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成本不够重视也是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对问题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关注的有关成本因素。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对于规范组织行为,防范风险,预防腐败,提高管理水平,减少损失浪费,实现组织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工作是落实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任务,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开展与实施内部控制是各单位近期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现就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有关成本问题谈谈我的认识。
一、陕西省内部控制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财政部于2012年11月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于2014年1月1日起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的实施,财政部于2015年12月再次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我省积级开展《规范》的推进落实,2014年7月,省财政厅、审计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指导意见》,省财政厅推出了《陕西省财政厅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关于成立陕西省财政厅内控工作机构的意见》、《陕西省财政厅内部控制委员会议事规则》[1]。省地税局将2016年确定为系统财务管理“内控规范落实年”完成了内控规范流程顶层设计,形成了涵盖部门预算、会计核算、货币资金、往来资金、政府采购、实物资产及无形资产、合同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等8项管理规范、33项控制流程的《内部控制规范》[2]。但是在关注成绩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在内控建设中存在“单位重视不够、制度建设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3],内部控制作为较为复杂的管理活动,基层单位在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单位层面存在内部控制意识、现代风险意识薄弱,内部控制的实施处于起步阶段,距离《规范》要求的内控体系差异较大的问题,在业务层面存在预算绩效全程管理机制、票据管理缺失,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4]。除此以外,我认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成本不够重视,没有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也是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因素。
二、行政事业单位重视内控程序成本的必要性
首先,重视内部控制成本是实现单位控制目标的要求。2008年5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五项原则,即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虽然在2014年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取消了成本效益原则。但并不意味着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全面否定。成本效益原则明确要求实施内部控制必须权衡成本与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行有效控制。《规范》第四条“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产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其中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重视目标管理就要求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成果,合理保证就是不仅要科学的实施内部控制,而且内部控制是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保证内控的实施。
其次,重视内控成本支出是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组织,其内部的活动必然是相互影响的,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必然发生管理成本,而管理成本的支出又会影响相关的人、事、物。业务流程每增加一个监督环节,就会增加人、财、物支出,增加业务工作时间,内部控制体系过大,控制过于繁琐,所增加的组织运营成本,可能会抵消内控的实施效果。虽然《规范》中不再强调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执行成本,但《规范》第七条,要求单位应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内控体系不能脱离单位的基本面来建成。
最后,重视内控成本是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在财务管理中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要求。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就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较企业简单,当然从我们目前的经费管理体系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现状也是确实如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资金使用合法合规,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部上交,再由上级机关按定额定员拨付日常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并按事项拨付专项经费。但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是即便把所有的资金都用在了业务上,就保证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了吗?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的僵化一为社会所诟病,这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简单,事实上是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完成效益产出核算工作而放弃该部分管理所致。行政事业单位目标的公益性,使其无法像企业将效益产出进行量化,将其转化成简单的数字对比。以水利行业为例,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的目标“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是可以评价的,但是计算水利工程的效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计算单位投入与单位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如何评价单位投入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作用更是困难。通过对内控成本效益的核算的探索,就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公益目标的绩效评价工作积累资料。
三、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关注的成本因素
内部成本与效益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财务人员通过深入研究单位的内部环境,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对比,笔者认为在实施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应予以关注。
1.重视内部控制中组织成员的个人成本
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所有组织的管理工作都需要个人去落实执行,那么调动组织成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程序中,特别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了规避风险,不断加大内控链条,无形间增加了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支出,而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结构特点,这部分个人所增加工作量很难得到补偿,引起组织成员的抵触,在设置内控程序时,不仅要考虑内控组织的成本支出,也要考虑内控执行人员的个人精力与时间支出。比如财政部伴随公务用车改革,所配套出台的差旅费管理办法,由于对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的包干使用,合理的减少了内部监督成本,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主动执行差旅费管理办法,顺利保障了公务用车改革的推进。
2.重视内部控制的时间成本
在基层单位工作特点就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往往出现一人兼多职的现象,当环节设置不合理,就出现业务办理的拖延,“一个媳妇干活,十个婆婆监督”,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内部控制实施中要注意内控时间时间成本,应认真分析各岗位的工作特点,将控制设置在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提高内控效率。
3.重视内部控制措施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支出,比如多年以来在我国财务管理中无法杜绝的小金库问题、现金管理问题,在加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及推行公务卡后,可以说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部分单位甚至很少发生现金业务。以水利行业来说,通过影像技术现在己经实现对隐蔽工程的监督管理,后期通过信息传输技术发展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隐蔽工程的实时管理,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控制效率与效果。2016年我国全面进入4G+规模商用时代,即便在很偏僻的农村也能实现移动设备高速上网,进行流媒体的传输,己经具备了实时管理的技术可行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降低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
参考文献:
[1]陕西省财政厅网站省财政厅扎实推进内部控制工作.2015-12-23,监督二处.
[2]陕西会计网省地税局全面推进内部控制规范建设.
[3]财政部财会[2015]24号《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4]黄莉,高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难点及解决措施-基于陕西省的调研分析.财会研究,2015,1:42-45.
作者简介:贾晓燕,性别:女,工作单位: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职称:高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