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2016-12-15 09:45任磊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12期
关键词:勇敢者应用文葫芦

任磊

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前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学会搜集资料,制作知识小卡片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高年级的学生做到: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获取资料。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提问和搜集资料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学会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如:在学《神奇的克隆》时,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什么是克隆?”再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资料,在班里交流,学生不仅学会了搜集资料,还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扩充了课外知识。

二、借助阅读积累,编写小剧本

在小学生的课本及课外读物中有许多情节生动、文辞优美、寓意深刻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师可利用这些信手拈来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编写小剧本。例如:

时间:从前;地点:院子里;人物:种葫芦的人、邻居。

幕启:一模拟的葫芦藤,种葫芦的人正在欣赏雪白的葫芦花。

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地):啊,多漂亮的葫芦花呀,小小的白白的,过几天就可以结葫芦了。

邻居:花开得多,不等于结的葫芦多,你还要好好管理。

(数天后)

种葫芦的人(大声叫喊):呀,小葫芦长出来了!小葫芦长出来了!

师生合作,共同编写一个小剧本,待学生掌握了剧本的格式后,放手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编写剧本并组织评选优秀剧本进行编排,参加班级的比赛。

三、深入生活,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校大队部号召队员围绕少先队员十个道德好习惯,积极参加探究性小课题实验,老师借此机会,指导学生深入生活调查,确定了以“遵守规则有必要吗?”作为课题。每个同学都做了两项调查:采访父母或其他人,调查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怎样看待规则,并记下有说服力的事例;采访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调查他们怎样看待规则,并征集小学生在学校、在公共场所、在家里应遵守哪些规则,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写了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由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课题的提出、调查时间、调查方法、调查结果、课题组建议七个部分组成。老师指导汇总,完成了四千字左右的报告。鲜活的事例,不仅充分说明了按规则办事的重要性,还使学生对不同职业应遵守的规则有了了解。学生得出了“按规则办事是安全的保障”“按规则办事是做好事情的前提”等七条结论。学生还征集到14条小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提出了三条建议。学生深入生活,关注社会,锻炼了交际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捕捉时机,练写应用文

小学生要学会写常用的应用文。学写应用文并不难,关键是正确掌握书写格式。教师要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捕捉恰当的时机,让学生练写应用文。如生病或有事不能来上课的学生,不能口头请假或打电话,要写请假条;到校图书馆借图书要写借条。学了建议信,请学生给班主任提出班级管理的建议,给父母提出家庭教育的建议。发现班上的好人好事,写表扬信。任课老师或学校如有通知,有意识地请值日班长在黑板上写通知,告知同学。

如学校组织的去双山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给家人写封信,报个平安,并告诉自己在绿舟的生活情况及内心感受。“惊险而刺激的勇敢者道路的确是为勇敢者设置的,今天我也成为了勇敢者,尽管流了眼泪,但我明白了一个人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的胆怯。”“学习就像攀岩,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达到心中的目标”等。熟能生巧,在多次的实际应用中,学生不仅能掌握应用文格式,还能感受到学习应用文的意义。

语文实践的形式还有很多,如举行“推荐一本好书介绍会”“成语接龙”游戏“语文技能擂台赛”“古诗文吟诵会”“策划创意广告语”“办手抄小报”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提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的语言实践形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勇敢者应用文葫芦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勇敢者的游戏
勇敢者的游戏
宝葫芦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勇敢者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