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东 兰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系,福建 福州 350005)
福州市社区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研究
刘 东 兰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系,福建 福州 350005)
通过对福州的金港公园、飞凤山奥体公园、劳动者公园等3个社区公园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的实地调查,结合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分析了社区公园中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的不足,指出适宜老年人活动的福州市社区公园应该要合理空间布局,结合社区营造、园艺疗法进行无障碍设计。
社区公园;老年人;景观设计;福州市
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15年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左右[1]。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形势非常严峻[2]。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别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养老服务、健康保障、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但相关的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的研究还比较缺乏。社区公园是供市民就近游憩的一类重要的公园绿地[3],也是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中利用率最大的一类。本文以福州金山的社区公园为案例研究对象,对城市社区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的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适宜老年人的社区公园休憩空间设计,以期对福州市制定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策略提供参考。
社区公园是指能够提供不同的活动空间、自然景观和环境设施,供居住在附近的居民进行休闲娱乐、邻里交流、集会活动、锻炼身体等的户外休憩空间[4]。它具有分布广泛、与居住人群密切相关,以及改善周边微气候等主要特点[5]。
社区公园包括了“小区游园”和“居住区公园”两小类,在老年人出行活动圈中属于扩大邻里活动圈,在此圈中老年人出行以步行为主,其中居住区公园的服务半径为0.5~1.0 km,而小区游园的服务半径为0.3~0.5 km,都适合老年人10分钟的步行疲劳极限距离。社区公园是老年人熟悉的生活空间,老年人对其周围的人文地理环境有着强烈的眷恋感,因此老年人都喜欢到这类场所中活动,使之成为利用率最高的城市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6-7]。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空巢老人的增多,老年人会越来越依赖住区附近的社区公园,在这里他们能找到共同话题,找到温暖,不再孤独寂寞[8]。
老年人是一类特别的社会群体,身体的衰老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给老年人带来了许多身心变化,使得老年人对社区公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安全性和参与性等方面产生特殊要求。
(一)活动场所的特殊需求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变化一般分为4个阶段:即60~64岁,为健康活跃期; 65~74岁,为自理自立期; 75~84岁,为行动缓慢期;85岁以后,为照顾护理期[9]。不同时期的老年人对户外活动场地有不同的需求。(1)健康活跃期与自理自立期的老人,会进行运动健身、文化娱乐等活动,这一时期的老年人需要一些面积较大的场地,这样才能满足老年人对场地领域性的需求,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爱好,进行打门球、打太极、跳广场舞、唱歌等活动。(2)行动缓慢期与照顾护理期的老人,其喜欢静静地观察周围人群的活动,以解除自身的孤寂感,因此需要一些安静的小空间让他们观望周围的环境。
(二)对设计安全的特殊需求
老年人腿脚不便,视力退步,记忆力也衰退,这就要求在设计社区公园时,要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建立无障碍环境。一方面环境设计中应多考虑相对平缓的地形,注意路面的防滑、平整与舒适;另一方面要加强环境设计的识别性,使老年人在环境中易于定向[7]。
(三)对参与性的特殊需求
由于闲暇时间多,大部分老年人都喜欢参与集体活动,尤其是城市里,住所附近有公园的老年人参与的意愿更大[10]。因此,社区公园可以规划出部分面积,让老年人有机会组织并参与集体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本文选取金山社区公园中具有代表性的3个社区公园,即金港公园、劳动者公园、飞凤山奥体公园,分析社区公园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的不足。
(一)金港公园
金港公园位于福州市仓山区金榕南路和金港路交界处,公园绿荫环绕、环境优美,地势较平缓,为附近的海润尊品、融信西班牙、摩卡生活馆、景园、和园等小区居民提供了很好的户外休闲活动场所。但景观设计在考虑老年人活动时也存在诸多不足:(1)道路铺装过于单调,标识导向不明显。台阶边缘无记号特别提醒,给来园的老年人造成不便及不安全性。(2)公园中的坐凳不够人性化。坐凳为冰凉的大理石面,休息长廊配置铁皮面的座椅,天气冷时,老人们来此宁可站着也不愿坐冰凉的凳子。(3)老年人活动场所少且小。只有进口处一小块不足15 m2的空地,难以满足附近老年人活动的多种需要。
(二)劳动者公园
劳动者公园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冠浦路,占地24860 m2。公园总体布局分为文化建筑区、山地休闲区、健体娱乐区、滨水绿化区等4个区。公园以山地为主,园内有图书阅览室、桌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培训室、露天篮球场、综合活动厅等设施,是劳动者学习和休闲的好去处。但却不是老年人户外休闲的好去处。主要不足在于:(1)没有无障碍设计。园内大部分是山地,只提供台阶上山,没有设置无障碍坡地,这样给年长者或坐轮椅者上山看风景造成极大不便。(2)休息坐凳少。进口处的一个小广场,设有花坛,但花坛边上用铁条包围,不便就座。山上小广场的花坛边上虽有一圈坐凳,但也是大理石面的,冰凉且不人性化。(3)户外活动场所不够,健身器材也缺乏,难以满足老年人对户外锻炼场地的需求。
