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2016-12-15 09:01马学强陈祝华陈刚红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石术胆总管开腹

马学强,陈祝华,陈刚红

(诸暨市第一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二,浙江 绍兴 311800)

·经验交流·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马学强,陈祝华,陈刚红

(诸暨市第一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二,浙江 绍兴 31180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行传统开腹取石术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液流变学及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4 h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浆黏度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与术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4 h Ig A、Ig G、Ig M水平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Ig A、Ig G、Ig 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 Ig A、Ig G、Ig M水平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开腹取石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可降低患者血黏度,免疫抑制相对较小。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传统开腹取石术;血液流变学;免疫球蛋白

临床上多采取手术作为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手术方式有腹腔镜取石和传统开腹取石之分[1]。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技术的逐渐纯熟,腹腔镜手术愈来愈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也逐渐取代了传统开腹取石术[2]。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取石效果较好,创伤小、出血量少,而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但目前对患者的其他方面及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却较少[3]。本研究旨在探讨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免疫球蛋白(Ig)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30~77岁,平均(47.35±11.42)岁;单发性结石19例,多发性结石26例;术前伴黄疸11例。另选同期行传统开腹取石术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32~78岁,平均(48.26±10.49)岁;单发性结石22例,多发性结石23例;术前伴黄疸13例。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取石的手术条件;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所有患者自愿加入,且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一般临床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手术方法

两组均取头高脚低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调节CO2气腹压力,采用四孔法,即分别在脐周、腹正中剑突下方右侧约2 cm、腋前线及右肋缘下方腋中线进行穿刺。将胆总管切开后,通过腹腔镜使用取石钳取出结石,若患者胆总管下端结石取石钳不易取出,可通过胆道镜将结石取出,待确认无结石后,将T管于剑突下方置入,缝合后从右肋腋中线穿刺孔处引出。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取石术,取右上腹肋缘下做一斜切口,进行探查取石,然后进行后期处理及留置T管。

1.3观察指标

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72 h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血液流变学包括全血黏度(分别在高切变率、中切变率和低切变率下获得)、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通过MVIS 2035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完成。采用散射比浊法完成血清Ig A、Ig G、Ig M水平的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内比较,通过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4 h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浆黏度均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2 h与术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均降低(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比较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4 h Ig A、Ig G、Ig M水平降低(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g A、Ig G、Ig 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2 h Ig A、Ig G、Ig M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比较

3 讨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因其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取石效果好的特点,常用于临床中胆结石的治疗,尽管如此仍然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创伤,如腹壁的切口、维持较高的腹压、术后腹压迅速下降等造成的缺血再灌注样改变等,这些创伤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4]。手术性创伤,必然对患者血液黏度及免疫状态产生一定影响,创伤越大受到影响越严重,术后并发感染或脓毒血症所致的病死率越高,故需要综合多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5]。

人体血液循环、微循环、血液的流动性及凝固性等均可通过血液流变学情况反映出来,临床上可根据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相应疾病进行预测、诊断、鉴别以及进行针对性治疗[6]。研究发现,手术创伤和疼痛应激使患者术后机体纤维蛋白溶解能力减弱,纤维蛋白浓度增加,导致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加,导致全血黏度增加[7]。近来腹腔镜手术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较为广泛,本研究旨在观察两种手术方式下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浆黏度均明显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2 h,观察组全血黏度高、低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与黄燕金等[16]报道相一致,这表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血黏度影响较小,对血供及微循环的不良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正常情况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当机体遭受手术创伤时,就会引起机体免疫抑制,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明显降低[8]。IgA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IgG,分泌型IgA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9];IgG是血清主要的抗体成分,它在机体免疫中起保护作用,可有效预防一些感染性疾病[10];IgM是是胎儿合成的第一种Ig,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标志物[11]。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降低幅度越大与创伤越严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24 h,Ig A、Ig G、Ig M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g A、Ig G、Ig 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产生的免疫抑制相对较轻,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机体的创伤大,对组织、内分泌系统及相关细胞因子均会产生影响,因此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更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对机体产生的创伤小,血黏度相对较低,对免疫功能的不良影响小,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也更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余伦, 张钧, 焦勇, 等.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1): 59-61, 65.

[2] 彭靖, 马军亮, 郝建华, 等.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 [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5, 27(6): 519-520.

[3] CROAGH D G, DEVONSHIRE D, POH B, et al. Management of CBD stones in patients hav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a private setting in Australia [J]. ANZ J Surg, 2015, 85(1-2): 53-57.

[4] KAMEI H, ISHIBASHI N, NAKAYAMA G, et al. Ultrasound-guided rectus sheath block for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J]. Asian J Endosc Surg, 2015, 8(2): 148-152.

[5] KIM Y K, HAN H S, YOON Y S, et al. Laparoscopic approach for right-sided intrahepatic duct ston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treatment [J]. World J Surg, 2015, 39(5): 1224-1230.

[6] DEMIRBAS B T, GULLUOGLU B M, AKTAN A O. Retained abdominal gallstones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J]. 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 2015, 25(2): 97-99.

[7] PETERSSON U, JOHANSEN D, MONTGOMERY A. 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laser lithotripsy for common bile duct stone clearance [J]. 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 2015, 25(1): 33-36.

[8] RAZIEL A, SAKRAN N, SZOLD A, et al. Concomitant cholecystectomy during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J]. Surg Endosc, 2015, 29(9): 2789-2793.

[9] SHERMAN J L, SHI E W, RANASINGHE N E, et al. Valid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a proposed scoring system to detect retained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in gallstone pancreatitis [J]. Surgery, 2015, 157(6): 1073-1079.

[10] 张卫国, 沈海龙, 陈晓波, 等.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临床分析 [J]. 河北医药, 2015, 37(3): 364-365.

[11] TAN J, TAN Y, CHEN F, et al. Endoscopic or laparoscopic approach for hepatolithiasis in the era of endoscopy in China [J]. Surg Endosc, 2015, 29(1): 154-162.

(本文编辑:鲁翠涛)

R657.4

B

10.11952/j.issn.1007-1954.2016.06.017

2016-06-28

马学强(1975-),男,浙江绍兴人,主治医师。

简介]陈祝华,副主任医师,E-mail:mxqiangdr@163.com。

猜你喜欢
石术胆总管开腹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