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时空格局及其相关性分析

2016-12-16 08:31晋秀龙丁怡力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安徽安徽省

晋秀龙,丁怡力,金 泉



安徽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时空格局及其相关性分析

晋秀龙,丁怡力,金 泉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好。本文以安徽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以及乡村旅游点距离中心城区的平均距离与社会经济关系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聚集分布在城郊地带和景区附近且位于主要交通干线公路10km范围内;(2)安徽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不均、过分依赖著名景区、影响力不够;(3)乡村旅游点距中心城市的平均距离与中心城市GDP、第三产业产值、城镇人口等都呈现负相关,且相关性不显著,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向中心城镇的集聚阶段。

乡村旅游;时空格局;Pearson相关性;安徽中部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古朴、自然、原生态的乡村旅游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乡村旅游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欧美各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较早,国外学者们也较早地对乡村旅游进行研究。在乡村旅游的概念、影响因素、发展策略等基础研究后,很快进入了对乡村旅游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动力机制等的深层次研究。研究方法从最初的定性研究逐步发展为注重数据收集的定量分析。如:Oppernrarm[1]和Ribeiro[2]分别在德国南部乡村和葡萄牙乡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乡村旅游的季节性致使乡村旅游收入对其经营者经济水平的提升作用甚微。研究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影响也逐步扩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乡村旅游。从最初的理论探讨,如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发展动因、发展策略、属性特征以及对乡村旅游规划开发的研究等;到近几年的实证研究和典型个案分析,如何景明、马泽忠和李辉霞以成都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成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秦学[4]指出我国乡村旅游空间上基本以省区为地域单元自成体系,省内通过旅游交通线路与城市构成“点-轴”式空间结构。胡德翠[5]运用GIS分析方法和Google maps工具,从乡村旅游景点及产品的空间结构和乡村旅游交通的空间结构两方面对上海乡村旅游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乡村旅游的研究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研究方向不断拓展、深度不断增加。乡村旅游空间分布与其中心城镇的社会经济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多见,本文以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安徽省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从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探索乡村旅游点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乡村旅游点距离经济中心的平均距离和社会经济发展要素间的相关性,为乡村旅游时空分布与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实践案例。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安徽省中部地区主要指安徽省淮河与长江之间的江淮地区,行政区域上包括合肥市、安庆市、滁州市、六安市以及原地级市巢湖市的居巢区和庐江县。地形以江淮丘陵和大别山区为主,水域主要是长江和淮河及其支流。安徽省中部历史悠久,是安徽省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旅游中心。安徽省乡村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2006年,颁布了我国首个乡村旅游标准《安徽省创建优秀旅游乡镇评定标准》;2009年,颁布《农家乐服务质量等级标准》,促使我省乡村旅游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014年省旅游总收入达到3430亿元,旅游人数增长到3.79亿人次。安徽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多家A级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及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及多处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红色旅游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保障。安徽省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良好、政府鼓励支持旅游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较大。应充分发挥第三产业与旅游业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合理规划以推动安徽省乡村旅游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方法

(1)时空分析方法。安徽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时空格局特征分析:对安徽省中部地区行政地图进行矢量化处理;再输入中部地区2014年以前开业且如今仍有一定接待能力的乡村旅游点和主要景区的地理坐标以建立绘图所需的点要素,并对这些点要素赋以属性(时间、类型等);最后选取所需要素图样进行叠加,绘制乡村旅游点分布图、乡村旅游点与主要景区分布图,并且在Arc GIS软件中以省道为中心进行缓冲区多级分析。

(2)相关性分析方法。运用Prea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乡村旅游点距中心城市平均距离与各中心城市的GDP、第三产业总产值、城镇人口等经济社会指标的相关性。

1.3 数据来源及处理

1.3.1 数据来源

通过在中国休闲农业门户网站、安徽省统计局、安徽旅游网、安徽农网、“52农家乐”网站以及相关市县的旅游局官方网站上搜集,整理出2014年以前开业目前仍具有旅游接待能力的四星级及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和优秀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相关信息,并采取逐年累加法统计出有效乡村旅游点数量(表1)。

