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够”的使用模式调查

2016-12-16 01:07杨旭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词类陈述句法

杨旭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重庆 沙坪坝 400031)

基于语料库的“够”的使用模式调查

杨旭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重庆 沙坪坝400031)

“够”作为一个高频词,有三个问题值得继续探讨:如何看待它的副词用法?如何判断“够”在言语层面句法中的词类属性?它又可以和哪些成分搭配?文章结合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基于国家语委语料库对“够”进行使用模式调查,研究发现:“够”的副词用法规约化程度很高,虚词研究著作中之所以少有对副词“够”的讨论,是因为和朱德熙(1982)的经典定义矛盾,而根源出在对兼类的认识有偏差。副词“够”的两个判断标准为:一是看其后搭配的词是否表陈述功能,二是可以把“的(了3)”作为语法标记来参考。与动词“够”搭配的成分中,有一类特殊的“V个够”结构;与副词“够”搭配的成分,除了形容词,还有VP成分。

够;简略原则;词类;兼类;语料库

“够”作为一个高频词①,有三个问题尚值得探讨:一,如何看待“够”的副词用法?李泉(1996)和张谊生(2004)认识不一,前者认可“够”并收入其副词分类体系,而后者并未收入[1]100。二,如何判断句中“够”的词类属性?即如何区别“够”的动副用法?例如,对于“这张床够长的啦!”和“这张床够短的啦!”这两个句子,有作者认为前一个“够”是动词,意为“足够”;后一个“够”是副词,意为“非常、十分”。②说明“够”在言语层面句法中的词类判断标准还不明确。三,“够”可以和哪些成分搭配?《现代汉语八百词》(简称《八百词》)认为副词“够”只和形容词搭配[2]234-235,《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简称《现汉》)虽然未如此表述,但只给出了“够+形容词”的配例。这三个问题密切相关,鉴于“够”在虚词研究中的边缘地位,本文拟结合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简称“语委语料库”),对“够”的使用模式进行调查,尝试回答以上三个问题,以深化对“够”的研究。

1 研究设计

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Two-level Word Class Categorization Theory)是王仁强教授近几年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型,根据该理论,分析语的词类范畴化发生在两个层面:言语层面句法中的词类范畴化和社群语言层面词库中的词类范畴化,前者指说话者命题言语行为(包括指称、陈述、修饰等③)的表达过程,后者指一个语言社群集体无意识的自组织过程,其核心是规约化/相变。两者的关系为,语言层面词库中概括词或词项的词类属性是随着个体词例在言语层面句法中反复使用而发生的,因此要判断前者必须基于语料库对后者的使用模式进行调查,以确定其规约化程度[3]。有鉴于此,本文选取语委语料库对“够”的用法进行检索,全面分析“够”在言语层面句法中的命题言语行为功能,分别标注为陈述、指称、修饰,在此基础上确定“够”的使用模式尤其是副词用法的规约化程度。

2 调查结果

利用语委语料库对“够”进行检索,出现了1078条索引,经过手工筛选排除8条无效索引,共有1070条有效,有效率为99.26%。在这1070条索引中,三种命题言语行为功能都有分布,其中陈述最多(695条,占比64.95%),谓饰次之(367条,34.30%),体饰最少(8条,占比00.74%)。如表1。

表1:“够”的命题言语行为功能分布

根据《现汉》,“够”的陈述用法包括三类:A类,“数量上可以满足需要”;B类,“达到某一标准或某种程度”;C类,“(用手等)伸向不易达到的地方去接触或拿取”。其中A类又分为四小类:a类为不及物用法,如“只要三人就够了”(如未说明,例句全部来自语料库);b类为及物用法,如“有时做少了不够吃”;c类为一般补语,如“让他尽情地出够风头”;d类为“V个够”结构,比如“今天让你睡个够”。调查结果如表2/3。

表2:“够”的陈述用法分布

表3:陈述用法中A类用法分布

在367条谓饰用法中,“(不)够+形容词”有350条,其中肯定形式(够+形容词)278条,否定形式(不够+形容词)72条;“够+VP”17条。如表4。

表4:“够”的谓饰功能分类

“够”的体饰用法出现了8条,举例如下:

(1)…把困难估计得够够的,才能把…

(2)…也不是了解得很够的。约有五…

(3)…调价的那年是够的,而到1986…

3 讨论

3.1忽视“够”的副词用法源于“简略原则”

除了动词用法,《现汉》和《八百词》还收录了“够”的副词用法,如下:

副表示程度高:天气~冷的|这椅子~结实的。(《现汉》)

副1.修饰形容词,表示达到一定标准。形容词只能是积极意义的,不能是相应的反义词。

2.修饰形容词,表示程度很高。形容词可以是积极意义的,也可以是消极意义的。句尾多加‘的’或‘了’。[2]234-235

两者都承认“够”的副词用法,也就是说,认同把“够”处理为兼类词。但奇怪的是,虚词研究著作中很少有对副词“够”的讨论。问题出在了副词的定义上。根据朱德熙(1982),副词是只能充任状语的虚词;在状语位置上的词若还可以作定语或谓语,只能是形容词,而不能是副词[4]192。举例如下:

偶然发现一两个错字(偶然事故|这件事太偶然了)

仔细检查了一遍(做事仔细)

丢了确实可惜(确实消息)

勉强答应下来(这个理由太勉强)

因这四个词还可以作定语或谓语,因此只能是形容词。但在《现汉》中,除了“仔细”被标注为单类(形)外,“偶然”、“确实”和“勉强”都被标注为兼类(前两者形副,“勉强”动形)。更核心的问题在于,这种做法与言语事实矛盾:括号内外的例句语境不同,其词类不同不足为怪。好比说一个男人在儿子面前是父亲,在父亲面前是儿子,父亲和儿子的身份是不矛盾的。对于“够”字,根据朱德熙(1982)的定义,因除了作状语还可以作谓语,只能是形容词。但基于语料库的调查表明,“够”表谓饰功能的索引占比很高(34.30%),说明“够”的副词用法规约化程度很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出在对兼类的认识上。早在1951年,吕叔湘和朱德熙就指出:“一个词的意义不变的时候,尽可能让它所属的类也不变。”为了解决“词有定类”的问题,他们还提出了“兼类要尽可能少”的原则[5]10-11。被沈家煊(2009)称之为“简略原则”[6]。这种做法尤其体现在《现汉》(第5版)的词类标注上,存在人为减少兼类条目数量的嫌疑[7]。对此,王仁强、周瑜(2015)通过基于语料库的兼类与词频相关性研究证明,兼类是社群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的语法多功能现象,结构主义语言学及生成语言学主张在语法分析中避免兼类解释的“简略原则”词库观值得商榷[8]。正是因为前人遵循“简略原则”,才造成了对“够”副词用法的忽视。

3.2副词“够”的判断标准

“够”在言语句法层面中的词类归属也不容易判断,请看下面四个例句:

(4)这张床够长!

(5)这张床够长了2!

(6)这张床够长的(了3)!

(7)这张床不够长。

在辨析之前,首先要明确有三个“了”:“了1”表示动作的完成,置于动词后;“了2”表示某种情况或性质的改变,或者叙述已完成的事情,有成句功用,置于句末;“了3”表示语气,用于已然或已定的性状、情况,置于句末[9]。

例(4)有歧义,既可分析为“够‘长’的标准了”,也可分析为“很长”。结尾加“了2”变成例(5)后歧义消失,因重音固定在了“够”上,表示达到一定标准。根据句义,这里的“够”是动词,那么如何理解“动词+形容词”结构呢?其实,这里的“长”并非形容词,而是名词,属于言语句法层面的去范畴化用法。这种形容词的“名物化”可用语法隐喻来解释[10]89。需要注意的是,去范畴化并不代表再范畴化,也就是说,“长”的名词用法不一定是语言词库层面的规约化用法。我们认为,正是对“长”的词类误读造成了对“够”的词类误读。

在例(4)的结尾加“的(了3)”变成例(6),歧义消失,表示“很长”。“的”字使例(5)到例(6)发生了句法、语义、语用上的一系列差别[11]:“的”标记限定“长”为形容词,表示陈述功能;“了”具体化为表示语气的“了3”(假如有“了”);重音则要看“的”和“了3”的配合情况,可分为一般式和强调式[12],前者的重音在形容词上,后者的重音在“够”上,如下(加粗表示重音):

