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莺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
试析满清时期的改冠易服
丁 莺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
中国的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在封建社会时期不仅是人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还是统治者的一种政治工具,使人恪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每逢改朝换代,新任国君都会对服饰进行变更,这也是古代帝王的为政之道。每当中国进行改朝换代时,新任的统治者都要对服装进行更替。特别是在清朝替代明朝时期,因其统治阶层不是同一民族,所以服装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立足清朝初期的“十从十不从”,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分析了清朝初期改冠易服的原因,以及明清时期的服装制度和服饰文化特点。
明清服饰;象征;改冠易服;制度;更替
服装从蔽体御寒到成为服用者身份的标识,经历了几千甚至上万年的发展。由于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不断的相传、发展以及创新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服饰在相互影响时,又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著名服装史专家周锡保先生研究表明,中国一共经历了5次服饰方面的重大变革:第一次是在春秋战国之际,赵国的第六个君主赵武灵王要求军人摒弃粗笨的铠甲改穿轻便的胡服,并学习胡人的骑射技术;第二次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鲜卑族与汉人长期交战使得汉胡服饰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第三次是唐朝外来文化对汉族服饰的影响,胡服成为唐朝人的服饰风尚;第四次是清朝满族统治者取代明朝后,为了达到统治汉人以及同化汉人的目的,强制要求汉族男子“改冠易服”;第五次是辛亥革命以后西方服饰文化对中国服饰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清朝时期,我们从另一个角度
来观察,服饰可以说是社会化的、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直观的历史,它能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满族贵族不仅将汉族男子的剃发改装作为政治手段,还使满族服饰大规模成为中国当时的服饰主流。
明朝初建国时,明太祖朱元璋由于出身寒微并无创建新的服饰制度能力,开始以唐宋服饰制度为主,后又宣称要恢复汉族传统服饰制度。因此一直到洪武26年,明朝才形成了较完善的服饰制度。而商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服饰的要求越来越高,上层社会喜欢用服饰来彰显其身份地位,普通人喜欢用服饰来表达个人的性格特征。
清朝是满族贵族建立的君主集权制王朝,满人自入关以后将八旗服饰制度带到了关内,随着清朝的建立、强盛以及衰亡,旗人的风俗习惯对中华服饰艺术风格产生重大影响。女真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很早就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服饰文化,由于长期生活于苦寒之地,女真人没有丝、棉织物,以毛、麻制裘,崇尚白色。女真人在明朝末期开始往南迁徙,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建州图录》中,努尔哈赤等女真贵族都以貂皮为主要服饰材质,并绣有各种纹样。到了皇太极执政时期,女真人开始改族名为满洲。满洲人在取代了明朝的统治地位后,为了达到同化汉人的目的,满族统治者强令汉人剃发、留辫,改穿满族服装,这一举动引起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后来清廷吸收了明朝冠服制度中的部分成分,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实施“十从十不从”的条例,汉族女子服饰变化较成年男子服饰少,依然以明朝样式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服饰在满族宫廷主流服饰的影响下开始被逐步满化,至清末时除了少数儿童服饰以及僧道服饰外,其余服饰皆有了明显的满族风格。
早在明朝尚未灭亡之际,就有一些本属于明朝统治的区域被清兵占领了,满族统治者在占领汉人江山的同时也按照满人的文化习俗强令当地的汉族官民剃掉前额头发,后脑所留头发一律梳成发辫,当时有些明朝降将甚至主动剃发改装以示诚意。这种强硬措施大大刺激了汉人的民族感情,民族矛盾、民族冲突不断上升。其实早在皇太极执政时期,就有儒臣巴克什·达海·库尔缠屡次劝说皇帝,希望他采用汉族服饰制度。但皇太极并未采用,还反复训诫大臣,禁止他们穿汉人的宽衣大袖,以免后世子孙遗忘旧制,并提出“有效他国(汉族)衣冠束发裹足者,重治其罪”,由这句话可以看出皇太极坚决反对满族人改穿汉族服饰。
等到顺治帝即位的时候,第一年由于根基不稳,曾在服饰制度方面实行过短暂的一国二服制。如《研堂见闻杂录》记载:“我朝初入中国也,衣冠一承汉制,凡中朝之臣(明朝遗臣),皆束发顶进贤冠,为长袖大服,分为满汉二班”而当时有个别汉人官员为了溜须拍马,主动剃发改装,还上疏奏请清廷对汉人实施强制剃发的命令。等到顺治二年的时候,皇帝就下令各处文武军民都必须剃发,并限定日期强制执行。还强调不听从命令、不进行剃发改装的人是谋逆之罪,要对这种行为严加惩治。这一命令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严重地伤害了汉族人民的自尊,汉人束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自古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说法,正是这场剃发改装的命令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随着“十从十不从”条例的颁布,民族矛盾得到初步缓和。
