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福建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认为,必须继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尽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的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高亚飞:随着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更多有技术、有热情的年轻人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但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适度规模化,投入很大,市场风险较高,对从业者的要求不同于分散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政府要加大力度,将有志于从事现代农业的返乡年轻人,培育成为既懂技术,也懂管理、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郑孝和: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才能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建议政府确定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战略目标,建立评价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分阶段分计划实施。农业、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协调机制和考核、激励、监督制度,促进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产出率,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王鹤龄: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发展,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但粮食主产区出现了产量增加、价格下跌、效益降低的被动局面,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因此,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通用粮食生产逐步转向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向品牌要效益是粮食生产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议通过发展品牌经济带动提升粮食质量效益,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信息来源:福建农业信息网[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