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晖
湖南有“屈贾之乡”“潇湘洙泗”美誉。屡开风气之先的湖南文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有过风华灿烂的时代景观。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后,湖南以2015年度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为契机,紧紧抓住精品创作这个中心环节,统筹资源配置,强化系统推进,广大文艺工作者迸发极大热情,文艺创作日趋活跃,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初步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艺术创作思路
我们按照“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科学编制了《湖南省2015—2020年艺术创作生产规划》,不断加大精品创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倾力打造体现时代特色、代表湖南水准、产生全国影响的精品力作。一是明确重点创作题材。我们基于既要遵循艺术规律、文艺政策,又要服务国家文艺发展大局与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重点规划抓好“中国梦”题材、本土特色题材、爱国主义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等重大主题创作。去年以来全省推出46台新创剧目。比如,推出了反映山区教师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湘剧《月亮粑粑》,以表现小人物行大仁义的花鼓戏《我叫马翠花》等一批现实题材精品力作;推出了廉政题材的湘剧《烧车御史》;有结合湖湘文化底蕴与文化旅游发展,反映马王堆文化的历史剧《辛追》,有以陶渊明“世外桃源”为题材的舞剧《桃花源记》,有以《岳阳楼记》中“心忧天下”为题材的巴陵戏《远在江湖》,等等,整体上呈现出既雄浑沉郁又典雅明丽的艺术风格。二是明确重点艺术门类。坚持舞台艺术与美术同步推进、大戏与小戏两手抓,促进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大型舞台艺术我们重点抓新创剧目的同时兼顾经典剧目的传承,正在复排花鼓戏《三里湾》、湘剧《拜月记》。过去我省美术创作管理相对薄弱,去年我厅加强对美术工作的管理,成立了湖南省书法院,安排专人专款,首次设立“齐白石”美术创作政府奖,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和人才。在小戏创作方面,湖南有很好传统,《打铜锣》《补锅》等作品唱响大江南北。2013年举办了全省新创小戏小品比赛,去年首次将新创小戏小品比赛纳入艺术节专业口板块活动,创作出了反映湘西州十八洞村扶贫故事的《挂牌》等82个小戏,19个地方剧种全部有新创剧目。今年正在筹备扶贫题材的全省新创小戏小品文艺汇演,进一步推动小戏创作。三是明确重点创作主体。对国有文艺院团新创剧目和精品剧目量化目标任务,实行年度考核,压实创作责任。同时,采取民办公助、文艺名家能人领办等形式,民营院团发展迅猛。新成立的长沙人艺话剧团、汪涵创办的“果实戏剧社”、大兵创办的“笑工场”呈现良好效益。全省现登记在册常年演出的1万余个民间文艺团体、3000余个社会文艺组织、1.7万家民营文化企业,全部纳入各级文化部门艺术工作业务指导范围,逐步实现从“分散自主创作”向“多元协同发力”转变。
聚焦精品创作,提升艺术创作质量
我们从选题创作,到立上舞台加工提高,进行全链条式跟踪指导、层层把关,全方位多层次砥砺精品创作。在前期论证上把严关。实行重点剧目创作生产关口前移,严格落实剧本题材、作品生产效益和主创团队“三论证”。去年多个剧本在北京、上海等地召开剧本研讨会,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从严评审剧本质量、效益。为解决剧本“荒”问题,去年面向全国征集舞台剧本362个,其中花鼓戏《湘绣情》等10个剧本正在启动投排。在体验生活上出实招。出台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制度和文艺家下基层管理办法,将下基层体验生活纳入文艺专业人才评奖评优、晋级晋升等考核内容。建立首批32个文艺创作基地,拍摄系列电视专题片《艺术家下乡记》,引导更多文艺工作者把体验生活转为自觉行动。2015年以来开展大型集中采风活动30余批次,首次组织省直院团获得国家级大奖的艺术名家深入24个市县(区)全省巡演和采风。今年围绕“精准扶贫”文艺主题创作,省文化厅领导带领48位艺术家,深入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等贫困山区体验生活,积累创作素材。我厅目前正在组织创作精准扶贫题材的花鼓戏《梦随苗鼓舞》、话剧《十八洞》。在打磨创新上求突破。比如,由我省湘剧院创作的《月亮粑粑》,剧本从创作到投排,几易其稿,反复修改。为演好角色,主创和演职人员多次深入我省农村、社区学校体验生活,与山区农村学校师生同吃同住长达2个多月。文化厅从厅长、分管厅长到艺术处全力以赴做好跟踪指导服务,全程参加每次剧本研讨会,累计召开专家座谈达20余次,每次打磨都有新提高。同时,湘剧《月亮粑粑》在艺术呈现、音乐、舞美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既保留湘剧精华,又充实生活化的时尚语言和新的表达方式。公演后,深受群众喜爱。今年我们在过去新创剧目的基础上,重点打磨10台剧目赴北京举办“湘戏晋京”展演活动。在文艺评论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省艺术研究院作用,成立“争鸣评论社”。去年第五届湖南艺术节每剧至少一评,组织各类专业剧评125篇,出版《争鸣评论文集》,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批高质量评论,为剧目打磨提供很高研究价值。同时,去年第五届湖南艺术节削减评奖数20%,进一步提高了评奖的权威性和含金量。在展演推广上树品牌。通过高雅艺术普及计划、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活动等演艺惠民项目,让重点剧目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去年第五届湖南艺术节首次打造“线上艺术节”,吸引5000余万人次的网民参与和关注。今年打造湖南首台电视新春戏曲晚会,湖南经视同时段收视率位居各省台第一位。同时,积极引领重点剧目走出去。去年以来共有14个演出团赴19个国家和地区36个城市演出,湘剧《古画雄魂》、祁剧《目连救母》等作品深受欢迎,湖湘文化影响扩大。
强化组织保障,优化艺术创作环境
近年来,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营造更加有利于催生文艺精品的良好环境。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真正把文艺工作提到新高度,坚持领导高位推动,层层推进落实。省委书记徐守盛去年主持召开全省文艺工作座谈会、深改领导小组会议、省委常委会,研究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对文艺创作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推动,今年4月20日又实地专题调研督导。杜家毫省长多次听取汇报和调研,亲自推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等重大设施项目。二是财政投入得到加强。去年,全省文化系统累计投入财政类创作资金1.2亿元,其中省级创作生产资金6000多万元、各市州5800万元,并为113个国有演出团体统一配送流动演出通勤车。争取23个项目获得2225万元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在入选项目和受助金额上都比上年增加近三倍。今年,省级精品创作扶持引导资金新增1000万元;启动实施“一县一剧场”建设工程,到2020年实现每个市州都有多功能剧场,每个县都有剧场。今明两年内计划建成69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示范点,包括每村建设一个村级戏台,已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三是人才培养力度加大。我省精品创作有资源,也面临高层人才紧缺局面。为此,从今年起利用五年时间,实施“百千万”文化艺术人才提升工程,我们将借助国家级艺术院校平台分期分批选送一百名优秀艺术人才进修培训。同时,充分发挥老艺术家和戏剧文学社作用,去年李谷一老师专程到湖南收徒传艺,一批老艺术家重焕青春。目前,全省共有结师徒120余对,最近准备举办汇报演出,以此促进青年文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