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秫米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60例

2016-12-16 20:42郑立升高双静肖辉煌
福建中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病证心脾半夏

郑立升,高双静,肖辉煌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福建福州350001;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

半夏秫米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60例

郑立升1,高双静2,肖辉煌1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福建福州350001;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

失眠;心脾两虚;半夏秫米汤加减

失眠又称“不寐”,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1个月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1]。半夏秫米汤见于《灵枢·邪客》篇,是《内经》仅有十方之一,专为不寐而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福州市中医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门诊病人,共63例,脱落3例,实际观察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平均(40.13±4.31)岁,病程平均(10.97±3.35)个月。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平均(38.25± 3.25)岁,病程平均(11.25±2.28)个月。2组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病人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1.2.2 中医辨证标准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辨为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1.3 纳入标准①同时满足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18~60岁;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中医辨证分型不属于心脾两虚证者;②伴发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脑梗塞、肿瘤等者;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④合并精神异常、精神分裂症者;⑤伴肝、肾、心功能不全者;⑥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半夏秫米汤加减治疗,组成:法半夏40 g(久煎),茯苓30 g,淮山药30 g,合欢皮30 g,龙骨18 g,煅牡蛎18 g,首乌藤30 g,党参12 g,白术10 g。加减:伴肝火扰心者加绵茵陈、黄芩;痰热扰心者加黄连、竹茹;胃气失和者加麦谷芽、青陈皮;瘀血内阻者加桃仁、牡丹皮;心胆气虚者加黄芪。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清淡饮食。上药稍清洗后浸泡半小时,加水500 mL,先武火烧开后改小火慢煎共半小时取药汁150 mL,两煎共300 mL,分两次口服,其中晚上睡前半小时服1次,连续服用7 d。对照组口服安定,2.5 mg/次,晚上睡前半个小时口服,连续7 d。治疗7 d后观察疗效。

1.6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①临床痊愈:睡眠正常,睡眠时间6 h以上,伴随症状消失。②有效:总睡眠时间延长2 h以上,但不足6小时,伴随症状改善。③无效:睡眠如服药前,或睡眠时间延长不足2 h,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临床痊愈5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不断的转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年有超过1/3的成年人遭受失眠困扰[4]。由于睡眠不好而紧张,由于紧张导致失眠进一步加剧,因为长期睡眠不足常导致病人疲乏无力,情绪抑郁。本病西医常规使用安定等西药,有一定疗效,但总体疗效不如中药,且患者容易产生依赖性,白天多有疲乏等并发症。本病祖国医学称之为“目不瞑”“不寐”,《内经》认为“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若夜晚卫气从阳分入阴分,阴阳趋于协调,人们便能入睡;若夜晚阳气留于阳分而不得人于阴分,则阳盛于外而不得眠。即失眠的主要机理是阴阳失调,阳不入阴。《灵枢.邪客》篇记载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这里的半夏汤就是半夏秫米汤,由半夏及秫米组成。半夏秫米汤为古方失眠第一方,其主要药物为半夏,有交通阴阳的作用,由于生半夏有小毒,所以多用制半夏;因临床药房没有秫米,所以用茯苓和淮山药代替,有健脾安神作用;配合合欢皮、首乌藤养心安神,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合方有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作用,临床运用于心脾两虚型失眠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有“复杯则卧,汗出则已”之效。本方半夏用量值得考究,量少效果差,病情日久或偏重的患者剂量还要大。但建议避免用生半夏,对于肝肾功能不全及孕妇也应慎用制半夏,不建议长期使用、大剂量使用,中病即止。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4-6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4.

[4]赵晓东,时晶,杨益昌,等.失眠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2641-2643.

R256.23

:B

:1000-338X(2016)06-0061-02

2016-10-09

郑立升(1963—),女,主任中医师。

猜你喜欢
病证心脾半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传统及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同与异*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过桃花村
半夏入药多炮制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
辨证治疗内伤发热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