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2016-12-17 02:22:15朱朝枝
关键词:福建福建省农业

何 薇, 朱朝枝

(1.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2.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何 薇1,2, 朱朝枝2*

(1.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2.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创意农业借助创意产业的理念,将文化和科技融合到传统农业中,扩展了农业的功能,逐步成为现代农村发展的新模式。福建创意农业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为了促进创意农业在福建的发展,在对福建创意农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区位、产业资源、特色产品和农业文化等4个维度,梳理出创意农业发展的4种模式:区位型、产业资源型、特色产品型和农业文化型。根据福建创意农业的特点和发展模式,提出促进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SWOT分析

2007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多功能性概念,明确指出我国农业的功能从食物保障和原料供应向生态、教育、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转变。在此背景下,创意农业应运而生。福建省在建设生态省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以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示范功能为代表的新型功能性农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在发生改变。城市的人们越来越希望到农村休闲放松,休闲度假消费将会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人们对钢筋水泥城市的厌倦,对自然的渴求,这都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国学者对创意农业的研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厉无畏等提出创意农业是创意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运用,将国内外创意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总结为资源转化资本模式、全景产业价值体系模式、市场消费拓展模式与空间集聚发展模式[1]。林炳坤等分别从创意农业的概念、特征、类型、模式和影响因素等5个方面对国内外创意农业的研究进行了述评,认为我国当前的创意农业主要存在成都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广东模式和南京模式等5种模式,提出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创意资源是未来的研究方向[2]。在关于福建省创意农业研究方面,张伟利等在分析了福建省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后,提出福建创意农业发展的5种思路:产品设计创意、技术研发创意、功能扩展创意、营销策划创意和生态环境创意[3]。马晓红提出应借鉴台湾经验,发展福建创意农业[4]。徐慎娴等认为发展福建创意农业需要融合产品、技术、文化、景观、营销这五大创意要素,从而形成全产业链式的创意农业[5]。然而,学者大多认为福建具有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却鲜有学者对于福建省目前存在的创意农业模式作出梳理归纳。因此,笔者通过全面分析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条件,总结具有福建特点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促进福建创意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福建省发展创意农业的SWOT分析

(一)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优势

1.福建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其植被覆盖率在全国占据前列,空气良好,吸引着众多外省的游客。福建省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作物品种繁多,水产品总量也位居全国前列。富饶的自然资源为福建省发展创意农业的功能和形式多样性储备了有利条件。

2.丰富的文化资源是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灵感源泉。福建历史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除此之外,闽越文化、船政文化、莆仙文化等异彩纷呈。福建也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资源,其中不乏众多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截至2015年11月,福建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125个,省级传统村落339个。福建还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如上杭县古田镇、平和县九峰镇、武夷山市五夫镇等。截至2014年12月,福建省公布的文化产业园区有81个[6-7]。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为福建省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思路和灵感。

3.福建省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塞,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明显的区位优势。福建蜿蜒的海岸线形成了许多优良港口,成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立更是着力构建“三纵六横九环”海峡铁路网。在公路方面也逐步形成以厦漳泉三角地区为中心,向沿海和内地辐射的公路网。福建与台湾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和文化,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良好的交通不仅给福建省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物流基础,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旅游体验。

4.福建省凭借其特有的资源禀赋开发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福建省主导产业包括林业、畜牧业、水产业、茶产业等,也发展出了食用菌、蔬菜、水产品、茶叶、水果、花卉等具有福建特色的农产品[8]。特色农产品不仅能延伸福建创意农业的产业链,也能增加农民收入。

5.福建拥有众多的著名景点,共有8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除此之外,福州西湖、福州涌泉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厦门南普陀寺、漳州东山岛、泉州崇武古城、永安桃源洞、莆田湄洲岛等也都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观光者。游客的到来也给临近景区的创意农业项目带来了更多客源。

(二)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劣势

1.福建创意农业总体发展思路不清晰,缺乏宏观指导。福建并未编制创意农业的总体规划和出台扶持创意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因此目前福建创意农业项目大多是农民或是一些农业企业自行开发,缺乏当地农业特色,同质化明显。

