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2016-12-16 07:41叶明全尹荣章查贵飞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叶明全,尹荣章,刘 冬,查贵飞



医学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叶明全,尹荣章,刘 冬,查贵飞

针对医学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与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及优势,提出医学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改革目标及措施,以培养适合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所急需的具有医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背景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改革;医疗卫生信息;人才培养

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强化专业特色、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1,2]。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医院单一科室的业务系统发展到以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的多个业务系统互联覆盖全医院的医院信息平台,以及以临床信息共享、区域医疗协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应用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3]。其中,以基于患者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EMR)的医院信息平台[4]和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EHR)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5]等为代表的医疗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卫生信息化管理和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

医学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医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和服务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6]。随着国内卫生事业改革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卫生信息化管理和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如何突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已形成的医学背景优势,强化以医院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为特色的专业方向,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皖南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改革为例,对医学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改革目标及措施进行探讨。

1 专业特色与优势

自卫生部于1995年开始实施“金卫”工程以来,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经历了以三个阶段:

(1)“金卫”工程阶段。1995年,卫生部着手建设国家医疗卫生信息产业工程(简称“金卫”工程)。“金卫”工程是与国家一系列金字工程相关的工程,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基础建设,其总体目标是建立一套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国家卫生信息系统[10]。“金卫”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医疗卫生信息高速公路建立、现代化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卫生保健卡和医疗保险卡推广应用等,其中,医院信息系统是“金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部分别于1997年印发《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2002年印发《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11],推动各级医院信息化建设。

(2)“卫生信息化”发展阶段。2003年,卫生部印发《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12],推动卫生系统各专业领域信息化建设,主要涉及医院信息系统、区域化卫生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预防保健信息系统、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等,其中,医院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从以经济财务为主线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拓展。同时,该纲要提出 “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出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保证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稳定发展”[12]。

(3)“3521+2”工程阶段。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13]将“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作为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2012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6],提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即“3521+2”工程(如图1所示):“3”是指建设国家、省、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5”是指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管理等五项业务应用系统;“2”是指建设电子病历(EMR)、居民电子健康档案(HER)等两个基础数据库;“1”是指一个专用网络,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2”是指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和卫生信息安全体系。

图1 “3521+2”工程

当前是我国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医改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技术支撑,卫生信息化工作面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十分紧迫。卫生部分别于2009年印发《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4]、2011年印发《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5],促进医院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和区域卫生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同时,卫生部于2012年印发《关于加强卫生统计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7]指出“通过实施实用型卫生信息技术人才工程和复合型卫生信息化人才工程,建立一支适应卫生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多层级人才队伍。”。

皖南医学院结合医疗行业信息化特点,于2000年起连续分流4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临床医学(医学信息方向)专业,并于2003年始招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融合医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专业知识,构成比较完整的“医信融合”交叉学科课程体系[8,9]。该专业于2013年被批准为安徽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培养具有医学、卫生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和服务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一直是该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2 专业综合改革措施与实践

为了培养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专业人才,对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进行综合改革,从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并实践一系列改革措施。

2.1 优化“3+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急需的具有医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必须优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需求,以“医信融合”作为特色,构建“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个学年学生在校内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后1个学年在医疗IT公司、医院或其它医疗机构进行毕业实习,实习大纲制定以《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4]、《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5]为参考依据,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3+1”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生是否参加考研,实习生可分成两大类别: 一类是选择考研的学生被安排到医院或其它医疗机构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另一类准备就业的学生被安排到医疗IT公司实习,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

通常,医疗IT公司实习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3个月由公司进行医疗信息系统项目实战培训,熟悉公司所采用的开发工具与环境,掌握医疗信息系统设计及开发、项目管理等实践技能;后9个月由公司安排到医院或其它医疗机构进行顶岗实习,在项目经理指导下完成医疗信息系统开发、实施与维护等任务,快速适应就业工作环境,同时结合医院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或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等应用实践,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

2.2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从专业建设需求和专业办学特色出发,本着在职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同时,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即卫生信息管理类课程和卫生信息系统类课程(如图2所示),逐步建设“卫生信息管理”和“卫生信息系统”两个教学团队。

针对校内教师理论知识扎实、校外工程师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一方面,安排校内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医疗IT公司或医院指导学生实习,并参与实际医疗信息系统项目研发,提高专业教师的项目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聘用医院或医疗IT公司中实践技能较强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电子病历开发与应用等系列课程的教学,并和专业教师协同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2.3 完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完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首先,医学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因而结合医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医信融合”特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医学类课程、管理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卫生信息管理类课程和卫生信息系统类课程组成,如图2所示。