表1 2014年以前安徽中部地区有效乡村旅游点数量

1.3.2 数据处理

通过谷歌地球查找安徽中部地区典型的乡村旅游点和景区的坐标,运用Arc GIS软件绘制出安徽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的时空分布图并以干线公路为中心进行缓冲区分析。利用百度地图的距离测算功能统计出安徽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距其经济中心(县级)的直线距离,搜集各经济中心发展要素数据,并将以上数据输入SPSS、EXCEL软件中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的时空格局分析

2.1.1 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空间格局

在谷歌地球中测得各乡村旅游点的坐标,将这些点坐标输入Arc GIS软件中,并相应地赋以属性,从而建立点要素的基本信息,根据论文需求绘制出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的专题地图,以便分析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在空间维度上的分布格局特征。

图1 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分布图

从图1看出,191个乡村旅游点在安徽省中部27个县域内平均分布数量是7个,安庆和滁州乡村旅游点的县域分布个数低于平均值,而合肥市和六安多数县域分布数量高于平均值。显然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并不均匀。并且乡村旅游地主要分布在城郊,由城市近郊向远离城市方向其分布也呈现递减趋势[6]。

图2 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和主要景区分布图

2.1.2 乡村旅游点和主要旅游景区空间关系分析

由图2可知,旅游资源的规模数量和分布情况对乡村旅游点的分布有着一定的影响。合肥4A以上风景区有11个、六安也是11个、安庆8个、滁州3个,安徽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主要聚集在合肥和六安,且主要围绕主要景区。显然规模较大的旅游景区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成熟的旅游交通网、保证稳定的游客量,有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1.3 乡村旅游点和主要交通干线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以省道为中心,10千米为范围,进行缓冲区多级分析(图3)。由图3可知,大约有86%的乡村旅游点在以安徽省省道为中心的10千米范围内沿着省道公路方向分布,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的分布与干线公路的拟合度较高。安徽省中部地区干线公路网为乡村旅游点发展提供较好的交通支持,同时也说明乡村旅游点的发展对交通的依赖程度较高。

图3 安徽省中部地区省道缓冲区分析

2.2 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时间格局分析

采取逐年累加法计算出2004年到2013年安徽省中部地区各市乡村旅游点数量(图4)。2004年仅有乡村旅游点6个,2005年9个,2006年14个,2007年增幅明显加快达到33个, 2010年乡村旅游点的数量突破三位数达109个, 2013年已达191个,呈现出较快的持续增长趋势。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经济政治旅游中心,2007年乡村旅游点从2004年的3个增至22个,2008年新增16个,以后逐年稳定增加;2009年安庆市依托天柱山、花亭湖等著名景区强化乡村旅游区域规划,乡村旅游点新增加8个,2013年乡村旅游点达到52个;2007年以后滁州乡村旅游点得以大幅度开发,2008年新增加6个;2010年六安市乡村旅游得到长足发展,乡村旅游点新增加16个,到2013年乡村旅游点达到58个。显然,在时间上各区域乡村旅游点数量的增加与当时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旅游政策、重点旅游区发展等密切相关。

图4 2004-2013年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数量柱状图

2.3 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与社经济会相关性分析

在地图上使用测距功能,测得各乡村旅游点到其县、市、区级经济中心的直线距离,用算术平均法得到各县、市、区乡村旅游点到其经济中心的平均距离(表2)。

将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距经济中心平均距离与各区域GDP总值、第三产业总收入以及城镇人口等数据导入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得有关相关性参数,见表3。

2.3.1 乡村旅游点平均距离与GDP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知,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距经济中心的平均距离与各经济中心GDP之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相关值为-0.229,呈微弱负相关关系,双尾检验值为0.251,大于0.05,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距经济中心平均距离与经济中心GDP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是相关性不显著。可见安徽中部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没有能使GDP越高乡村旅游点分布越呈现距离上的扩张,图3表明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集中于平均距离在10千米到30千米之间,小于10千米或者大于30千米乡村旅游点分布比较稀少。由此可知,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分布在城市郊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城市为依托主要发展短途旅游,同时也反映出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还不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表2 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到其经济中心平均距离

