施了肉羊人工授精技术“515”工程养殖,截至2014年底,养殖场肉羊的良种化率达65%,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

3.1.5 养殖技术不断提高 依托各种项目扶持以及老教授协会的大力支持,老教授协会将政策、产研、科研、技术、加工、销售链相结合,逐步建立了一支服务高效,能力突出的技术队伍,服务方式灵活多样,促进了肉羊生产实用技术全面推广,保证了养羊效益。采取随时跟踪上门服务,解决养殖场可能出现的问题,促进养殖场尽快发展成为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养羊。

3.2 存在的问题

3.2.1 特色不突出,示范性有待提升 养殖基地最有示范性的应该是品种和技术,陇源养殖场虽有甘肃省老教授协会科技前沿作支撑,但是在员工管理、培训和市场经营、销售、加工方面还没有完全形成整体的产业链[5],可供观光示范的项目单一、零散,在省内知名度甚微,示范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

3.2.2 市场信息掌握不及时 陇源养殖场信息体系不健全,缺乏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在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较少,没有形成快速而合理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特别是市场营销信息没有形成采集、共享与发展的整体,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当地市场变化、生产发展趋势[6],制约销售市场的拓展和榆中县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7]。

3.2.3 养殖人员文化素质较低 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民在科技、文化以及组织化程度等方面一样,高崖镇80%的农民仍采用传统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农民不多,陇源养殖场的养殖人员多为小学文化程度,高素质、高学历工作人员较少,限制养殖基地的发展壮大。

3.2.4 示范区基础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榆中县陇源养殖场地面为土和砖建造而成,土质的地面造价低廉,遇水易变烂,羊长期在土质地面上生活容易得腐蹄病,而砖质地面和水泥地面比较坚硬,有碍羊蹄的发育。为了有利于羊蹄的发育,也便于日常清扫和消毒,木质材料最好[8]。墙体采用土、砖、石结构,对羊舍的保温与隔热有重要作用。国内许多大型养殖场运用新型建筑材料,如铝、钢等隔热材料,既美观又实用。

4 陇源养殖场发展的主要模式

榆中县陇源科技示范基地基本模式主要包括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疾病预防模式。

4.1 生产模式

增加母羊比例,可以很快地加速繁殖,提高出栏率,从而促进饲料转化,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

4.1.1 增加母羊比例 在肉羊生产中,增加母羊数量是核心,是养殖场盈利的前提。在每年正常的养殖情况下,可以提高总的增长率。但是,如果进一步提高繁殖的成活率,减少成羊死亡率,总的增长率就会更高。

4.1.2 缩短饲养周期 陇源养殖场将产春羊羔变为冬羊羔,提高出生重和断奶重,使当年出生的羊羔全部出栏,缩短饲养周期,保证公母种羊、肉羊供应,提高出栏率。

4.1.3 促进饲草料转化 对于饲料的管理,首先加强饲料调剂,推广青贮、黄贮、氨化,提高饲料可口度,充分利用苜蓿、玉米秸秆、豆草的可利用率。

4.2 经营模式

4.2.1 “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陇源养殖场自开始建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基地建设,由于养殖基地运作单一,没有龙头企业支撑,资金投入比较分散,缺乏持续性的资金支持,为了迅速扩大优质羊的推广,积极探索“养羊农户”的发展模式,针对农户最担心的“不好配种”和销售难的问题,养殖场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传递式发展,选择信誉特别好的农户进行种羊赊销,到第二年由农户归还羊场同样大小的优质小羊,再传递发展第二户;二是农户可以优价购买羊,以解决农户第一次饲养优质羊“不好配种”的难题;三是羊场同农户签订回收合同,以高于市场价 1元/kg收购优质羊崽,以期实现“供、产、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4.2.2 “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在实现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公司+基地+农户”型农业生产模式同样减少了商品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大量的交易成本。陇源养殖场运用“公司+基地+农户”型农业生产模式,公司、基地、农户三方各自发挥绝对优势,整合资源以达到共赢[9]。陇源养殖场将高崖镇养殖户与饲料加工、肉质加工公司结合在一起,降低了公司与农户之间的交易费用和成本。相对而言,“公司+基地+农户”三者的结合是养殖场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减少成本、整合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4.2.3 “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要建立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优质优价、利润按收购量返还等制度,确保养殖场转向可持续、规模化发展,供求平衡,以期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农户想在养殖中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基地要实现最大的资源优化配置,“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是养殖场正在实践的新模式。