(三)飞凤山奥体公园
福州市飞凤山奥体公园建设面积约为17.33 hm2,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大道南侧、金洲南路(盘屿路)西侧,东接福州市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奥体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后花园[11]。公园于2015年首届青运会后对民众开放,是个新兴的公园,是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公园内生态环境好,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怡人,还配有背景音乐,最是适合老年人的天然氧吧。但针对老年人的户外活动来说,该公园却有许多不足之处:(1)公共厕所少而难寻。偌大的公园,只有在入口处的一个建筑物中隐敝地设置着公共厕所,这一点对于常有尿频身体缺陷的老年人来说,逛此大园是极不方便的。(2)园中无障碍坡道。在滨水平台处上坡的坡道不平滑,坡道不是平缓上升的,而是波浪式前进的,这对于老年人轮椅车来说,无疑是增加了爬升难度。另外,园内共有两处下坡的坡道,其中靠近中央喷泉的一处下坡坡道,坡度急转而下,这样的陡坡对坐轮椅的老年人是非常危险的,可能完全刹不住轮椅车。(3)公园中座椅为大理石面,冰凉且不人性化。公园中树池花坛边均有设置一圈座椅,如果能安上木质面的座椅,对老年人来说更实用。
从上文3个社区公园来看,现在的公园中对照顾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设计普遍欠缺,一些充满人性关怀的无障碍设计更是稀少,或者形同虚设。对于老年人平日利用率最高的社区公园,做好适宜老年人活动的景观设计很有现实必要。
(一)结合社区营造,进行景观设计
社区公园可结合社区营造进行景观设计,使孤寂的老人感受人性关怀,让老年人“老有所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如在社区公园中可以圈出一块地来做“开心农场”, 以供老年人进行园艺劳作,让爱好园艺的老年人自行种植瓜果蔬菜或观花观叶植物,还可插上种植名,标上种植者的名字,待到瓜果成熟时,老年人收获了丰收的喜悦,也享受了种植的乐趣。而没有参与种植的老年人,通过在旁观望,见证了园艺产品的成长过程,他们也会乐在其中。开心农场还可作为附近小学的户外教学实训基地,老年人通过和小朋友们交谈种植的过程,不仅促进了祖孙隔代的感情交流,也使老年人很有成就感[12]。飞凤山奥体公园绿地面积非常大,可以考虑留出一块地来结合社区营造,让附近的老年人自行种植设计花园,增加他们的活动积极性。
(二)结合园艺疗法,设置芳香植物景观
社区公园的植物配置可结合园艺疗法,配植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芳香植物。芳香植物的特殊香气,能让老年人心旷神怡,刺激他们呼吸,多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大脑供氧充足,不容易有怠倦感。同时,多样的植物配置,也会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丰富,调节老人的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和机体活力;且很多芳香植物的香气被人体吸收后,有特殊的治病功效。如玫瑰花、茉莉花、栀子花的花香,会缓解老年人咽喉肿痛或扁桃体发炎;桂花香气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老年人,不仅可抗菌消炎,还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金银花的气味有降压作用,其花、茎、叶对流行性感冒病毒及皮肤真菌有很强的杀菌功效;天竺葵的香味有镇静作用,可治疗老年人神经衰弱,改善睡眠;米兰的香味有抗癌功能,等等[13]。因此,在社区公园中设置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芳香专类园,既可改善环境,又有助于老年人保健、疗疾。
(三)合理布局空间,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户外活动场所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身体机能不同,所适宜的活动类型也不一样,对活动空间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别。社区公园的景观设计要合理布局空间,要动静结合、过渡设置、老幼互补。
1.提供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1)健康活跃期与自理自立期的老人,喜欢吹拉弹唱、跳广场舞、打门球、打太极等集体活动,因此社区公园中要设置二三个广场空间,作为动态活动区,以满足附近居住的老年人进行不同的动态活动。(2)行动缓慢期与照顾护理期的老人,多进行静态活动,他们需要安静的空间读书看报、观看、晒太阳、乘凉、闲聊等,因此在社区公园中要设置静态活动区。且老年人一般不喜欢一个人孤寂地呆着,往往是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聊国内外大事,聊家长里短,社区公园中要多设置长条凳、靠背椅,以满足老年人喜欢热闹的心理特征。
2.设计过渡空间。在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之间,为了使2种类型的活动者不产生矛盾,需要布置过渡空间,使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慢慢地过渡,也让老年人能短暂停留以调整适应环境变化,或是挑个好位置观看他人的活动而身临其境,独享其乐。这样的过渡空间在社区公园的设计中必不可少。
3.提供老幼互动的活动空间。老年人大都喜欢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具有爱幼的心理,儿童的活泼可爱可使老年人心情舒畅,消除孤寂感。社区公园里活动的老年人,常常是带孙辈游玩的,因此社区公园需规划老幼皆宜的活动空间,把老年人活动场所与儿童活动设施相邻设置,使老年人在照看孙辈的同时也可进行自身的一些活动,如健身器材的锻炼,扭扭腰,踢踢腿,聊聊天,拉拉家常,邻里交流,都可活跃气氛[14]。老年人与儿童多种形式的接触与情感交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弥补性景观设计
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腿脚也不便了,这就要求在社区公园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性,加强弥补性景观设计,建立无障碍环境。
1.道路设计安全第一。相对平坦的路面有利于老年人行走,社区公园应尽量减少陡坡及不规则的微地形处理,并注意路面的防滑平整。用于活动的小广场地面要选择富有弹性、质地柔软且深色系的铺装材料,避免冰冷、坚硬或反光强烈的地板。园路要选择防滑的铺装材料。有高差的台阶边缘,要用明显的颜色以示提醒,每一层台阶的高度要稍低些,踏面要宽大些,不要设计明显的拐角。