2.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福建省创意农业的公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存在配套设施不足。有些极具地方农业特色的乡镇,由于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或是没有旅社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原因,无法吸引周边游客前往游览。如连江县沙澳湾渔家乐,拥有独特的海滨风光和鲍鱼养殖基地,在发展初期吸引了众多游客,但由于后期配套设施不足使得海上观光、垂钓等项目大打折扣,游客逐步流失。

3.整体发展规模不大,地域分布不平衡。从全国范围来看,福建省创意农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还远远未能形成规模,更不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除此以外,福建省创意农业的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分布也不太平衡。福建大规模、高标准的休闲农业项目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市附近,尤其是厦漳泉一带。而农业资源更为丰富的闽西北地区创意农业的项目较少,优质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4.创意农业人才短缺。由于大多数创意农业企业的工作人员都是当地的村民,其知识层次普遍较低、综合素质不高,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也不高。调研中发现许多村民对创意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农家乐”的阶段,从业人员也大多以自家人为主,文化程度基本在初中以下。村民对创意农业的内涵、外延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意农业在福建的发展。

(三)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机遇分析

1.国家对城市发展的重视。我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4年的54.8%,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9]。国家开始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提出要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注重统筹布局,在城市建设时体现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城镇化的推进给创意农业的开发创造了巨大的机遇。

2.国家对休闲农业的扶持。休闲农业是提升农业收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2014年农业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力争使休闲农业在2020年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创意农业是休闲农业的升级,是城市休闲农业产品从物质向精神层面的提升。国家对休闲农业的重视也为创意农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机会。

3.相关政策支持促进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发展。201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增强创新动力、强化人才培养、加大财税支持等措施。随后,我国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多项保障措施全面推动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福建省出台《关于加快福建省创意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旨在推动福建省创意产业跨越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自贸区的建设也为福建省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机遇。2011年国务院发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海峡西岸建设成为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2014年,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着重深化两岸经济合作。这些都给福建省创意农业带来了发展的良机,尤其是闽台的深度合作,可以交流两岸创意农业发展的经验,带来往来客流;还有各种优惠政策扶持,也将福建省创意农业项目推向全国。

(四)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挑战分析

1.省际同业竞争威胁。福建发展创意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整体的规划,大多是由农民自行开发,出现了相似项目扎堆、缺乏各自特色的问题。而在周边省市,如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创意农业发展较好,给福建省带来了同业竞争威胁。如何将福建地方文化特色融入福建创意农业,使之区别于周边省市,是福建省发展创意农业面临的重要难题。

2.闽台同业竞争威胁。台湾创意农业的发展起步较早,台中的南投埔里、阿里山的邹族文化部落、享有“台湾小瑞士”美名的清境农场,都成为人们去台湾旅游的新坐标,这给福建开发创意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同业竞争挑战。在福建设立了自贸区后,台湾的农产品可以更加便利地进入福建,福建游客去台湾旅游也更加便捷。台湾的创意农业发展领先于福建,因此福建可能面临台湾创意农业单向输入的尴尬处境。

二、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在创意农业研究与实践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福建省也不例外。笔者在对福建省创意农业项目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区位、产业资源、特色产品与农业文化这4个角度,总结出对福建省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

(一)区位角度

区位型创意农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创意农业的发展依托于该区域靠近景区或者城市的区位条件,利用这些景区或者城市固有特征及条件来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内外部条件。从区位角度划分,福建省创意农业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景区边缘型,另一种是城郊园区型。

景区边缘型指的是创意农业项目位于景区周边,具有吸引景区客流的天然区位优势。如位于闽侯的棋磐寨乡村休闲养生度假区,这个度假区位于旗山脚下,临近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万佛寺、棋盘石等著名景点,有着丰富景区资源的依托。

城郊园区型指的是创意农业项目位于城郊,与都市中心距离大多不超过2小时车程,城市居民可利用周末放假时间,前往观光体验。如福清天生园艺园是福州地区最大的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园区,集合了绿色蔬果、花卉种植,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多种功能。

(二)产业资源角度

产业资源型创意农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创意农业的发展依托于地方的特色产业资源,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能够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从产业资源角度出发,福建省创意农业可以分为休闲园区型和产地资源型。

休闲园区型指的是该创意农业项目利用当地特色产业资源,以休闲农业园区为载体,将传统农业和创意农业结合起来。休闲园区型的典型代表——安溪的茶庄园,是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体。

