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春彬
【摘要】本文结合实践论述了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在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和创作能力等多种能力地发展。
【关键词】剪纸活动幼儿能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49-02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着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不断接受西方各种文化的同时,让幼儿学习剪纸这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有助于对幼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宏扬民族的艺术,振奋民族的精神。我园是一所以民间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新建幼儿园,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发现,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一、一把剪刀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学习剪纸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五、六岁幼儿的小肌肉群正处于发育阶段,需要有一种经常性、适量性的锻炼来促使它更好地发育,用剪刀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方法。剪刀需要双手及五指配合、手腕转动、小臂用力,合理的锻炼能使幼儿肌肉群得到最佳发育。这种锻炼,也同时使幼儿的手部灵活性、协调性大大提高。剪纸活动调动了幼儿的视听觉、小手的触摸觉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了幼儿大脑的发展,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伶俐。在剪纸活动中,幼儿不单单是要看或者听,最主要的是要动手操作。让幼儿会剪出几幅作品学会简单的剪纸技能这不是我们的目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才是重点。起初我们也为幼儿不会使用剪刀而担心,怕幼儿操作不当制造出伤害事件。实践证明幼儿是可以把剪刀用的很好。
在剪纸活动中,幼儿经常接触各种颜色的蜡光纸、剪刀、宣纸等各种不同形状、性能、颜色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能、功用逐步熟悉,这不但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使用剪刀和折纸也有效地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对不同年龄班幼儿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开展剪纸活动。
小班年龄组的目标是:
感受剪纸的奇妙有趣,萌发学习剪纸的兴趣;
了解民间剪纸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初步尝试运用剪、贴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经验与想象;
乐意参加剪纸活动,情绪愉快,初步养成注意安全、爱惜材料等良好的剪纸活动习惯。
中班年龄组的目标是:
喜爱中国民间剪纸,感知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的风格和特点,初步理解民间剪纸作品的情感表现性,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
正确使用剪刀,尝试用折剪、组合累加等方法创作单色镂空作品和彩色剪纸作品,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象和体验,乐意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喜欢参加民间剪纸活动,活动中较专注,有良好的活动习惯。
大班年龄组的目标是:
知道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感知中国民间剪纸的丰富多样,感受民间剪纸作品在内容、构图、色彩等方面独特的美,丰富民间艺术审美体验;
根据自己的意愿,综合运用已有经验,并尝试运用对称和对称性破缺等新方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经验、情感和想象,体验创造和表现的快乐;
积极参加剪纸活动,活动中表现得细心、耐心,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活动习惯。
剪纸需要折叠、阴、阳刻、刺空等技巧,我们也是分阶段组织幼儿学习。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回家后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减少,家中玻璃门上,墙壁上,茶几上等随处可见幼儿的剪纸作品。一把剪刀,让幼儿的双手越发灵动了。
二、两种方法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剪纸是一种重要的民间传统文化。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中断过。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06-06-02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 。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山西新闻网.2009-10-20。我园开展剪纸教育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幼儿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此,我园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一方面我园邀请了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定期来我园实地指导师生,带领我们欣赏当代剪纸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教师广泛搜集提供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剪纸作品,引导幼儿进行对比,在表较中学习。另一方面我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将家长融入学习集体之中。合肥滨湖的居民多为外来人口,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本身就带着我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习俗。我园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为幼儿欣赏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幼儿逐步理解了不同的纹案所代表的含义。比如“蝙蝠”代表“幸福”“荷花”意寓着“和谐”等等。
在剪纸教学活动中我以培养幼儿类比、联想、发散思维及在活动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为主,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未来,创造未来,培养幼儿勇于独创的精神。根据这些目标,我们采用了多种引导方法,如:“故事引导”、“情景引导”、“类比引导”等等,这其中用的最多的引导方法之一就是“借形想象法”,主要是让幼儿随意用纸剪出外形,然后根据这个外形去想象这是什么、能变成什么,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像力、表达能力,让他们畅所欲言。只有孩子们需要帮助时,才以启发、提问的方式给予他们启迪,引导他们观察、体验、想象。这种方法与传统幼儿剪纸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完全丢弃了“灌输”与“模仿”,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的创造、活跃的想象。这时候会发现孩子的想像力真的让人惊叹不已,同样一个形状的纸,横竖左右看,能看出不同的答案来:妈妈和孩子、猩猩、老牛等等,最后确定主题后,再剪出需要的眼睛、身体等等。这样的创造活动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富有童趣的作品。与此同时,我们鼓励幼儿自由评价作品,通过多次的品评、讨论,孩子与孩子直接对话,孩子与作品直接对话,再加上老师恰当的点评,孩子们对剪纸的特点、构图更加了解,而且自信心和创造力都在增强。
三、举一反三激发幼儿想象和创作能力
剪纸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在掌握好基本的折纸方法基础上可以加入许多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里面。在剪四瓣花的活动中,幼儿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只要一剪,就能剪出一朵四个花瓣一模一样的、均匀对称的花,而且剪动的线条稍加改变,花瓣的形状会随之改变。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使花瓣中空,又演变为更丰富变化的图案。比如八折三角形,只要保证三角形不会被剪破,幼儿可以随意在纸上剪出自己喜欢的纹案,甚至幼儿每次都可以创作不同的作品。这些奇妙变幻使幼儿兴趣更为浓厚,并爱不释手地剪了又剪,在自由活动的时间也经常进行练习。这种练习使幼儿不断进步,进步使幼儿稳固了兴趣。兴趣使幼儿求异,求异使幼儿创造。
此外我们还利用幼儿喜欢听童话故事和看动画片的特点创设剪纸活动的情景,通过讲故事、复述或重播动画情节引导幼儿进行作品创作。尽管幼儿创作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看得出来孩子们很享受这个过程,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在剪纸活动中,幼儿理解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不断地获得成功感和无比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杨弋,《幼儿剪纸活动的引导》,《学前教育研究》2000(3)
[2]邵雯倩,《幼儿园开展剪纸艺术的价值、原则与方式》,《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年第01期
[3]周丽,《趣味剪纸其乐无穷----浅谈大班幼儿剪纸的组织与实施》,《美术教育研究》,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