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民间投资既面临挑战,又迎来了机遇。本文将对新常态下中国民间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挖掘中国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新常态下中国促进民间投资的必要性,提出促进民间投资的对策,为民间投资发展作为参考。
关键词:新常态;民间投资;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一、新常态下中国民间投资的现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投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2015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8%,比2014年下滑了6.2个百分点,2016年1-5月同比增长3.9%,增速不到2015年同期的1/3。2016年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62%,比2015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显示新常态下,我国民间投资呈现出“断崖式”下滑的趋势[1]。
从行业来看,民间投资下滑幅度最大的为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制造业一直是民间投资的主要领域,今年上半年下滑趋势明显。2016年1-7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只增长了2.1%,比2015年同期降低了8.2个百分点。从区域来看,全国范围内只有重庆等个别区域出现了大幅度的逆势增长,其他地区的民间投资基本都是下滑状态,中部地区民间投资是下滑速度最快的,西部地区的增速为全国最低水平。2016年1-7月,东部地区民间投资增长7.1 %,相比2015年同期降低了4.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民间投资增长5.6%,相比2015年同期降低了1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只增长了1.3%,相比2015年同期降低了3.7个百分点[2]。种种数据表明,我国民间投资已陷入危机,不得不引起重视。
二、新常态下中国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
1.缺乏对经济新常态的正确认识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金融危机和国际唱衰中国经济舆论的“三期叠加”,每当国内经济出现风吹草动时,国际机构就会断言中国经济“硬着陆”,渲染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民间资本对中国经济信心有所动摇。而且,在产业结构上,约为80%的民间投资都集中在制造业,在新常态背景下,制造业正处于调整阶段,利润微薄,因此民间投资需要减少投资。相比实体经济的萧条,房地产行业火热,大量的民间投资进入房地产领域,一些民间投资到海外寻求发展,以上原因都导致民间投资下滑[3]。
2.民间融资渠道变窄
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降到近24年来最低水平,GDP增长为7.4%。在这种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背景下,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2014年年底至2016年3月,央行六次降准降息,三次“双降”,这就代表着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减少了,因此更多资金流向了实体经济,例如服务业、房地产、股市行业将最为受益。
在上述背景下,正规金融机构对于信贷指标的要求很高,一般说来,民营企业在财务制度管理、信贷度上相比大型国有企业而言有较大差距,在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时受到诸多限制,面临融资难问题。但是为了保证资金链完整,民营企业必须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因此只能向信贷指标要求相比正规金融机构较低的民间金融市场寻求援助,而民间金融市场鱼龙混杂,2014年以来,我国民间资本运作出现了大量的“非法集资”、“跑路”案例,很多将资金投入民间理财公司的个人损失了大量资金,甚至有的家破人亡,这使得民间资本的风险偏好逐渐降低,民间金融渠道因此更加变窄[4]。
3.垄断因素导致民间投资领域受限
当前,民间投资相比政府投资而言,在投资领域受到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尽管我国鼓励民间投资在竞争性领域发展,但是市场准入对于民间投资设置了很多的投资门槛,有些行业甚至可以允许外资投入,却将民间投资拒之门外。虽然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民间投资门槛设定过多的条条框框,但是即使没有明确的法律禁止和限制的行业,民间投资仍然很难进入,很多垄断因素导致民间投资处于竞争的不利位置,面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这种不公平待遇主要表现在垄断和半垄断行业,如电力、通信、交通等行业,这些行业为了保护部门利益而拒绝或者为难民间投资加入,甚至非本行业的国有企业也很难插足。以上垄断因素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压榨了民间投资的存在和发展空间。
4.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指的是政府投资增加从而减少了民间投资的现象,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发行了大量国债,导致利率上升,或者增加了竞争有限信贷资金的力度,从而减少了民间投资行为。挤出效应可以部分或者完全抵消政府扩张性财政支出效应。“挤入效应”指的是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提高国民收入,从而使投资环境得到优化,进而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当前,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以促进增长民间投资,但是,民间投资仍然面临着审批难、成本高等问题。2016年上半年政府投资达到15%,高出全国9%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个百分点,高出民间投资增长12.2个百分点。所以,当前阶段,我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还是“挤出效应”较多,这也是导致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5]。
三、新常态下中国促进民间投资的必要性
一些经济界的权威人士认为,民间投资下滑是目前国内经济的第一风险点[5-6]。如果民间投资持续下滑将会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带来严重困难。近年来,民间投资每年创造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的社会就业,超过50%的财政税收。一旦民间投资继续下滑将会造成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税收持续减少,将会有更多的人失业,而过高的失业率会带来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诸多问题。此外,民间投资持续下滑会使得我国大力倡导的第三产业、新能源产业、养老健康产业、教育产业等等缺乏资金注入,无法实现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对中国经济的稳健和谐发展将造成一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最终难以实现。