表3 乡村旅游点平均距离与GDP总值、第三产业总收入、城镇人口的Pearson相关分析(N=28)

2.3.2 乡村旅游点平均距离与第三产业总收入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知,乡村旅游点平均距离与各经济中心第三产业总收入的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为-0.215、显著性系数为0.281,可见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距经济中心的平均距离与各区域第三产业总收入之间呈现微弱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安徽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总收入也不能使乡村旅游点的平均分布呈现距离上明显变化。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第三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安徽省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并没有充分带动旅乡村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也未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力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安徽中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要注重乡村旅游点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还要考虑乡村旅游点开发的可持续性,加强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联系。

2.3.3 乡村旅游点平均距离与中心城镇人口相关性分析

表3反应出乡村旅游点据经济中心的平均距离和经济中心城镇人口间的Pearson相关系值为-0.213,但是双尾检验值是0.286,大于0.05,因此城镇人口数量与乡村旅游点距经济中心平均距离是微弱负相关关系,说明区域城镇人口数量越多乡村旅游点距经济中心的平均距离越小,随着城镇人口的集聚,对周边乡村旅游休闲需求量越大,在城镇周边的乡村旅游点分布越多。因此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格局优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城市规划方案,不仅要让城市发展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更要挖掘城市居民中的潜在市场,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3 结论

(1)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郊区、景区附近,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公路两侧10千米范围内,空间格局上呈现依托中心城市、主要景区和交通干线分布的特征。

(2)安徽省中部地区乡村旅游点时间分布上起步晚,但近年来呈现较快发展趋势,特别2007年以来随着合肥市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徽中部乡村旅游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至2013年底乡村旅游点个数已达到191个。在时间格局上各地区乡村旅游点数量的增加与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旅游政策、重点旅游区发展等密切相关。

(3)乡村旅游点平均距离与社会经济的GDP总值、第三产业总收入、城镇人口都呈现不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随着中心城市的GDP总值、第三产业总收入、城镇人口的增加,安徽中部乡村旅游点平均距离还越近,数量越多,可见安徽中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和人口总量的增加使得乡村旅游点的数量增多,并多在中心城市的周边分布,呈现中心城镇集聚的发展阶段。

[1] Oppernrarm,M. Rural Tourism in Southern Germany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6,23(1):86-102.

[2] Ribeiro M, Marques C .Rural tour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ess favoured areas - between rhetoric and practic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4(3). 211-220.

[3] 何景明,马泽忠,李辉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7) :36-38.

[4] 秦学.中国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6):715-718.

[5] 胡德翠.大城市周边乡村旅游的时空分布及市场特征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04-01.

[6] 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4,24(6):757-763.

责任编辑:刘海涛

Spatial Temporal Pattern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Rural Tourist Spots in Anhui Central Region

Jin xiulong, Ding yili, Jin quan

Anhui Province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and have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rural tourist spots in Anhui central region. Arc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space and tim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y to analyz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verage distance of Anhui-central-region’s rural tourist spots and its regional economic center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Anhui-central-region’s rural tourism relies on the city, distribution in the main traffic highway 10km range. (2)To reveal some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in Anhui central region, such as uneven spatial distribution, over-reliance on the interesting sights, lack of influence and the like. (3)It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verage distance of rural tourism spots and central city with GDP and total value of service sector and urban population of central city, and the correlation is not significant. The distribution of rural tourism point is in the stage of gathering to the center town.

Rural tourism;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hui central region

F592.7

A

1673-1794(2016)05-0004-05

晋秀龙,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教授;丁怡力,金泉,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1371162);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K2012B641);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SK2015A179);科研经费结转资助项目(KJZ05)

2016-06-12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安徽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