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6-12-15 10:15罗金祥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京山县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罗金祥

摘要:通过对京山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京山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菇耳林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新型原料开发利用不够、菌种生产经营缺乏有效监管、产业化程度亟待提升、产业扶持力度有限等问题,并提出了今后京山县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京山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食用菌是京山县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出口创汇优势明显的主要农产品之一。近年来,京山县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资源优势,采取强化管理、引导扶持、招商引资等措施,有力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以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产业发展现状

1.自营出口贸易实力凸显。京山县食用菌的出口贸易,2012年前,主要通过随州市场实行转口贸易,2013起,由招商引资企业湖北永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自营出口贸易,仅2015年出口香菇、黑木耳达2500吨(干菇),创汇3860万美元,其产品在香港、东南亚等市场上十分走俏。

2.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一是种植区域基本形成。尤其是代料香菇、黑木耳两大品种的栽培,主要集中在三阳、绿林和杨集三镇,常年生产量在1600万袋左右,占全县食用菌生产总量的80%。二是种植规模稳步增长,全县代料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栽培从96年的不足5万袋,逐步发展到2015年的2000万袋,20年的时间增长了400倍。三是食用菌生产方式向工厂化、集约化模式转变,2012年起,有3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工厂化栽培香菇、杏鲍菇、双孢磨菇、平菇等品种,具有代表性的京山山珍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2015年工厂化生产各类食用菌50余万袋,产鲜菇400t,产值500多万元,为京山食用菌的周年生产、集约化种植开了个好头。四是食用菌产、加、销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县2家具有一定规模生产加工食用菌企业和9个食用菌合作社,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立起菌种产销、原材料供应、机械化操作、加工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3.经济社会效益优势明显。多年来,食用菌产业是京山县主产区农民增收、村级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重要依托。据调查统计,2014年,全县食用菌总产量(干鲜混合)5342吨,产值近3亿元,三阳、绿林、杨集三个主产镇菌农户平创纯收3万元,人均0.5万元。全县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达7000户,带动劳动力就业计1.8万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了村级积累,促进了农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4.持续发展基础坚实。京山县生产生态类型多种多样,气候环境优越,资源丰富。全县有14.8万hm2的林地资源,对发展木腐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20万hm2的农作物秸杆以及大量的动物粪渣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待开发利用。成熟的代料香菇、木耳栽培技术、稳定的销售渠道、菌农的浓厚兴趣、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奠定了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菇耳林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京山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从60年代段木栽培到90年代代料栽培至今,已有半个世纪,随着种植时间的拉长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栽培品种的过于单一,对木屑原料需求与日俱增,虽然从96年就开始采用代料栽培,节省了大量的木屑资源,但供需矛盾没有得到有效逆转,菇耳林资源短缺问题日趋显现,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2.新型原料开发利用不够。杏鲍菇、双孢蘑菇、平菇等草腐菌栽培量极小,品种不多,是京山县食用菌生产的薄弱面,因此,京山食用菌生产利用农作物秸杆及动物粪渣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不到20%,还有80%的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同时,在替代原料研发,新型原料栽培技术方面均表现出不足。

3.菌种生产经营缺乏有效监管。长期以来,京山县食用菌菌种的生产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管,菇农自引、自繁、自用的情况比较普遍,部分菌种企业、合作社生产提供的菌种也无质量保证,造成菇农利益受损情况时有发生。

4.产业化整体程度亟待提升。京山县食用菌产业化发展虽然开端良好,但现阶段仍然以分散式家庭生产模式为主,全县7000户菇农户平年生产食用菌3000袋左右,过小的规模和过于分散的管理,限制了机械化的推广运用,标准化生产技术难以落实到位,阻碍着产业的发展。食用菌加工始终停留在干制和初级加工品上,精深加工产品为空白,尤其缺乏精品名牌。产品销售在国际市场上范围较窄,在国内市场上份额很小,产业化整体程度亟待提升。

5.产业扶持力度有限。目前,主产区反映出的服务功能不强,生产设施质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均没有得到实质性扶持和有效解决;其他有条件发展生产的地方,由于缺技术、缺资金、缺正确的引导和政策扶持,致使产业发展十分缓慢。

三、产业发展措施与对策

1.加强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京山县食用菌产业后续发展潜力巨大,县委县政府应把食用菌产业列入全县“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谋划部署,主产区要层层建立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做到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各项政策措施能切实落实到位。增强部门协作服务功能,为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菇农,提供贴身、贴心地全程社会化服务,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加大资源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将培育、保护、使用林木资源和开发利用新型原料结合起来,菇耳林资源重在培育,合理砍伐使用,全面推广代料栽培技术。新型原料开发利用重在引进栽培新品种,大力发展以杏鲍菇、双孢蘑菇、平菇为代表的草腐菌生产,加大替代原料研发和新技术应用力度,保持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3.精准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推进产业化经营,在加大对原有食用菌企业、合作社建设扶持力度,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优良的产业模式前提下,抓住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深入推进机遇,鼓励和引导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办领办食用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小微生产加工企业等新的市场主体,精准培育一批食用菌产业创业创新带头人,推动食用菌产业化快速发展。

4.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要保证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必须把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挺在前面,多措并举抓严抓实。一是制定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采取相应措施,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二是加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力度,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完善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推广“集中制袋,分散出菇”的专业化分工和工厂化生产模式,培育出精品名牌;三是强化质量监管,逐步建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从规范菌种生产经营抓起到投入品使用、市场流通,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的全程质量监管。

5.着力开拓市场营销新途径。继续发挥龙头企业上联国际市场下接生产基地的纽带作用,实行出口和内销并托。出口在稳定香港、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向日本、欧美市场发展。内销实行干鲜品并举,扩大鲜菇销售市场。探索电子商务、现货交易、网络销售等营销模式,提高京山食用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6.多措并举增加投入。大力开展食用菌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本投入;鼓励和引导地方企业家参与到食用菌产业行列,发挥社会资本作用;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用于食用菌产业;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出台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为产业发展注入资本活力。

猜你喜欢
京山县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湖北荆门市京山县人民医院温泉新区医院建设项目
京山县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备受关注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京山县召开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