产地资源型指的是创意农业项目着力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将创意文化引入产业,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如永春篾香又名“汉口神香”,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永春县达埔镇是中国最大的神香生产基地之一,篾香产品销量占国内市场的1/4,并远销海内外。

(三)特色产品角度

特色产品型创意农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创意农业的发展依托于地方的某些特色产品,以这些特色产品为卖点,为当地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鲜活的原材料。从特色产品角度看,福建创意农业可以分为地理标志型和加工体验型。

地理标志型指的是将当地拥有较高美誉度的地理标志产品与当地创意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利用地理标志产品打响品牌,宣传和推广创意农业项目。福建许多农业特产都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如仙游文旦柚、福安油茶油、古田银耳、福安坦洋工夫红茶、福鼎白茶等,围绕这些产品建设的创意农业项目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加工体验型指的是创意农业项目以当地特色产品为中心,鼓励游客参与产品加工制造过程,重视游客的体验经历。加工体验型的代表有南靖的南坑咖啡观赏园,园区内有咖啡树1万余棵,还设有数十个休闲观赏项目,如咖啡观赏园、室内咖啡餐饮区、咖啡生态展示馆、咖啡教室、咖啡步道等。游客们可以亲手制作咖啡饮品,在美景中品味咖啡的醇香。

(四)农业文化角度

农业文化型创意农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创意农业的发展以当地传承已久的特色文化为载体,在创意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这些地方特色文化。从农业文化层面来看,福建的创意农业可以划分成农耕文化型、民俗体验型、农业景观型和创意开发型。

农耕文化型指的是创意农业项目通过保留或恢复传统的农耕场景,让游客直观感受春播秋收的传统种植,体会耕作的辛劳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安溪尤俊农耕文化园园区建设就保留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以“记忆中的田野、曾经的家园、远古的回声”为主题来规划建设,游客可以在此学习和体验农耕文化,吸取古人的劳动智慧。

民俗体验型是指创意农业项目重视挖掘当地民俗风情,让游客体验不同文化的碰撞。古田五龙农家乐项目将红色旅游资源结合自然田园风光,培育了独特的农业旅游项目,如重走红军路、饮红军米酒、品茗松风亭、乐种果蔬园、垂钓五龙潭、赏五龙山水等。人们可以在这里观赏美景、休闲娱乐或是体验农事,还可以体会客家文化,感受知青情怀。

农业景观型是指创意农业项目以独特优美的农业景观为卖点,让游客感受美景,体会“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以南平诰屏山森林人家为例,诰屏山属丹霞地貌,人文与自然景观小巧雅致。近些年,景区开发了以科普教育、环境生态为主题的游乐项目,开拓出生态林业和传统农业两大旅游内容,拓展了农业的多种功能。

创意开发型是指通过创意将农业资源优势整合起来,使之焕发新的活力。三明尤溪桂峰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山青水秀,气候宜人,被称为“云霞仙境”“山中理窟”。近年来,桂峰村以“亲吻大自然和触摸古建筑文化”为主题,将传统的古村落打造成多功能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景点,以古民居历史人文景观线、三大门户自然景观线、农家乐休闲体验线等3条主线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魅力的桂峰村焕发了新的活力,游客接踵而至。

三、推进福建省创意农业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编制总体规划,明确创意农业模式的区域布局

创意农业的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并将创意农业的禀赋和市场优势合理地发挥出来。针对福建省创意农业地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主管部门须从全局考虑,从区位、产业资源、特色产品和农业文化等角度分析区域创意农业的特点,确定以一种模式为主或多种模式复合的区域布局。一方面,由政府牵头成立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工作组,组织专家学者对福建省创意农业作出综合规划,明确福建省创意农业的发展目标和区域布局,从而带动创意农业项目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产业的回报较慢,利润不高,因此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财政扶持措施促进创意农业的发展。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从宏观上进行规划指导,推出配套的一揽子政策方案,如水电优惠、土地优惠、资金补贴等,同时鼓励各类民间资本的投入以及金融机构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

(二)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创意农业发展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福建创意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配套的设施,创意农业项目就很难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在编制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的规划后,应先推进的就是水、电、交通等基础建设,以及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政府应将创意农业项目规划与乡镇当地建设规划相结合,鼓励企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其简化手续并提供资金补助。

