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龙辉
“微培训”,以教师为主体,时间不长,内容集中,形式多样,呈现“简单化、草根化和显性化”的特点,是农村校本培训中的新型培训方式。针对农村师资缺乏和教师队伍素质较低的现状,“微培训”是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微讲坛”,丰实理论素养
教学实践,理念先行。一线教师如果不懂先进的教学理念,就很难有出彩的教学实践。为此,学校一定要重视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学,切实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1.作微报告
传统的报告,“长、繁、杂、慢”,更因脱离农村学校实际,常给人以“听不懂,看不透,想不通,做不到”之感。对此,我们要转变思想,多做一些“短、平、实、易”的微报告,针对教学或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切实解决教育中的“微问题”。主题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由本校教师主讲,分享自己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如在“班主任管理论坛”中,很多教师就从学生的活动安全、文明习惯和突发事件处理等内容入手,各抒己见,深入探讨,效果很好。
2.讲微故事
课堂上的一个细节、教育学生的一件小事、教师成长的一点感悟、与家长沟通的一点经验等,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教育故事。教师要讲好教育的事,做一个有故事的人,把这些故事写出来,不仅可以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还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两年来,我校的教育故事讲得可谓“很精彩”,共有12篇微故事在市教育微故事评比中获奖,有6个微故事发表在《今日江山》“教师手记”中。
3.解微案例
解读与分享案例是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的案例解读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培训中,既可以让教师通过分析教学案例,比较教学中成败得失,也可以让教师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拓宽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如,针对学校一年级某班不仅成绩差,而且学习习惯也差的学生学习情况,我们通过现场诊断,分析原因,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又如,针对某英语教师工作很努力但学生成绩一般的问题,我们又组织教学诊断小组,跟踪分析该教师的教学方式,寻找问题原因,确定问题解决方案。分享案例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微活动”,提升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教育实践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关系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核心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那么,怎样才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呢?
1.微备课
大型学校多提倡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以此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但实践中,经常是教师各自为战,只有借鉴,没有讨论,效果不明显。我们的微备课可以有效解决备课与教学不统一的问题。微备课,即确定一个时间,同学科同组的教师要就教学内容进行课前探讨,由教师总结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或者谈自己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微备课,次数不固定,只要有需要,教研组长就可以组织;时间也不长,可以是晨读前,也可以是午后休息时间等;内容也不多,主要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微备课虽“微”,但作用却不小,教师不仅没有心理负担,还能解决实际问题,何乐而不为。
2.微教研
组织严密、安排正规的“大”活动,确实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但是由于农村师资的缺乏,效果并不好。而以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组织的“微”活动,反而由于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时常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我校开展的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实施“一课五上”,即一节课,先由教研组组织集体备课,再由一位教师在同年级五个班或六个班进行巡回上课,边上课边研讨边完善,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节课也就成了精品课。课堂即培训,“微教研”以课堂为阵地,虽然只有一名教师上课,但背后却是一个团队的力量在支持上课教师。微教研让教师们走得更近、聚得更紧、处得更亲。
3.微竞赛
营造必要的竞争环境和竞赛氛围,对于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益的。在对接上级部门的各类比赛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开展学校内或校际间的微竞赛。针对教师教材分析能力不足的问题组织的教学设计现场赛;针对教师板书不规范的问题组织的板书现场赛等。微竞赛强调的不是整体,而是需要提升的不同类型教师的小集体。如现场拟卷比赛,参加对象就是35周岁以下的学科教师,因为他们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必须要有拟卷能力。微竞赛,促使教师在竞争中主动学习,进而不断地在学习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微评价”,激发工作热情
教师评价是否公正,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态度。“微”评价,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1.微分积累
校本培训内容多、时间长,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就很难对教师培训的效果做出准确评价。为此,我校制订了“微分积累”评价办法,对教师平时的学习、教学、成果等进行量化评分。得分有单项的,如在教师“读书会”活动时就明确了“上传读书心得百字文一次得2分、向其他教师推荐一篇好文章得2分”等内容。积分又有综合的考核,如在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为期三个月的“送培进校”活动中,我们又制订了详细的积分考核细则,明确“考勤、上课、发言、作业”等方面的得分办法,使教师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积分还有年终的总考核,即根据年初制订的教师积分方案,结合实际中的分项积分和教师的成果积分进行统计,以此为依据评定教师的年终考核等级。微分积累,涵盖了教学过程的全部,有单项有综合,有过程有结果,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了统领、跟踪作用。
2.微信展示
怎样才能将教师取得的成绩都展示出来,让大家都能看得见,想得明呢?“微信展示”是个好办法。首先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工作要求建立不同的微信群。如以青年教师为主的“青年教师读书群”,以中层及以上领导为主的“行政工作群”、以班主任为主的“班主任管理群”等。在这些群中,我们可以发放通知、表扬先进,也可以探讨工作、总结经验,还可以做活动展示、成果分享。如在“德育实践基地——红领巾卫生街活动”后,相关班级在班主任微信群中上传了“新年,我们再出发”的资料,向大家展示了德育实践基地活动的过程;当拓展课结束时,辅导老师在“学校正能量群”中上传了“青春·飞天梦”的资料,向大家展示了二年级手工制作“火箭”的过程以及学生的作品。这些展示既有工作的内容,包括学生取得的成绩。教师在关注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着身为人师的幸福。
3.微星评比
当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多是综合性的和结论性的,而单项性的和过程性的评价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我们积极开展“微”评价,在平时,教师展示学生活动时,我们给“点赞”;师生取得成绩时,我们在校园媒体中进行表彰。在期末,我们又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评选各类星级教师,肯定教师一年来的劳动成果。如对一年内教师,我们评选“教学新星”“成长之星”“希望之星”。对所有教师,我们又根据其在某个方面的突出表现评选“管理之星”“教学之星”“科研之星”“阅读之星”等。这些评选关注的是教师在某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在发挥正能量的同时,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之,对于农村校本培训,我们要多组织“小、细、易”的“微培训”,把握培训中的“细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江山市峡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