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病-黏膜病诊断与防治技术

2016-12-17 15:08:10赵越刘立元刘腾赵月兰秦建华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北方牧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犊牛病毒性奶牛

□赵越 刘立元 刘腾 赵月兰 秦建华(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牛病毒性腹泻病-黏膜病诊断与防治技术

□赵越刘立元刘腾 赵月兰秦建华(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牛病毒性腹泻病-黏膜病(Bovineviraldiarrhea-Mucosal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viraldiarrheavirus,BVDV)引起的牛传染病,其特征是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此病呈世界性分布,在许多养牛发达国家,如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尤其严重,给畜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自80年代首次报道该病以来,许多地区先后报道有本病的发生,内蒙、吉林、宁夏、山东、河南和西藏、新疆、南京、北京、安徽、江苏、广西等均有本病的报道,表明我国也存在着严重的污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产业创新团队奶牛疾病防控岗位对河北省奶牛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制和集成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诊断和防治技术,为有效地控制奶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技术支撑。

1 流行病学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对不同品种、不同年龄动物均可引起发病。经常呈地方性流行。

1.1传染来源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牛和带毒动物,山羊、绵羊、猪、鹿及小袋鼠等都可感染,一般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成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来源。肉用牛和奶牛均易感,多发。病畜可发生持久性的病毒血症,其血、精液、脾、骨髓、肠淋巴结等组织带毒;病牛及隐性感染牛的呼吸道、眼分泌物、乳汁及粪便等排泄物均含有大量病毒,康复奶牛可以带毒200余天,不断排毒形成传染源。绵羊多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羊常发生流产或产下先天性带毒羔羊,是本病的传染源。

1.2发病年龄和发病季节

各种年龄的奶牛对本病毒均易感,尤以6~18个月龄的犊牛发病较多。全年均可发病,通常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

1.3传染途径

本病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而传播,还可通过胎盘感染,特别是妊娠后120天内感染,病毒可透过胎盘屏障而使犊牛感染。应特别注意通过带毒精液的传播。

1.4发病率和病死率

本病的发病率一般为5%左右,犊牛中急性病例可高达25%,病死率为90%~100%。隐性感染率在50%以上。有些慢性病例呈持续感染。

2 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日龄、动物种类、病程长短、有无继发或并发感染有很大关系。在自然情况下,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2.1急性型

潜伏期多为7~10天。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高度沉郁,厌食,有的可见臌气。发病2~4天后,口腔黏膜表现为孤立的浅糜烂,之后糜烂融合成大片坏死,常见于唇内、齿龈、齿垫、硬腭的后部、口角和舌上。大量流涎,呼气恶臭。随后出现腹泻,初期常呈水样,后期带有黏液及血液,粪便恶臭。鼻镜有糜烂病变,其损害逐渐融合并覆以痂皮,鼻液呈黏液或脓性。部分患牛康复较快,黏膜损害可在10~14天内痊愈。如腹泻严重,呈急性进行性脱水及衰弱,常在症状出现后5~7天死亡,个别病例2天后即死亡。在妊娠90~120天之间受感染时,病毒常侵害胎儿,引起流产或出生犊牛先天性缺陷,最常见的缺陷是小脑发育不全,患犊呈现程度不同的共济失调或不能起立,角弓反张,眼球震颤等神经症状。

2.2慢性型

没有明显的发热症状,但也有少数病例体温高于正常。鼻镜糜烂,常连成一片。眼内有浆液性分泌物。口腔很少有糜烂,门齿通常发红。因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而有明显的跛行症状。皮肤常成皮屑状,在髻甲、颈部和耳后最明显,并可见间歇性腹泻。

3 病理变化

病毒经血流散布于病牛全身,侵害消化道所有上皮细胞及皮肤、黏膜,导致这些部位发生病变。特征性的损害是食道黏膜糜烂。鼻镜、鼻孔有糜烂及浅溃疡。齿银、上腭、舌面两侧及颊黏膜也有糜烂。重症病例在咽喉头黏膜有溃病及弥散性坏死。消化道有卡他性、出血性、溃疡性以至坏死等不同程度的炎症。流产胎儿的口腔、食道、真胃及气管内有出血斑及溃疡。运动失调的犊牛,可见到小脑发育不全及两侧脑室积水。蹄部趾间皮肤及全蹄冠有急性糜烂炎症、溃疡和坏死。