4.3 疾病预防管理模式

4.3.1 定期消毒 对羊舍通道、羊舍及其周围活动场地进行定期消毒,通常对羊舍通道1 d消毒1次,运动场30 d消毒1次;尸解场随用随消毒,新引进的羊必须经过隔离观察再进行消毒后入舍。

4.3.2 定期注射疫苗 羊群活动范围有限,规模养殖更容易发生传染性疾病,要预防疾病就得注射疫苗,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羊痘、口蹄疫、杨四连、小贩诌全兔疫苗的注射。

4.3.3 定期除虫 羊在相对集中饲养时,一定要控制流行寄生虫的传染,陇源养殖场每90 d除虫1次,在每年的5—6月和9月进行2次药浴。

4.3.4 及时隔离 对检查出患病或可疑的患病羊趁早隔离,由兽医人员严格监护,治疗无碍后可重新入舍,对于不能确定病因的则淘汰[10]。

5 陇源养殖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榆中县在科技示范基地扶贫工作中取得明显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较慢。为此,科技兴农要与精准扶贫联动发展,政府要加大对陇源养殖场科技与资金的投入,做到政府扶持养殖场,养殖场扶持养殖户,逐步实现脱贫。

5.1 强化示范带头作用

5.1.1 加大技术投资 由于陇源养殖场受到种植结构、市场经营、疾病防疫、资金供给等问题的制约,养殖场必须要依靠政府支持引导,进一步加大在技术上的投资,合力推动养殖业的发展,促使基地发挥示范作用,并将先进的养殖技术、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传给贫困户,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11]。

5.1.2 培育专业养殖人员 首先,政府和养殖场共同举办技术养殖培训班,培训对象为重点户、致富能手。在培训过程中仔细讲解饲料青贮技术,选出优秀学员深入到农户家中进行实地演练,使广大农民群众熟练掌握要点。其次,对于优秀学员给予奖励,并派送省内外学习更先进的养殖技术。最后,养殖场将重点放到贫困户上,免费提供种羊和繁殖技术[12]。培训班的举办和对贫困户的扶贫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而且提高了他们发展舍饲养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镇养殖业的发展起了带头作用。

5.1.3 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当前,陇源养殖场主要劳动力是农民,急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养殖人员。由于基地运营主要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这一经营模式往往需要大量的经营、管理、技术人才。首先,陇源养殖场应该加强与省内高校长期的合作机制,甘肃省内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尤其是甘肃农业大学,该校设有动医、动科、植保、市场营销、会计等专业,这些专业的人才是一个规范的养殖场所必需的。其次,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对引进的大学生、基地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专项训练,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了保证人才长期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必须要以人为本,建立不同层次的保障制度[13],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为了防止高素质人员流失,养殖场可提供保险或者奖励机制。

5.1.4 建立专业股份合作社,转变养殖模式 “合作社+农户”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所以,养殖场应转变职能,充分发挥服务作用,鼓励和引导农户成立畜牧专业股份合作社,加强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培育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把畜牧中介组织培育成为带动规模化养殖的有生力量。首先,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通过合作社与社员共同投资,以资金、技术、土地入股,积极创办生产、经营、销售以及饲料加工等经济实体,所得盈余按股分红,实现效益二次分配。

5.2 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化经营

以《榆中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支持养殖业标准化以及规模化发展,按照“养殖良种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深入开展以畜带农、以富带贫、促农增收,以科学的养殖技术为支撑,以规范的养殖设施为基础,进行科学管理,健全养殖体系。

5.2.1 进一步促进品种改良 据调查,陇源养殖场从山东引进小尾寒羊300只,种羊6只,引进陶赛特、萨福克、杜泊等20余只。但是,要想真正地将养殖场做大做强,在省内外建立品牌优势,需要引进更多优良品种的种羊。对于优良品种的种羊,养殖场需通过选优劣太,防止倒改,做到品种、毛色一致,坚持“五统一”(统一鉴定、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转场、统一剪毛)。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加大人工授精力度。一是要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种养利用率,抓好种养建档立卡和精准管理工作。尤其是专用肉种羊可尽量采用人工授精方式进行推广,在牲畜集中的区域设立人工配种站,在养殖户比较分散、与配母羊组织难度比较大的区域,可以辅助采用自然交配方式进行推广。二是要积极采用肉羊高频繁殖技术,加快肉羊繁殖和出栏,引进优良品种种公羊,提高羊个体产量。

