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对比”为童话引路

2016-12-15 02:17徐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通天对比巨人

徐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04-02

《上天的蚂蚁》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有一棵树高得插入云霄,一位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巨人,这是一棵通天树,巨人虽然很想去天上看看,可他看到树太高了,没有信心爬上去,白胡子爷爷一直鼓励他,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而一只小小的蚂蚁却自信地认为自己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这个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文章短小紧凑,情节通过对话展开,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一、直观对比,激发兴趣。

片段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就是——蚂蚁!站在蚂蚁面前,你有什么感觉?很小很小的蚂蚁平常都干些什么事情呢?可这只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它想——上天。(板书:蚂蚁上天)

师:它想去天上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猜一猜?

生:它想躺在白云里睡大觉。

生:它想看看全世界,增长见识

师:是啊,故事中的谁也想上天呢?(贴巨人图)

师:看到巨人,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他?(身材魁伟、身强力壮)

师:观察黑板上巨人和蚂蚁的对比图,咱们来看看,巨人和蚂蚁相比,谁更有实力上天?为什么?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读读这个故事吧!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仔细地观察,急不可耐地说,如饥似渴地读。这不难看出,通过图片的直观对比,已经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把他们引导到最佳学习境界。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善于让学生“乐之”,学习效果肯定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巨人和蚂蚁的图片,让孩子产生视觉对比冲击后,问:巨人和蚂蚁相比,谁更有实力上天?一石激起千尺浪,孩子眉飞色舞地讨论起来,这激起了孩子对朗读童话的渴望,焕发出了学习热情,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为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做好了铺垫。因此,只要教师抓住孩子的饥渴点,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都调动起来了,他们才能积极投入到童话中去。

片段二:

师画“通天树”简笔画,故事的哪些地方看出这棵通天树特高呢!

生:“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生:巨人身材那么“魁伟”,也望不到树尖,这通天树真高。

师:谁来用词语形容一下“通天树”

生:“顶天立地”、“高耸入云”。

这片段的教学目的是体现困难之大,上天之难。记得李海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只有这样词语才会在学生的心中变得丰厚起来。”在教学中,教师扣住“通天树”一词,画图感知,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想象说句子,拓展说词,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让词语教学灵动起来,有效走进文本,贴近儿童的世界,体悟感情,放飞思维。

二、对话对比,创意补白

片段三:

(1)创设情境,表演对话:

老爷爷鼓励巨人说:“你长得那么壮,上天一定没问题的。”可巨人害怕地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

老爷爷看见蚂蚁,劝告它:“小蚂蚁,身材魁伟的巨人都跑掉了,你还是放弃吧!”小蚂蚁勇敢地说,(引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巨人看见了,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小蚂蚁坚定地说(引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飘浮的云儿看见了,说:“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你能爬上去吗?”小蚂蚁充满自信地说,(引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孩子们,我们完全可以想到,在这条上天的路上,会有多少困难等待小蚂蚁?想想,小蚂蚁会遇到哪些困难?它会怎么做呢?

生:大风把他刮下树来摔死!

小蚂蚁勇敢地说,(引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生:大雨会淋湿他,太阳会烤着他,他还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坚定地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2)分角色朗读巨人和蚂蚁对话

师:的确危险重重,就像“唐僧取经”有三个高徒,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呢?更何况是小蚂蚁呢?那么我们也写一个“小蚂蚁上天的历险记”,看看小蚂蚁会不会像小鲤鱼泡泡那样幸运遇到了好朋友?会不会像阿酷一样智勇双全?会不会像陈香一样拜师学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写吧!

(3)创编故事(运用对比方法)

对话的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体察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我借助简笔画,引导学生读出树的高,突出上天的难。然后引导学生表演朗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思、悟,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巨人,感受巨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懦弱;把自己想像成蚂蚁,感受面对参天大树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的精神。之后,设计了多种读的形式,有自由读,个别读,轮读,教师引读、男女生读,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它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用很多词语来形容蚂蚁。(坚持不懈、勇敢顽强、自信坚强、不怕困难……)同时,也为蚂蚁上天想到了会遇到的困难。多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加深对“努力”的理解,懂得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通过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倾听他们是否能读出不同身份的人声音的特点,是否能读出人物在不同情景下所具有的品质。当其朗读不足时,及时加以指导、练习;当其最后配乐朗读重点句子时,适当积极引导调动他们的情感。孩子们分角色读课文,调动了课堂气氛,使他们有效地体会到了故事所带给的精神。同时,在讲授完课之后还进行了延伸,进行了续编故事练习,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培养了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在这个童话故事中,我将学生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孩子们个个都很积极参与。我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是如此巨大,孩子们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让人兴奋不已!

三、态度对比,悟情明理

片段四:

1.感受巨人对“上天”的态度和做法。

师:面对通天树,巨人完全丧生了信心,这时,老爷爷鼓励他……

(创设情境)

师:你们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巨人,但巨人一次又一次地后退,不行,不行,巨人连连后退,终于跑掉了。(板书:终于跑掉)

2.感受小蚂蚁对“上天”的态度和做法。

师:巨人长得身强力壮,都没有上天,那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上天呢?

交流后板书。(板书:脚踏实地)

3.师:同样的愿望,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结果。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通过巨人和蚂蚁对待“爬通天树”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让孩子们学习蚂蚁“人小志气大”“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肯努力不放弃”的精神。懂得只要肯努力,再难的目标也能达到的道理。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通过学文,重在明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值得肯定的是,通过读文,教师将面对困难的两种态度摆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争论。这种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引起感情的共鸣,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倾向。这一过程本身为学生情感态度提供了提升的平台,这是本节可最大的意义所在。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起奋斗目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挫折、烦恼,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这节童话课中,我把观察训练,想象训练,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通过“对比”形式,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并渗透到童话创作中去。这些或顿悟或渐悟的课堂学习结果催生出了更精彩、更绚烂的思维火花,成为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亮丽的风景。

猜你喜欢
通天对比巨人
拔地通天
国内
天链一号,“链”通天地(上)
天链一号,“链”通天地(下)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