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对策

2016-12-15 08:35梁月田张艳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仲裁农村土地经营

梁月田 张艳

一、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原因及呈现特点

1.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土地流转是指承包农户将土地转给他人经营。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分工分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需求日益增长,呈现流转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形式多样的特点。

2.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促成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业内部效益低、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老龄化以及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形成的内部推力,也有第二、三产业及打工收入相对较高等外部拉力。但是最根本的动因还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种田的经济效益较低,许多农民都认为种田不划算,部份农民弃耕大量外出打工。其次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成为目前土地流转加快的显著因素。

3.当前我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呈现以下几大明显特点:一是大面积连片包地情况增多。一些业主少则十几亩、几十亩,多的达到几百亩、上千亩承包租赁土地。二是介入成分增多。不仅有农户间的自发流转,而且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也积极参与,直接操作。三是土地流转的形式多样化。各地出现的土地流转形式多种多样:转包、委托代耕、互换、租赁、股份合作制等,其中又以转包形式为主。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效果

1.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在土地经营者之间的合理流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可以使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土地通过市场交易的形式转让到经营能手手中,充分发挥经营能手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及对市场的驾驭能力;也可以将每家每户零散的土地集中成片,由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使农村人、财、物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并促使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

2.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村劳动力过剩及农民老龄化十分突出,农民收入增加趋缓,如何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通过建立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一方面促进土地使用权转让和交易,可以使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土地的农户通过转让使用权获得相应的收益,从而将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来,促使其转向城市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我县的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土地流入的农户通过规模经营,不断增加农业收入。

3.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拉动农业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便于统一规划,为农业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新技术的运用和新品种的推广,特别是高效经济作物的开发,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业产业化是现

1.强化宣传,提高土地流转规范化水平。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加强对农户、受让方和基层干部的宣传,提升他们对土地依规流转重要性的认识,切实享受和认真履行土地流转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土地流转管理水平。要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努力实施改田改土,改变土地零碎化现状,为规模经营和实施农业机械化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加快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盘活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在引导广大农民维护自身合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

2.加强扶持,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各级财政和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财政部门要设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专项扶持资金,在农业技术推广、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等重点支农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上优先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金融部门要创新信贷方式,简化贷款手续,加大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同时,建立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3.全力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效益。农业机械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农业机械,不但可以改善农业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于农业企业或经营大户手中,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投向农业开发,必将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4.土地流转有利于吸纳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和农业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土地流转机制形成以后,一些资金雄厚的经营者投资于农业开发,首先就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农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特别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向社会的开放,对农业的综合开发更具有重要意义。

三、主要对策

1.健全机制,规范流转行为。一是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落实市、镇、村三级专职人员从事流转工作,结合省土地流转信息化平台项目,引导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为流转土地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建立价格评估指导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估、发布土地流转指导价格,促进土地流转公平公正合理。三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对进入流转市场的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进行资格审查和资信评估,建立土地风险流转金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四是加强土地仲裁规范化建设,建立一支公正便民、业务精通、装备完善、廉洁高效的仲裁队伍。五是完善土地承包档案管理。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试点工作已在我省13个村试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是今后土地承包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需要高度重视。

2.完善政策,激发流转活力。一是修订完善补贴政策,从粮食补贴、农机具补贴、产业扶持等惠农政策中加大对土地流转项目支持力度;从银行贷款、项目支持、税收优惠、工商登记等方面支持土地流转。二是突破现有政策,重点扶持经营主体,向种粮大户和农业“两区”倾斜,促进集约化经营。三是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外来人才、资本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助推土地流转,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四是建立岗位责任制,合理分配使用工作经费,提高服务效能。

3.健全调处机制,维护农村稳定。贯彻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健全市土地仲裁管理办公室职责,配备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专职人员和资金,探索完善仲裁程序、仲裁方法和仲裁制度,提高调处流转纠纷的能力。加大对侵害土地承包权益和非法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等问题的查处力度,确保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正常有效进行。探索建立多部门协调解决土地流转重大问题的联动机制,不断健全包括协商、调解、信访、仲裁、司法等多渠道调处土地流转纠纷的机制,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节约劳动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还可以推动土地流转,带动土地规模经营,改变农户经营规模过小、过于分散、过于粗放状况。要加大力度,开发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同时,加大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快推广农业机械。

4.强化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除了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更需要一支有实力、懂管理、会经营的农村“能人”队伍。要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对农业科技、农业技术、农业发展、农业管理、农业生态以及法律政策进行系统培训,努力培养一支现代农业生产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5.加强引导与管理。通过项目申报审批、金融贷款、宣传、挂点联系指导、实物补助、成立行业协会等多项措施,引导家庭农场建立制度,规范管理,积极申报“三品一证”农产品,打造品牌和改进产品质量。引导有条件的家庭农场扩大规模,扩展农产品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引导产品类似的家庭农场抱团取暖,共同开拓市场,抗击市场风险。

猜你喜欢
仲裁农村土地经营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一种多通道共享读写SDRAM的仲裁方法
ICSID仲裁中的有效解释原则:溯源、适用及其略比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两岸四地间相互执行仲裁裁决:过去、现在及将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