2.加强无障碍设计。 社区公园的景观要加强无障碍设计。(1)设有阶梯的坡地,在旁边必须设置无台阶的平缓上升的坡道,供使用轮椅的老人能顺利爬升坡地,且斜坡坡度要尽量控制在20°以内,宽度也不可小于1.5 m。(2)社区公园的厕所设置要让老人易找、易达。厕所内的设计要体现对老年群体的人性关怀,尤其是要安全,地面铺装要考虑防滑,特别是蹲式便位器的两侧要安装离地面80 cm的横栏扶手[15]。(3)公园内可设置二三个轮椅专用的小型停车位,以供坐轮椅车来的老年人停车下来活动。
3.环境设计要易于识别。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在环境中易迷失方向。在社区公园中要有必要的指示牌,或者在主要分叉口布置易于辨认的建筑小品、种植颜色醒目的植物等,这样可以方便老年人在社区公园中定向与觅向。
4.合理设置公园座椅。座椅是社区公园中很重要的元素,老年人对公园座椅有很大的需求,特别是可同时坐多人的长条凳,特别受老年人的青睐。为了便于老年人使用,社区公园中的坐凳面要木质化,不可铺冰冷的大理石面。尤其是长条座椅、石凳可考虑改造成带弧线形靠背的椅子,椅面离地面以33~38 cm为宜,这样符合老人人体尺度的坐凳,可使老年人在公园中得到更好地放松与休息,真正地做到“老有所乐”。
5.增设书报栏。老年人喜欢看书读报,社区公园如果能设置报刊栏,可以给老年人增加更多户外活动的乐趣,通过对书报资讯的讨论,从而增加老年人的感情交流。书报栏的报纸要每天及时更新,让老年人感受温暖。
[1]佚名.李斌: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达到2.2亿人[EB/OL]. (2016-03-08)[2016-05-18]. 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6-03/08/content_37970512.htm.
[2]蒋朝晖,魏维,魏钢,等.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设施配置初探[J].城市规划,2014,38(12):48-52.
[3]骆天庆,夏良驹.美国社区公园研究前沿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2008-2013 Web of Science相关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园林,2015,31(12):35-39.
[4]孟刚,李瑞冬,魏枢.城市公园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3.
[5]卢晶,许可为,肖立军.社区公园生态改造设计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2):406-408.
[6]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 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6.
[7]刘东兰.福州老年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
[8]胡仁禄.老年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23.
[9]尹业坤.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研究——以石家庄市公园绿地为例[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8.
[10]王莉莉.老年人闲暇活动的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0年和2006年的对比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7(3):15-20.
[11]林娟.飞凤山奥体公园明年开放[N].东南快报,2014-05-28(A32).
[12]刘东兰.台湾省彰化县社区营造的经验及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8(4):37-40.
[13]孙怡.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14]HANNEBAUM L G. Landscape design: A practical approach[M]. The United States,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Inc,1990:122-123.
[15]熊启明.社区公园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研究[D].株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责任编辑: 何晓丽)
Research on landscape design of community parkfor elderly activity places in Fuzhou
LIU Dong-lan
(Horticulture and Garden Department, Fujian Agricultur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zhou, Fujian 350005, China)
The old people landscape design present situation of three community park, Jingang park, Feifeng mountain Olympic park, laborer park was investigated in Fuzhou. The disadvantages of Fuzhou community park design for old people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ld people. The reasonable space layout, accessible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horticultural therapy were put forward to appropriate for the elderly activities in Fuzhou community park.
community park; the old people; landscape design; Fuzhou
2016-06-27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B14162)。
刘东兰(1978-),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
TU986.2
10.13322/j.cnki.fjsk.2016.0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