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清 石 静 刘 军
优学派电子书包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孙文清 石 静 刘 军
优学派电子书包自问世以来,备受学生家长的关注。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电子书包具有个性化、可移动、按需服务等众多优势。电子书包进入数学教学领域以来,既实现了人们所关注的“随时随地学习”“因材施教”等理想教育理念,又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但任何新兴的产品都具有两面性,本文从电子书包的优缺点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利用电子书包的优势,通过电子书包所能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传统数学教学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因此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下降。电子书包作为新兴的传媒教育方式,以其独特的功能和优势,满足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也提高了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实时性、高效性。
优学派电子书包是集教材、教案、教辅资料和虚拟的电子教育产品于一体的现代化教育载体。它可以对接到全国各个中小学、满足学生各阶段的不同需求。学生通过优学派电子书包的终端进行网上搜索、阅读、讨论、做作业;教师直接在电子书包中制作电子课件、批改学生作业、在线辅导、管理成绩。例如,在“研究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一节课中,学生可以在电子书包中搜索出相应的资源,获取相关数学知识,给出自己的答题思路,上传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组织其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对问题进行梳理、并归纳总结。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完成了“周长与面积的关系”的学习。我们发现,通过优学派电子书包,培养了学生查找资源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分组讨论营造出了积极的课堂环境,增强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电子书包,教师能及时发现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在电子书包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下,资源开放,师生互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发散。
电子书包是对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延续和发展,它弥补了传统纸质课本的不足,但作为电子产品,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查找答案的快捷性与方便性,学生容易对电子书包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助长了学生不动脑思考的懒惰性。例如“探索图形拼接问题”一节课,课堂目的是让学生利用不同图形,拼接成固定的形状,类似于七巧板的拼接。学生只要动脑思考、多动手组合,图形很容易就能拼接出来。但学生习惯于在电子书包中寻找答案,懒于动脑,就会直接上网查看已有的答案模板,养成学生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
1.利用电子书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学派电子书包能结合音频、视频、动态画面等多媒体形式创造出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并通过这些优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课本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的转变。通过电子书包对数学知识点的分析,改变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枯燥的呆板印象。
图1 利用电子书包创造丰富、生动的教学环境
2.利用电子书包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优学派电子书包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记录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学生的成绩变化,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因材施教,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
图2 每一课时下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
3.利用电子书包促进教学理念革新
电子书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之外产生联系。教师可以从电子书包的后台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这能够把“教”与“学”融会贯通,实现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因此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对同一数学题目给出多种解决方案。
4.利用电子书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学生举手回答,因此在答题过程中,只有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环节中,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提问,学生即时给出自己的答案,同时通过电子书包可以看到其他学生的答案,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对典型答案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更加密切的关注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图3 随机抽取、抢答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优学派电子书包创造出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应从学生兴趣入手,正确使用电子书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整体优化的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学派电子书包给传统数学学习方式带来了生机与巨大价值,也希望能通过电子书包给传统数学教学带来变革。
[1] 唐海容.电子书包进课堂利弊初探[J].科学咨询, 2012(3):117-118.
[2] 丁桂芳.从电子书包看传统教辅的数字化转型路径[J].出版广角,2012(8):30-32.
[3] 杨丽娟,王庆环.电子书包,如何背好[N].光明日报,2012-10-12.
[4] 张迪梅.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9):87-89.
孙文清,本科,中教一级。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225527
石静,在读硕士研究生。刘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100048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优学派智慧学习系统的常态化有效教学模式及其区域推进机制研究》(编号:166123410);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电子书包应用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十所电子书包试点学校为例》(编号:CJA1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