5.2.2 保证安全饲料供应体系 养殖场应该抓住国家粮改饲料试点和退耕还林还草的良好契机,收集各地优质饲料资源,建立陇源养殖场特有的饲料试点,支持和鼓励周边扩大农户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的种植,加强青贮窖的建立,推广秸秆微贮、氨化等调制技术,改变传统放牧方式喂养结构,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以生态、高效、安全的养殖技术引领农民将种养结合,优化种植结构。据测算,自养殖场建立以来,高崖镇的农民扩大种植面积6.67 hm2,农民平均增收300~500元,这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以养促农,是精准扶贫、有效扶贫的方式之一。

5.2.3 运用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 陇源养殖场采用舍饲养殖方式,而舍饲养殖密度较大、空气对流速度小,容易引发疾病。养殖场要完善常发病、多发病、新发病、条件性应激病、人畜共患病的防疫,加大防疫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防疫技术,在养殖场全面普及生物技术、综合防治技术,以保证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5.3 建立、健全市场及物流体系建设

5.3.1 建立网络信息平台 榆中县陇源养殖场还没有构建起高效严密的服务网络,也没有形成协会、科研机构、高校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发展现代养殖产业必须采用信息技术,实行计算机控制。首先,从事养殖业需要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将养殖场生产、管理、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发布于网上,实现网络系统调节生产、储运、交易等各个生产流通环节。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准确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市场信息,比如加入中华羊网(http://www.sinosheep.com),通过中华羊网了解当前的羊肉市场,做出分析和判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指导养殖业发展。其次,建立养殖场数据库,对养殖员工分组汇总,按年龄、学历以及表现程度制定奖励制度。对于养殖场中的羊只编号,建立关于饲养防疫、体重、体温变化档案,以便利用最合适的时机进行繁殖、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实现羊产业的科学管理。

5.3.2 健全市场体系 陇源养殖场应该把销售市场的重点定位于超市,以超市为核心,完善信息发布、肉制品展示和物流配送,将基地与市场对接,成为淘宝、阿里的运营商,实践订单生产、网上交易、基地配送等新型的交易模式[14]。

5.3.3 健全基础物流配送体系 养殖场要建设功能齐全、与交易中心和批发市场紧密连接的集配中心,推进与畜产品种羊、饲料生产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打造“互联网+品种”的流通模式,建立肉类蔬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形成以交易中心和大型批发市场为依托,以养殖基地(合作社)为基础,以畜产品零售连锁终端为主体,以集配中心、物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实现零售连锁终端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安全化、广覆盖的绿色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苏国霞.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J].瞭望,2015(40):1-2.

[2]崔同富.完善云南省农村科技扶贫的政策建议分析[J].云南财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2-105.

[3]榆中县政府.榆中县肉羊产业发展规划[N].甘肃日报,2015-01-28(6).

[4]马章全.我国羊业的特点以及农户养羊的机遇[J].农村养殖技术,2010(3):10-11.

[5]李金红.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整体构想[J].江汉论坛,2005(6):24-26.

[6]许正平.抢抓机遇,调整结构,加快推进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8(4):5-7.

[7]安占奎,朱红艳,吴文军,等.肉羊产业持续发展初探[N].陕西科技报,2007-03-04(2).

[8]王明兴.民勤县肉羊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

[9]吴乐年,文晓云,王 玲.规模养羊如何做好防疫[J].新疆畜牧业,2004(3):4-5.

[10]吴云兴.持续发展畜牧产业的若干思路[J].福建畜牧兽医,2006(S):97.

[11]何朝林.宝鸡市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大学,2012.

[12]张咏梅,周巧玲.我国农村扶贫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1.

[13]舒晓惠,李佳花,周栩泉.武陵山片区家庭农场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100余户家庭农场样本调查[J].怀化学院学报,2015(3):10.

[14]贺向辉,黄兴国.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加快养殖业现代化发展——湖南养殖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畜牧兽医,2015(6):2.

猜你喜欢
榆中县肉羊养殖场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肉羊养殖技术探讨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榆中县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榆中县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民参与度调查研究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