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 李琼关
摘要:越西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南北长84公里,东西宽53公里,是一个彝族为主多民杂居的山区农业县。马铃薯作为人类的食物之一,即是一种主食,可做菜,可加工成高档食品,宜做工业原料等具有多用途的经济作物。是高二半山贫困地区的“当家”农作物。本文对青薯9号的栽培技术和推广前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青薯9号;栽培技术;推广前景
我县境内属于北亚热带气候,气温凉爽,雨量充沛,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平均河谷气温13.3℃,无霜期24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47.6小时,多年平均降水1109.5毫米。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和淀粉的积累,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17万亩,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31.8%。马铃薯种植开发潜力巨大。是全县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优势作物,是继烤烟之后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其中,青薯9号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120天左右,株高97±10.4厘米,茎紫色,横断面三棱形,分枝多,粗壮,中后期生长势强。叶较大、深绿色,茸毛较多,叶缘平展。聚伞花序,花冠浅红色,天然结实弱。块茎长椭圆形,表皮红色,有网纹,薯肉黄色,芽眼较浅,结薯集中,较整齐,商品率高。休眠期较长,耐储藏。平均单株结薯8.6个,单株产量945克左右,单薯平均重约117克。鲜薯淀粉含量19.76%,干物质25.72%,维生素C23.03毫克/100克,还原糖0.253%。块茎鲜食品质好,适宜加工全粉。植株生长整齐,长势强,丰产性好,抗旱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高抗晚疫病,抗病毒病,特别适合在我县进行推广栽培。
一、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中薯处理,播前晾晒种薯一周。薯块在50克以上的种薯播种前进行切块处理,切薯块时的切刀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准备两把切刀,一把刀切3~5个种薯轮换一次,轮换刀放人高锰酸钾1克加水2.5公斤配的稀释液中消毒。每个薯块重量30~50克,确保每个薯块带有1~2个芽眼。切块后拌种,高巧拌种:每套(30毫升高巧+100克安泰生)兑水2~3斤,拌切块凉干种薯200斤,播种1亩地。用多菌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3%)或甲霜灵(约为种薯重量的0.1%)或不含盐碱的植物草木灰拌种,并摊晾8小时以上再进行播种。整地、施基肥。选择土层较厚、疏松、透气的壤土,坡度15度以下。前茬作物以豆类、玉米等茬为好,前茬作物收获后,对地块进行秋深翻,耕深20~30厘米,并耙耱平整;施基肥,按照“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要求,测土配方施肥。氮肥总用量的70%以上和磷、钾肥料作基肥。方案一:施足农家肥,需施有机肥1000~2000千克,亩,在播前整畦时施入。同时每亩施用马铃薯专用复合肥1袋(50公斤)混合施用。方案二:每亩施用精制有机肥3袋(120公斤)、马铃薯专用复合肥1袋(50公斤)、碳酸氢铵1袋(50公斤)、硫酸钾1袋(20公斤)混合施用。
2.播种。播种时间,当气温稳定通过6~7℃时,土壤10厘米处地温为7℃以上时及时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5月上旬开始播种,适期早播。播种方式,机械播种采用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技术作业质量标准;人工点播,采用等行距单垄单行种植,要求播种、覆土、镇压连续作业。种植密度,一般种植密度为3300~3600万株/公顷(2200~2400株/亩),播种量1500~1800千克/公顷(100~120千克/亩),一般株距45~50厘米*行距为55~60厘米。
3.田间管理。中耕除草与培土,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培土。保证地下茎从芽块到地上茎基部有15厘米左右的厚度;追肥,结合中耕培土,视苗情追肥,追肥宜早不宜晚。追施纯氮75~150千克,公顷(5~10千克,亩),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点施或叶面喷施;化控,现蕾至初花期采用100ppm多效唑喷施1次,控制株高生长,防治地上部分生长过旺。
4.病虫害防治。早晚疫病防治,防治方法,选用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或50%烯酰·膦酸铝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600倍液,或35%嘧菌酯悬浮剂、或5%氰霜唑悬浮剂1500倍液常规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2~3次;地下害虫的防治,高巧拌种可防治地下害虫,或在播种前结合施肥,用5%辛硫磷颗粒剂2.5kg/667m2或15%毒死蜱颗粒剂1.8kg~3.6kg/667m2等杀虫剂,拌细沙或肥料进行土壤处理,防治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及时排涝,在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40%~60%。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季节,田间如有积水及时排水。
5.收获。收获时间,根据生长情况与市场需求及时采收。采收前可提高7~10天杀秧;收获方法,采用马铃薯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标准机械收获或进行人工收获。收获后,块茎避免暴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进行短期晾晒,分捡后贮藏。
二、推广应用前景
1.适应性广泛,抗旱性强。我国西部省份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种植生长。但省内生态气候条件复杂,耕作方式多样,各主产区马铃薯当家品种不尽相同。加之常常雨热同季,降水大多集中在7~9月,干旱、半干旱地区常常因为马铃薯生长前期缺水而影响地上部分生长,严重时不能正常封垄,最终导致产量大副下降;特别干旱年份,减产幅度在50%以上,极大地影响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因此,选择适应性强的抗旱品种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降低自然灾害损失、增加收入的关键措施。经多年多点试验证明,青薯9号适应性广泛,可在省内各种农业区种植。水肥充足条件能促其丰产,最高产量可达60t/hm2,干旱缺水条件下能充分发挥品种抗旱特性,保证稳产。2006年前期持续干旱条件下浅山产量达29.13t/hm2,较对照品种下寨65增产67%,可有效地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2.田间植株抗晚疫病,块茎耐贮。晚疫病是中国北方一作区最严重的病害,晚疫病的流行可使马铃薯减产70%~80%;青海省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晚疫病曾流行过8次,在流行年份,包括块茎腐烂引起的损失,减产达40%~50%。青海省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常常是7月下旬进入雨季,此时温、湿度适于晚疫病的发生流行,所以育成植株对晚疫病具有田间抗性,块茎抗晚疫病的中晚熟品种是我省及北方一作区的主要育种目标。经过2004~2007年大田自然发病观测,4年间青薯9号植株田间晚疫病发病程度为1~3级,植株田间表现抗晚疫病,收获时田间无烂薯现象。经越冬窖藏的薯块,出窖时烂薯率小于1%。大面积种植青薯9号,在多雨年份或晚疫病高发地区,可减小马铃薯晚疫病危害造成的损失。
3.块茎商品率高,可满足多种用途。青薯9号大薯椭圆形,干物质与还原糖含量符合薯条加工要求;淀粉含量达19.67%,加工全份成品率高,小薯可供给淀粉加工企业。另外,青薯9号商品率高,薯形整齐,芽眼浅,薯皮耐运输,也可作为菜用薯运送南方各大省区蔬菜市场或超市专供。
三、结语
青薯9号幼苗生长强、株丛繁茂性强、产量高,有很强的抗病抗寒性,特别适合在西北部省份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