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水窖:点滴汇聚 润泽万家

2016-12-15 00:58
福利中国 2016年1期
关键词:漳县水窖挑水

• 本刊记者 王 堃

母亲水窖:点滴汇聚 润泽万家

• 本刊记者 王 堃

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祖先的血液。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水运载着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水上穿行,满载着我们的希望,彰显出生命的魅力。

十五年后再出发

2000年为帮助西部农村妇女及家庭解决饮用水困难,全国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电视台联合发起,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组织实施了“母亲水窖”项目。15年来,“母亲水窖”一路艰辛劳作,春风化雨。如今,13.94万口集雨水窖、1698个供水工程和534处校园安全饮水工程,遍布在25个省市区的村庄和学校,让千万个世世代代在干涸中挣扎的西部农村生长出新生活的希望。

15年来,众多社会公众人物投身“母亲水窖”公益事业,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2015年7月2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将国际编号为207715号小行星命名为“母亲水窖星”。从此,苍穹中,有了一颗以中国的公益项目命名的小行星。

2016年1月7日,母亲水窖汇聚力量再出发,携手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在江苏连云港启动“四季沐歌关爱基金”。启动仪式上,四季沐歌董事长徐新建代表四季沐歌集团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500万元善款及物资,打造“母亲水窖”净水工程。“四季沐歌关爱基金”今年将重点开展净水工程。该工程将以“母亲水窖”项目为依托,引入四季沐歌的净水解决方案,在中国农村地区建设“亲亲水站”,以提升当地居民的饮用水质,为当地居民创造更为便捷、安全的用水环境。“四季沐歌关爱基金”除用于支持“母亲水窖”项目外,还将开展“光彩浴室”、光伏扶贫、帮助母亲创业、保障学校饮水安全等公益项目,持续关注社会贫困弱势群体。

第一口母亲水窖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是全国第一口母亲水窖的诞生地。15年过去了,漳县的土黄色正在逐年退缩,绿色正在漳县的大地生机勃勃地蔓延。

汪六十是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三岔镇刘家岘村能岸社的村民。爷爷60岁时得了他这个长孙,为他取了这个名字。他为我们讲述了15年前这里的生存状态:“我十多岁时就开始到山下挑水,挑了20多年,从一担水50斤,到后来的80斤,除了偶尔下雨山路太滑之外,几乎天天不落,已经记不清挑了多少水了。”在他的院门口放着半截扁担,风蚀雨淋,扁担已近腐朽。汪六十拿起扁担,细细端详了半天,意味深长地说了句“我要再做一条新的,留着”,那眼神很复杂,流露出了些许不舍。没有母亲水窖时,汪六十也没有什么想法。下山挑水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从记事的那一天,就看着爷爷和父亲挑水,后来爷爷挑得少了,父亲挑得多了。他长大了,父亲老了,理应由他来挑水了。等到他变老的时候,就由儿子挑,儿子老了孙子挑。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地重复,全村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的。

15年前,陇中地区一些人在院子里挖个深坑,讲究一点的在里面抹上红土泥,下雨时存雨水,从山下挑来的水舍不得用的也存在那里。简陋的土水窖不但渗漏严重,卫生就更没法保证了。村委会副主任张耀成说,“能有水喝就满足了,哪还顾得上干净不干净”。

回想起2001年的夏天,妇联和水利局的人到了汪六十家。“我不认识他们,说是要修母亲水窖。这事早些时候就嚷嚷开了,大家都盼着这一天。看着那些人忙乎着,插不上手。选好了地方就动手挖,挖完了这些人就去别人家了,后面的人开始砌砖抹水泥,人家干得很熟练,很快就搞好了。”当汪六十知道他家的水窖是全国第一口母亲水窖时,很是激动,也有些自责:“记不清那是哪一天了,当时没留意,只顾得高兴了,现在想也想不起来了,要是写在本本上就好了。”他有些焦急又不好意思,像是做错了什么事。大家笑着安慰他,说没关系,只要水窖好用就行了。他一叠声地说:“好用得很,全家人洗脸做饭洗衣服,饮骡子,全靠它了。”15年来,他每天都要围着水窖转几圈,“出家门、进家门时,信步就过来了,看着水窖还好,窖里有水,就觉得日子过的踏实”。汪六十感慨地说。