当前,我国民间投资效率日渐提升,在全国投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6年1-6月份,民间投总规模为15.88万亿元,占全国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61.5%,成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民间投资,将会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心剂,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旦获得足够的民间投资,各项产业项目就能启动,而这之后将为民间投资带来无限的商机,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大量人员就业,增加税收,扩大内需等等,这些作用都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促进民间投资势在必行。
四、新常态下中国促进民间投资的对策
1.加强政策落实,增强民间投资信心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不同于以往超高速粗放式增长,更要求高质量化,中国企业要转变思路,做好新常态下发展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的思想准备,以经济新常态增长模式思考中国经济。各级政府要坚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做好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发展指导工作,号召广大民营企业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四个没有变”的判断,坚定对民间投资发展的信心,认识到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各级政府部门要增强民间投资信心,加强政策落实,保障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营造平等公平透明的的经济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建立新型“亲”“清”政商关系,通过一心一意对企业服务、解决难题来帮助企业发展,同时也要做到自身清清白白、不贪不占。只有当民营企业家看到政府诚意后才能对投资提高信心。同时,企业家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新,助推经济升级发展。
2.消除融资歧视,拓宽融资渠道
民间投资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就是融资难,因此必须要畅通民间融资渠道,促进民间资金转化为投资。因此,要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拓宽融资渠道。首先,要减少金融管制,支持和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向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民间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平台。其次,要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民间投资因资信度相比国有企业较低而融资困难,再加上缺少担保机构更加剧了融资难问题。因此,要创建多层次担保体系,引导民间投资、银行、保险公司、政府共同参与民间担保体系,通过市场化运作来为民间投资担保[6]。
3.放宽行业准入,打破垄断行业限制
首先,要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消除民间投资行政壁垒,要进一步改革行业垄断现状,拓宽改革范围和层次,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垄断、半垄断行业,例如能源、电信、铁路、社会事业、市政公用设施领域。为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壁垒,可以进行民间持股、拆分、重组,进而让民间投资获得更多投资机会。其次,政府投资要推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将投资空间让位于民间投资,政府必须合理控制国债发行规模和投向,避免政府投资不断扩张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要提升民间投资的待遇,促进待遇平等化,让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在财税、土地、审批等方面得到公平待遇。此外,要鼓励民间投资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平台得到进一步发展。
4.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首先,要简化政府行政审批程序,更多地放权于市场,释放市场活力。截至2016年,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230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303项,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发展,释放了市场经济活力。其次,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通过法律法规制约市场不良行为,确保其健康有序运行,严惩一些违法行为,严禁扰乱市场正常秩序,严禁侵犯消费者权益。政府要对市场的准入、交易等行为制定规则,各级政府监管市场行为,违反准则必将受到法律和经济的处罚[7]。
5.明确政府投资方向,改善政府投资内部结构
按照十八大精神要求,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起到基础性作用。政府要转变职能定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要明确政府投资方向,改善政府投资内部结构,减少对一般性竞争企业项目的投资,集中大量的政府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公共项目等薄弱环节,大力扶持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项目,包括三农建设、社会事业、少数民族发展、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经济适用房等民生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时兴.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挤入与挤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1980-2010年的中国数据[J].中国软科学,2014(10):169-176.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李扬.失衡与再平衡[J].国际金融研究,2014(3):3-6.
[4]刘忠敏,马树才,陈素琼.我国政府支出和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2013(3):10-14.
[5]帅雯君,董秀良,胡淳.我国财政支出挤入挤出效应的动态时间路径分析:基于MS-VECM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3(9):19-34.
[6]吴洪鹏,刘璐.挤出还是挤入:公共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J].世界经济,2014(2):13-22.
[7]朱民,边卫红.危机挑战政府——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措施批判[J].国际金融研究,2013(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