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

2016-12-15 10:01易建安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12期
关键词:班长委员管理制度

易建安

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管理方式对班级的事务进行管理的模式,管理主体是学生,引导学生通过不断探索以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班级的管理方式,成为班级的主人。笔者认为实现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提高民主意识,有了民主意识学生才会对班级管理工作充满热情;二是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管理空间,帮助管理的学生营造轻松的班级氛围,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管理制度;三是要在管理工作中适当引导,对其不恰当的管理及时地指导和纠正。

一、以学生的角度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传统学校教育中,对于班级的管理都有系统的条例,简言之就是班级公约等,但是在多年的实践教育活动中,笔者发现并不是每一项班级公约都具有可操作性,如“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部位卫生情况,要求必须带好个人生活用品,如水杯、手帕(或纸巾)等,允许个人使用垃圾袋,但必须及时处理过剩垃圾。”对于这样的制度,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表示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学校会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这样“幼稚”的约束,他们是有思想的人,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要在制度中用“必须”这样敏感的字眼。因此笔者认为从当代青少年心智成熟程度的角度出发,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制定班级管理制度,避免学生出现反感的现象。

案例分析:黄老师带领的班级一直比较提倡民主自由,他的班级学生很好地发挥了自主管理的优势,班长带领班委发动全班学生对行为、学习、班级活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在学习管理制度中,他们建立了互助学习小组,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全班36名同学分为6组,每一组都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由这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辅导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全班同学的成绩,还能有效地促进同学之间建立更加深刻的友谊。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如果班级只依靠几名班委干部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保障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开展,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高学生民主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主管理的优势。

案例分析:在赵老师的班级中,不少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主管理对于自身和班级的意义,大部分学生对自主管理班级没有太大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赵老师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对策,他决定让每一个学生轮流当班长,体验一下做班长的感觉。于是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学生坐上班长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不少学生表示在担任班长的那一天的时间里面自己确实比平时表现得更加紧张,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作为班长就必须对整个班级负责,要承担所有学生的学习责任、安全责任等,这让他们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就会更加简单,会成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也令班级自主管理的氛围更加民主和谐。

三、角色明确并及时给予评价

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说到底还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在角色选择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学生的投票进行决定,根据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将班级自主管理小组成员分为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以及各学科课代表等,对于班长来说主要负责班风建设,对班委的工作进行指导,与其他班级建立很好的联系;对于学习委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定期举办与学习相关的活动,如班级书法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对于纪律委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班级纪律进行协调,对学生在上课、自习时间的行为表现进行指导,对其不恰当的行为要进行及时指正;对于生活委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他同学的生活问题,保持班级环境卫生,可以组织班级其他学生一同参与到维护工作中;对于文体委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举办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如举办绘画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对于各学科的课代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让授课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适应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的实施,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已经得到明显提高,但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军人物,应该就学生的自主管理及时地给予评价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四、重选择,轻决定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并不意味着对其完全放任不管,而是在恰当的时间点给予恰当的指点,班主任可以在管理工作中帮助学生进行选择,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留给学生自己。如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中,班主任可以要求学生在制度中体现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记忆爱国教育的重要性,并围绕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为核心展开制度的建立。于是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在最终班级管理制度中确定了同学之间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男女关系、如何控制使用手机的频率、学生之间如何实现互帮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科学进行网络活动等内容,另外他们还采取了新型的监督模式,前后座同学之间交叉监督和管理,实行从个人到集体的点、线、面结合的管理方式,并在实践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选择和决定的作用,也发挥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指导价值。

青春期的孩子喜欢特立独行,也渴望成年人的生活方式,于是他们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开始在发型、服装等方面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就很容易将这类学生归为“不良学生”,如果教师一直是以不公平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就会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打击,他们会更加叛逆。因此我们应该发挥教师帮助学生选择的作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选择表现优异的学生作为他们的同桌,以榜样的力量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提高他们自身领悟的能力,让他们明白在学生时代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学业上,外形的炫酷并不能代表人格的魅力,只有丰富的知识内涵才能赢得更多同学和老师的尊重。在班级管理中,对个体的管理比集体的管理难度更大,因此班主任更应该明确个体在管理中的位置,通过轮流制、特殊制等方式给每一个学生体验班级管理的机会,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管理方法,提供更多的选择建议,让学生决定最终的管理措施。

传统的命令、强制性的班级管理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没有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在极端的情况下很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要注重创新管理方式和教育手段,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培养班级优秀的管理团队,为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奠定基础,辅以合理恰当的引导和教育,相信未来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主体地位会越来越明显。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班长委员管理制度
图片报道
班长的烦恼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委员风采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