组织学变化可见上皮细胞变性为基本病理变化。鳞状上皮细胞发生空胞变性、肿胀、坏死。真胃黏膜的腺上皮细胞坏死,腺腔出血和扩张。黏膜的固有层和黏膜下水肿,并有白细胞浸润和出血。小肠淋巴小结病变最明显,上皮细胞坏死,黏膜腺体形成囊腔,淋巴组织的生发中心坏死,成熟的淋巴细胞消失,出血明显。

4 诊断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等做出的临床诊断可作为处理疫情的依据。确诊须经实验室诊断分离到病原或检测到特异性抗原或抗体。血液是最好的病毒分离材料,也可采取病畜的骨髓、脾、淋巴结及呼吸道、眼、鼻分泌物、流产胎儿等用于分离病毒。

4.1电镜检查

获得的新鲜病料或细胞培养物可直接用负染法,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的特征。也可制作超薄切片标本后检查,病毒粒子存在于胞浆、空泡和扩张的内质网池内,形态比较规整。

4.2中和试验

病毒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test,NT)是用牛睾丸或犊牛肾细胞培养的病毒与被检血清作用后再接种牛睾丸或犊牛肾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是进行BVDV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手段。用双份血清(间隔3~4周)倍比稀释后进行中和试验,滴度升高4倍以上判为阳性,本法既可以定性,又可用来定量,而且重复性好,是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但由于许多持续性感染动物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虽然体内不产生抗体,却可终生带毒、排毒,因而,仅凭检查抗体难以查出这部分传染源。

4.3琼脂扩散试验

存在于病畜肠黏膜、肠系膜淋巴结、胰腺及其他病变组织中的沉淀抗原,可用琼脂扩散试验检出。选取发炎或糜烂和溃疡周围的黏膜,不经任何处理,直接与阳性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约有60%的病牛呈现阳性反应。

4.4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荧光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technique,IFT)通过显微镜标本的免疫荧光染色而显示其结果,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一项技术,把免疫学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显微镜的精确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广泛应用的免疫学技术。应用荧光抗体技术(用直接法)可以检测感染细胞培养物以及病变组织冰冻切片中的病毒抗原。荧光颗粒出现于胞浆中,并可应用未标记抗体进行荧光抑制试验作进一步鉴定。此法特异、敏感、快速。

4.5双抗体夹心ELISA

双抗体夹心 ELISA是通过检测病料和粪便中的病毒抗原来检测动物是否感染BVDV,该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可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疫,更重要的是它能从病料中检出持续性感染的动物,所以该方法非常适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检疫。

本岗位建立了双抗体夹心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 (Dot-ELISA)和间接 Dot-ELISA法,并应用建立的方法对78份腹泻奶牛血样检测,结果BVD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69%、55.13%,而AGP法的阳性检出率是34.62%。经检验分析,建立的方法与AGP法相比较,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证实这两种方法检出率高、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只需要3~4小时即可得出结果,且结果判断直观,适用于基层单位对BVDV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4.6核酸探针杂交试验

可用光敏生物素标记制备的BVDV核酸探针。直接检测细胞和脏器组织中BVDV,是高度特异和灵敏的方法。

4.7RT-PCR诊断

根据BVDV基因组序列合成一对或数对引物,应用RT-PCR诊断技术可检测器官、组织、培养细胞中的BVDV。该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性,不仅具有可测定BVDV核酸序列的优点,即使BVDV被灭活,仍可用该方法检测。

5 防治技术

防治本病应采取综合措施。没有特效疗法,但可进行辅助疗法。加强饲养卫生管理,防止本病的传播。严格检疫隔离和门禁制度,防止该病的传播。

5.1养殖环境卫生与消毒

定期对奶牛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消毒剂应选择对人和奶牛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无破坏和在奶牛体内不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及相关法规的规定。

保证有充足的饮水,水质应符合畜禽饮用水卫生要求。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消毒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及相关法规的规定。

发病后,流产胎儿及其他排泄物,污染场地均需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对死于该病的和可疑的动物尸体严格处理,防止污染环境,散布病原。

5.2免疫接种

在6~10月龄、初乳免疫力消失时接种疫苗,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均可提供有效的保护,应严格遵守生产厂家推荐的使用方法和接种计划。灭活疫苗更为安全。

5.3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可进行对症治疗。使用收敛剂和补液疗法可缩短恢复期,减少损失。及时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或减少继发性细菌感染。

建立并保存治疗记录。包括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的商品名称和有效成分,生产厂家及生产日期,治疗时间、剂量、疗程、疗效及停药时间。记录应保存两年以上。

猜你喜欢
犊牛病毒性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湖南饲料(2021年4期)2021-10-13 07:32:40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07-28 06:28:00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1:58
奶牛吃草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3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4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5
《奶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