众所周知,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的民俗文化在聚居时往往会造成很多的冲突与矛盾,冲突是磨合的第一步。在清朝建国以前满汉就曾有过冲突,明朝时期汉族统治者也曾如清朝的统治者歧视汉人一般地歧视过满人(女真人),也曾对少数民族实施汉化,当清朝统治者满族贵族获得政权以后,他们开始歧视汉人、奴役甚至奴化汉人,无论是汉族战俘还是部分自愿投奔而来的汉人都是如此。清廷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歧视、奴役甚至奴化汉人,既有想报以前汉人奴役女真人之仇的想法,也考虑到汉人人数众多,束发不仅是汉族文化的传承,还是一种道德行为准则,是一种儒家思想,是一种精神象征。只有从思想上彻底击垮汉族人,才有利于对汉人的统治。
到了乾隆年间,满汉文化经过长期的交融,汉人在服饰方面的变化较大。这时的满清政府已入主中原近百年,服饰不再会对其统治地位造成影响。因此曾有人劝说乾隆皇帝改服汉服,有一次他果真着汉族皇帝冕服召见王公大臣,还问他们自己是否像汉人,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皇帝的试探,在乾隆38年时皇帝曾告诫众人衣冠不可轻易更改。然而,清廷所坚持的满族传统服饰制度其实包含了不少汉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如北京故宫博物馆所保存的乾隆皇帝的朝服及吉服,就有汉族皇帝冕服所必备的“十二章”纹样。
清朝的历代帝王在服饰制度上之所以坚持自己的民族服饰风格,正是因为其游牧民族的特性,加上是马上得天下,为了保持骑射传统,一直坚持窄袖紧身的款式。但因满族自身没有完整的服饰制度,所以在清王朝建立后也吸收了部分明朝服饰制度的典章制度,在服装形制上采用的是满族的箭衣,但用的是中华民族龙的图案;清代官员上朝时所穿的补服就是源自明朝官服的“补子”,文武官服装上的补子图案也基本上是承袭明朝,以图案来区分官员的品第高低,但款式是对襟、开衩的满族式样;皇族女性还盛行穿霞帔,虽然形制有所改动,但依然是源自明朝贵族女服。
汉族女子服饰本是沿袭明代式样,但随着满汉服饰文化的交融,受清朝宫廷女性服饰文化的影响,汉族女性创造了上袄下裙的式样,这种服饰上衣与满族女子的旗袍极为相似,仅仅是服装的长度有所不同,下装以裙为主,将两种民族服饰融为一体;清朝男子常戴的“瓜皮帽”是源自明朝时期,以前叫“六合一统帽”,这种小帽在明朝时因为男子束发而做的较高,在清朝,男子因为剃发的缘故,这种帽子的高度也随着发式的改变也降低了,上至皇帝阿哥文武官员,下至庶民百姓均有戴用,普及了清朝的所有阶层,风靡了整个朝代。
总之,虽然是因为外力促使了汉族服饰的改革,这种服饰制度的变化虽然对汉族服饰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使汉族男子服饰有一段时间形成了断层,但在满族人企图改变整个汉族服饰、企图将汉人进行同化时,却在无意识中受到汉族服饰文化的影响,无意识地吸收汉族服饰文化元素。满汉人民的共同生活对满汉两族服饰的共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中国服装史》袁仄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2] 《中国服装史》黄能馥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Research on the Clothes Changes in Man Dynasty
DING Ying
(JiangXi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Jiangxi Nanchang330000,China)
China's costume culture has along history.In the period of feudal society,the clothe culture is not only asymbol of status,but also the ruler of apolitical tool,which makes people abide by the regulations,not arrogate.Therefore,when one dynasty was replaced by another,the new king would change the clothes,which is the governance of ancient imperial.Especially when the Ming dynasty was replaced by the Qing dynasty,because of its ruling class is not the same nationality,so the dress reform is imperative.This paper based on the"10willing and10not willing"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consult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data,analyses the reasons of the change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crown clothing,and the system of clothing and dress cultur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costume of Ming and Qing;symbol;thechanges of clothes;sysytem;replace
J523.5
A
投稿日期:2016-06-23
丁 莺(1982-),女,高校讲师,服装设计师,任教于江西服装学院服装工程分院。研究方向:服装设计、服饰文化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