(三)重视人才培养,为创意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我国的创意农业处于初始阶段,不论是高级人才还是中低端人才都是极其不足的,人才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福建创意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积极引入境内外创意农业方面的能人,组建创意农业开发团队;另一方面,应在大中院校的农学专业或艺术专业开设创意农业的相关课程,增加对学生在美学、艺术、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以及对创意农业的认识。除此以外,健全创意农业的培训体系,让普通农民能了解创意农业,使创意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四)加强闽台合作,借鉴台湾发展的成功经验

福建和台湾拥有五缘优势,在经济贸易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合作。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方面,应吸取其他地区的创意经验。台湾的创意农业发展比较成熟,地理位置相邻,这为福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范例,也促成了合作的可能。因此,福建发展创意农业,需要积极发挥福建对台的交通运输通道,探索合作方式,从而促进两岸创意农业产业的共同发展。

(五)针对不同模式特点,推动创意农业发展

1.针对具有景区边缘型的创意农业项目,应充分利用景区的丰富资源,将休闲农业和景区景观相结合。由于著名景区客流量很大,创意农业可以分流掉一部分游客。通过创意农业,一方面拓展了农业的新功能,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各景区负载不会过大,有利于景区长效发展。针对城郊园区型的创意农业模式,应充分发挥此类农业模式区位临近城市的优点,积极探索吸引城市居民来此休闲体验的方法,让位于城郊的创意农业园变成城市居民的“后花园”。

2.对于休闲园区型的创意农业项目,应该充分挖掘产业和创意农业的结合点。如福建是重要的茉莉花茶产区,就可以在生产茉莉花茶的过程中,考虑开发以观赏茉莉花、制作茉莉花茶为卖点的创意农业。福建拥有丰富的特色产业资源,如花卉、茶、水果、食用菌等,在开发创意农业项目时,可以依托于当地特色产业,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也可避免创意农业同质化的问题。

3.福建拥有许多农业特产,因此在开发创意农业项目时,可以将特色产品与创意农业结合起来。针对地理标志型的创意农业项目,可以在游客体验创意农业项目后,出售各种特色产品。这样一方面带动当地特色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也加深游客对此创意农业项目的印象。对于加工体验型创意农业项目,可以让游客带走自己制作的产品,增加旅游的乐趣。

4.地方文化是避免创意农业同质化最有利的工具,而福建的文化底蕴深厚,海丝文化、闽越文化、船政文化等都需要我们去保护和开发利用。将文化和农业结合起来,是创意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厉无畏,王慧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2):11-15.

[2]林炳坤,吕庆华.创意农业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3(10):177-184.

[3]张伟利,林梅,范超,等.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模式选择与对策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10(6):56-58.

[4]马晓红.福建创意农业发展研究[J].卷宗,2012(10):110-111.

[5]徐慎娴,刘玲.福建省发展创意农业的研究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13,44(11):82-84.

[6]关于公布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通知[EB/OL].(2015-12-03)[2016-03-01]. http://www.fjjs.gov.cn/xxgk/zfxxgkzl/zfxxgkml/flfg_zfxxgkml/czjs/201511/t2015 1103_103449.htm.

[7]宋毅,曾芳芳,朱朝枝.基于GIS的福建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2):79-84.

[8]刘荣章,吕珊,李建华,等.特色农业视角下福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5):34-37.

[9]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02-26)[2016-03-01].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责任编辑: 林小芳)

Study on creativ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attern in Fujian Province

HE Wei1,2, ZHU Chao-zhi2*

(1.Jinshan Colleg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2.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ina)

Creative agriculture, which brings culture and science into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model for rural area modern development. However,creative agriculture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in Fuji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SWOT analysis of Fujian creative agriculture, four patterns to develop Fujian creative agriculture are illustrated: geographical features pattern, industry resources pattern, featured products pattern and agricultural culture pattern. Accordingly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in Fujian province are proposed.

creativ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attern research; SWOT analysis

2016-02-01

福建省科协重点项目(K93MLA01A)。

何薇(1980-),女,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区域发展。

F323.4

10.13322/j.cnki.fjsk.2016.06.005

*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福建福建省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那个梦
巴蜀史志(2021年2期)2021-09-10 13:17:04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0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