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瑞利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三12班,江苏 南京 210000)
·学生园地·
浅议小孔成像
丁瑞利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三12班,江苏 南京 210000)
小孔成像实验可以说明光线沿直线传播的事实,然而在一些简单设计的小孔成像实验中,人们往往看不到清晰的像.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说明了不能清晰成像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获得较为清晰的成像效果.
小孔成像;光线;人眼分辨率
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学者墨子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并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
小孔成像实验的器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遮光板做的箱子,前面开一个小孔O,另一个是放在小孔O前面的物体(一般是点燃的蜡烛,用箭头表示).如图1所示,物体上任意一点A将向四面八方发出(或反射)光线,这也是我们可以从任何方向看到物体的原因.如果小孔O足够小,只允许A点发出(或反射)光线中的“一根”光线通过小孔,并照射到小孔后面的屏上,则屏上就出现了和点A对应的像点A′.物体上每个点都有一个对应的像点,所以在屏上就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了.在这种只允许“一根”光线通过的理想状态下,像点和物点是一一对应的.根据几何原理,可知像是倒立的,像的放大倍数是像距v和物距u的比值,为v/u.
图1
根据以上小孔成像的原理,笔者用以下方法重复了小孔成像的实验:用薄白纸覆盖在铁制的茶叶罐顶部作为光屏,在茶叶罐底部用钢针钻了一小孔,整个装置放在漆黑的房间里,最后在孔前点上蜡烛进行观察.具体数据如下:物距u=20cm,像距v=15cm,小孔直径d=1mm.但在观察小孔成像时却看不到清晰的像,这是为什么?
在做小孔成像的实验时,小孔不可能小到只允许“一根”光线通过,它总是有一定大小和形状的,所以通过小孔的光线不是“一根”,而是“一束”.
图2
如图2所示,假设小孔是直径为d的圆孔,考查物体上相距为x的A、B两点.A、B点发出(或反射)的光线有一小束经过小孔,最后照射在光屏P上,分别形成一个以A′和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形光斑.
根据生物学知识,人类一般情况下观察物体时能分辨的最小距离约为0.2mm,相距x=0.2mm的A、B两点的像A′、B′能被清晰地分辨,那么此时的像也将是清晰的.
图3
图4
(1) 像距v不变时,尽量减小物距u,或u不变时尽量增大v;
(2) 小孔直径d在小于0.2mm的前提下尽量小.
虽然此时并没有满足S≥2r,也没有满足S>r,但S和r已比较接近,此时像的清晰度应该有较大提高.但实验表明,此时像还不是太清晰,考虑到由于圆孔较小,像距较大,最后到达光屏上的光强较弱,像容易受到蜡烛经过墙壁等其它物体反射的杂光干扰,为此增加了一些挡光板设备,最终取得了较为清晰的成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