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守清 (福建省松溪县河东乡农技站 353500)
优质杂交稻新品种评比试验简报
吴守清 (福建省松溪县河东乡农技站 353500)
为筛选出适合松溪县栽培的优质高产杂交稻新品种,特进行了4个杂交稻新品种的品种评比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7”、“甬优9号”两个新品种综合表现好,生育期适中,产量分别比“汕优63”(CK)增8.6%、5.1%。
杂交稻;新品种;评比试验;产量
随着人们对稻米品质要求的提高,选择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已成为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部门的重要课题。2015年在福建省松溪县种子公司的安排下,笔者引进4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并进行了评比试验,观察了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旨在筛选出适合松溪县栽培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设在河东乡大布村进行,土质为壤土,肥力中等且均匀,地势平坦,形状规整,排灌方便,耕作模式为烤烟-晚稻。参试杂交稻品种为“甬优15”、“交源优2号”、“甬优9号”、“甬优17”、“汕优63”(CK)等。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大区对比排列,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各品种统一种植在相邻的3个块田中,其中2块田各种植2个新品种,面积均为350 m2,供观摩鉴评;另1块田作为简比实验田,供考种测产。5个品种各种植133.3 m2,随机排列,试验区四周设置保护行。所有试验田均由1个农户按当地生产习惯,统一方案进行栽培管理。
播插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均一致。6月15日播种,采用湿润育秧方式;7月15日插秧,株行距20.0 cm ×23.0 cm,丛插2粒谷秧,每667 m2施N 11.0 kg、P2O55.0 kg、K2O 10.0 kg,N∶P∶K为1∶0.5∶0.9;7月14日结合耙田施基肥,每667 m2施碳酸氢铵35 kg、过磷酸钙25 kg、氯化钾10.0 kg;7月22日结合中耕除草施分蘖肥,每667 m2施复合肥(16∶16∶16)15 kg;8月17日施穗肥,每667 m2施尿素2.5 kg、氯化钾5.0 kg,齐穗后用2%尿素+0.5%磷酸二氢钾根外喷施,每周喷施1次,连喷2次。做到薄水插秧,深水活棵,浅水促蘖;够苗及时抢晴天烤田,至田裂、露白根时复水,以抑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孕穗,抽穗期保持寸水,成熟期干湿交替、防早衰,以提高结实率和谷粒充实度。于8月15日、9月10日、9月27日各进行1次病虫害防治,共喷3次,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细条病。
观察记载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10月31日各参试品种实割测产66.7 m2,单收、单晒、称重,折算成每667 m2干谷产量。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4个参试新品种的生育期比CK短1~3 d,其中“甬优15”、“甬优9号”生育期最短,为133 d,比CK短3 d,“交源优2号”为134 d,比CK短2 d,“甬优17”为135 d,比CK短1 d。
表1 各参试杂交稻新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2.2 产 量
由表2可知,4个参试新品种中,有3个品种的实产比CK高,其中“甬优17”产量最高,比CK增产8.6%;其次是“甬优9号”,比CK增产5.1%;第3是“甬优15”,比CK增产4.4%;“交源优2号”产量最低,比CK减产3.0%。
表2 各参试杂交稻新品种的产量及其结构比较
2.3 主要性状及抗逆性
由表2可知,4个参试新品种中,株高最高的是“甬优9号”,为122.0 cm,比CK高2.9 cm;最矮的是“交源优2号”,为107.2 cm,比CK矮11.9 cm。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多的是“交源优2号”,为14.24万穗,比CK多0.14万穗;最少的是“甬优17”,为12.07万穗,比CK少2.03万穗。每穗总粒数最多的是“甬优17”,为183.7粒,比CK多51.3粒;最少的是“交源优2号”,为131.5粒,比CK少0.9粒。每穗实粒数最多的是“甬优17”,为146.0粒,比CK多41.7粒;最少的是“交源优2号”,为103.2粒,比CK少1.1粒。结实率最高的是“甬优9号”,为82.6%,比CK高3.8%;最低的是“交源优2号”,为78.5%,比CK低0.3%。4个参试新品种的千粒重均比CK轻。
由表3可知,4个参试新品种均表现为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期耐寒性中等,熟期转色好,未发生倒伏。4个参试
表3 各参试杂交稻新品种的性状比较
品种甬优15交源优2号甬优9号甬优17汕优63(CK)整齐度整齐整齐整齐整齐整齐株型适中适中适中适中适中叶色绿浓绿熟期转色倒伏性落粒性耐寒性绿绿浓绿叶姿中等挺直中等中等挺直长势中等中等中等中等中等好好好好好直直直直直易中易易中中中中中中
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