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生活中,独善其身常被用来批评某些人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其实这一成语的本义并非如此。
“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强调的是君子要不受外界干扰,十分注重自己的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人是社会人,环境会影响人,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物欲横流的年代。“独善其身”守住自己的一方清净心田,注重修养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和难能可贵。
当然,一个有觉悟的人不能满足于“独善其身”,还须努力“利乐众生”。佛教讲人的觉悟有三重境界。一为自利。虽证佛觉,识情未尽,即使等觉菩萨,八识中一分生相无明未破,犹属有情。二为利他。发心觉悟一切有情,视大地众生犹如一己,不分你我,不分亲疏,平等普觉,悉会离苦。三为两利。上成佛道,下化众生,发四宏愿,断无尽之烦恼,求无上之佛道,学无量之法门,度无边之众生。
(摘自《成语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