(8)…但不肿已经够苦。这原因也许…

(9)…大冬天干活,够苦的,可…

(10)…爷俩的光棍生活也够苦的了…

(11)…我这辈子可够苦了…

例(7)也有歧义,既可分析成“未达到‘长’的标准”,也可以分析为“不是很长”。歧义来自“长”:它既可以表示静态描写,表陈述功能;又可以自指“长的属性”,表指称功能。前者好说,后者是因为“长”是可度量的,可以用尺子量出其长短。该性质导致了它的多功能用法,若拘泥于语言词库层面的词类属性,“长”之前“够”的词类就很容易判断失误。这么看来,“的(了3)”并非副词“够”的绝对标记,尤其在照顾“22”式节奏的情况下,但从语料库的统计来看,句尾还是以多加“的”为常态。既可度量、又能表陈述功能的词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属于:一,只可陈述,不可度量,如“幸福”、“可怜”、“朋友”等,它们之前的“够”为副词,表示程度很高;二,只可度量,不可陈述,如“条件”、“年龄”等名词,它们之前的“够”为动词,表示达到一定标准。从所举例子也可发现,无法从“够”后语言词库层面的词类来判断“够”的词类,因为言语句法层面的去范畴化是多样的,只能把表述功能作为区分的标准。

综上,判断副词“够”的两个标准为:一、后面搭配的词表陈述功能;二、“的(了3)”作为语法标记可作参考,但不是绝对的,尤其在照顾“22”式节奏的情况下。

3.3“够”的搭配

如前所述,动词“够”有三个义项,其中A类既有不及物用法,也有可及物用法,分别占比37.44%和 35.56%。它还可以作补语,占比21.88%。《现汉》中动词“够”的配例如下:

(12)钱够不够?

(13)老觉得时间不够用

(14)这首歌我听多少遍也听不够。

存在两个问题:一,例(14)不够典型,因为语料库中大部分是“V+够”结构,如“过够了烟瘾”、“小孩子本没睡够”等,而“V+不够”这类结构比较少见;二,词典中没有“V+个+够”(语料库中出现30次)这类特殊的述补结构,其中的“个”为助词,和c类存在“强调结果,且不带宾语”的区别。如例(16)中,“个”使句子出现停顿,后面的词语得到强调;同时戛然而止,强调的效果更加突出。而例(15)就没有这种强调效果。

(15)…就像一个没玩够的孩子…

(16)…看他们玩个够…

副词“够”除了搭配形容词,还可以搭配VP(17条),如“但也够令人惊奇了”。这里的“够”明显不是表示“数量”上的满足,而是说惊奇之程度几何。尽管数量比较少,但也说明副词“够”不是只和形容词搭配。

4 结语

本文结合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基于国家语委语料库对“够”的使用模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够”的副词用法规约化程度很高。虚词研究著作中之所以少有对副词“够”的讨论,是因为和朱德熙(1982)的经典定义矛盾,而根源出在对兼类的认识有偏差。“够”的动副用法间界限模糊,在某些例句中出现了争议,为此我们提出判断副词“够”的两条标准,主要是看其后搭配的词是否表陈述功能。与动词“够”搭配的成分中,有一类特殊的“V个够”结构;与副词“够”搭配的成分,除了形容词,还有VP成分。

注释:

①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中,“够”的频序为1816,是个3000以内的高频词。

②内容转引自网络,网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 _9b7d00170101eyb3.html。

③指称和陈述是最基本的两种表述功能,对应于我们常说的名词和动词,修饰则包括体饰和谓饰,体现在句法成分上分别是定语和状语。

[1]齐沪扬,等.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00.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34-235.

[3]WangR,HuangC.Two-levelWord Class Categorization Model in Analytic Languages and Its Impl ications for POSTagging in Modern Chinese Corpora[P].Proceed ings of the 29th Paci f ic Asia Conference on 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October 30-November 1,2015).Shanghai: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15:1-10.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92.

[5]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1:10-11.

[6]沈家煊.我看汉语的词类[J].语言科学,2009,(01): 1-12.

[7]王仁强.现代汉语兼类问题研究——兼评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重要价值[J].外国语文,2013,(01):12-20.

[8]王仁强,周瑜.现代汉语兼类与词频的相关性研究——兼评“简略原则”的效度[J].外国语文,2015,(02): 61-69.

[9]卢福波.关于“太”字结构的教学与研究——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三个平面的结合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 2000,(02):74-81.

[10]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89.

[11]沈建华.由重音差异造成的两种“够+形容词”格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1,(03):34-40.

[12]周小兵.“够+形容词”的句式[J].汉语学习,1995, (06):31-33.

责任编辑:周哲良

H146.2

A

1672-2094(2016)04-00121-04

2016-05-05

本文系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兼类词处理策略研究》(编号:CYS15179)的阶段性成果。

杨旭(1991-),男,山西介休人,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词典学、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词类陈述句法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Which Is Important?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陈述刘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