其次,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两条主线”交织融合:一是以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为应用对象的卫生信息管理和二次利用能力培养主线,主要开设管理学原理、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病案管理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管理运筹学、管理信息学、卫生信息管理学、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系列课程,构建卫生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二是以医院信息平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应用背景的卫生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能力培养主线,开设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Web应用开发、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电子病历开发与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开发与应用、卫生决策支持系统等系列课程,构建卫生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研发、实施、管理及评价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最后,通过校企协同开发,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特别是教学内容要能充分反映医疗卫生信息化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与新要求。例如,增加以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系统[7]、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卫生应急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7]、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等[7]新的教学内容。

2.4 促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首先,在整体教学模式改革上推进“三个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即“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与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其次,采用项目驱动的案例引导教学法,将医院信息平台项目开发案例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同时多门课程交叉引用该案例。例如,在信息系统开发类课程教学中,引入“心血管电子病历系统”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该案例中电子病历数据库作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案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课程也围绕该案例开展教学。目前,合作医疗IT公司中合肥易康达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提供医院信息平台项目开发案例,构建项目驱动的医院信息平台实训教学系统,该系统包含电子病历系统、护士工作站、医生工作站、临床信息系统、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等多个实际项目案例,并提供源代码供学生进行二次开发,这些资源支撑项目驱动、案例引导教学法的开展。

最后,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除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外,积极开展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特别是运用移动互联网辅助教学,实现基于移动平台的教学课件、课程考核等。同时,鼓励和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和IT资格认证考试等,旨在促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计算机问题求解水平。

2.5 深化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医疗卫生信息化行求需求和专业特色,深化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提高实验课程与实验课时比例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并以电子病历系统、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等开发案例为主线,建立课程内综合性实验及课程间综合性实验,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完善卫生信息管理与卫生信息系统两个实验室建设,并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的标准建设医学信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提供场所。

最后,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实习教育基地,完善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践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利用校企互动的联合培养办学模式,增加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2.6 推进教学管理改革

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可持续提升机制。首先,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健全教学督导监控机制,特别是校外实习质量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机制、校企合作管理体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其次,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指导教师的管理与评价、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管理与监控、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质量监控、毕业设计(论文)归档资料和成绩评定的监控等。最后,构建并依托毕业生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学校-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机制。

3 结语

专业综合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改革是依托医学学科优势,形成“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医信融合为特色,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手段,以核心课程群建设为主体”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以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为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格局,从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现代化及信息化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行业产业紧密融合,“互联网+医疗”行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4]明确“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五大方向,即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移动医疗便捷服务、远程医疗服务、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互联网+健康服务;《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15]提出健康大数据服务工程;《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16]明确“互联网+医疗”信息资源配置总体布局;《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17]提出健康医疗大数据人才队伍和医学信息学学科建设等。因此,医学高校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不断研究和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3+1”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1] 周清平, 王晓波, 徐洪智, 等. 平台化思维模式助推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 2015(8): 58-60.

[2] 田绪红, 肖磊, 黄琼, 等. 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5(19): 12-16.

[3] 吴信东, 叶明全, 胡东辉, 等. 普适医疗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关键技术与挑战[J]. 计算机学报, 2012, 35(5): 1-19.

[4]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EB/OL]. 卫办综发〔2009〕230号. (2009-12-25) [2014-04-18]. http://www.moh.gov.cn/mohbgt/s6718/200912/45413.shtml.

[5]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EB/OL]. 卫办综发〔2011〕39号. (2011-03-23) [2014-04-18]. http://www.moh.gov.cn/mohwsbwstjxxzx/s7968/201103/51079.shtml.

[6]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R]. 卫办发〔2012〕38号.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

[7]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卫生统计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R]. 卫办综发〔2012〕43号.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

[8] 叶明全, 吴少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7(5): 524-526.

[9] [9]冯天亮, 吴应江, 向函, 等. 以行业为导向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5(2): 40-43.

[10] 陶明璋, 赵华娟."金卫"工程与现代医院信息系统[J]. 医疗装备, 1996(2): 11-14.

[11]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EB/OL]. 卫办发〔2002〕116号. (2002-04-27) [2014-04-18]. http://www.moh.gov.cn/open/tjxxzx/gjwsxxhjs/1200309270009.htm.

[12]卫生部关于印发《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的通知[EB/OL]. 卫办发〔2003〕74号. (2003-02-24) [2014-04-18]. http://www.moh.gov.cn/mohwsbwstjxxzx/s8553/200809/37871.shtml.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R]. 中发〔2009〕6号.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9.

[14]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R]. 国发〔2015〕40号.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5.

[15]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R]. 国发〔2015〕50号.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5.

[1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R]. 国办发〔2015〕14号.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5.

责任编辑:李应青

G642

A

1673-1794(2016)05-0103-04

叶明全,皖南医学院计算机教研室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尹荣章,皖南医学院计算机教研室;刘冬,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查贵飞,合肥易康达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肥 230601)。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2zy052),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zdjy105),皖南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5jyxm11)

2016-04-12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