永恒的记忆

康珍珍本是陕西省延长县交口河人, 19岁那年嫁到李家圪塔村,十多年来她因为吃水尝尽了苦头,曾经一向快人快语的她变得沉默了。母亲水窖的实施,使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心里敞亮了许多。

结婚之前,康珍珍都没到过张家山(李家圪塔的自然村之一),只听说是公路旁边,条件还可以。婚后才知道,城里够不着,镇上挨不到,是吊在半山腰里两不靠的土坡上,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没水,吃一点水要去五六里路远的老山沟里挑。结婚的第二天,她便跟其她妇女一样,开始了十多年的挑水之旅。

说起第一次挑水,康珍珍满腹辛酸。不会套车,要人教;和牛不熟悉,配合不到一块去;没走惯下山路,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得她脚脖子疼。好容易到山脚下了,牛一看见水就猛跑(平时牛是喝不饱的,只有这时才能痛痛快快地喝一气),一下把她扯得坐在地上。

在山沟的最底部,有一股地下冒出来的清流,用碎石围成一圈,就成了水井,这便是周边村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泉。等牛喝好了,拉水的桶也打满了,搭上一块毛巾(防止水溢出),该回家了。可牛就是拉不动,直到挨了一鞭子,才极不情愿地迈开了蹄子。上山的路也不好走,静寂的山谷,只听见鞭子响,而康珍珍则全身是汗,两个多小时过去了,眼看快要到家了,牛好像故意作对似的,一撂蹄子,拉水车翻了,牛跑了。一切辛苦都白费了。康珍珍欲哭无泪,就在她愣神之际,对面山上有人喊:赶紧追牛呀,别叫牛摔了。一句喊醒了她,是啊,水洒了可以再拉,牛摔了可不得了,那可是家里的命根子,耕地、推磨、拉水等全靠它了,赶紧追吧。

这一次挑水,前后用了5个多小时,而挑一次水也只够用一个多星期。水来得这么不容易,用起来就得格外节约。用康珍珍的话说:淘米水洗菜,洗菜水洗碗,洗碗水喂牲口;洗脸水洗衣服,洗衣服水擦柜子,擦完柜子也要喂牲口,一滴水都舍不得浪费。

一次,几年没见面的姐姐来串门,康珍珍舀一瓢水:我们这儿缺水,你凑合着洗,姐姐洗完脸随手就把水洒在院子里,她心疼得直跺脚:“不能洒呀,水还有用。”姐姐直叹气:“这是什么地方呀!”

母亲水窖的实施,让全村人心中一亮,尤其是让村里的妇女真正感觉到了幸福。“修了一眼水窖,觉得好,就自己又修了一眼,院子里蓄的水洗衣服、浇菜园子、喂牲口,屋顶上蓄的水供人吃喝洗漱,再也不缺了。”就在几天前,她家还买了洗澡机,“你看我头发洗得黑油油的,衣服洗得亮崭崭的,咱又活成个人哩。”

康珍珍说,现在可比以前轻闲多了,除了农忙,还务几亩果树,自己家吃不了,就拿去卖。有了水,果树的管理也方便了,苹果个也大了,颜色红扑扑的,拿到集市也有人要。而且,她还在房前屋后种几块菜地,多浇点水,经常能吃新鲜的蔬菜。看到家里的新变化,丈夫也不出去打工了,两口子踏踏实实务果树、种庄稼,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每年收入可以增加两万多元。康珍珍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不仅仅康珍珍家,整个村子都起了大变化,再也不为“那口水”发愁了。 康珍珍说:“听说这里要通自来水了,全村人都高兴地不得了,但是我们不会忘记‘母亲水窖’,它伴随了我们15年,一辈子不会忘记。”

在西部缺水地区人民最困难的那些日子里,“母亲水窖”汇聚点点滴滴的生命之泉,滋润了一个个干涸的心田,为他们带来了绿色的希望,我相信,“母亲水窖”一定会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猜你喜欢
漳县水窖挑水
母亲水窖二十周年
帮妈妈挑水
挑水
新型混凝土钢丝网薄壳水窖的设计及施工
周而复始
左脑风暴
浅谈漳县草原现状及发展对策
集雨式小水窖建造技术研究
甘肃漳县墩坪遗址东周墓地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及应急处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