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顺生
中国人在日本
文/段顺生
这次日本之旅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人在日本”。
行程的第二天从富士山下来,到御殿场奥特莱斯日本最大的折扣店购物。这里是日本最大的名牌折扣店,坐落于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可眺望富士山,拥有欧风式的建筑外观。聚集了许多日本国内外著名品牌专营店,外国游客日本之旅的必经之地。
我们来到一家美国品牌服装店,一个中国女留学生,一米七的个子,满脸的知识味和青春气息,在国内绝对是人见人爱的那种类型。见了我们立刻上来问好,标准的中国话,清脆甜润。我们会心地笑了,啊,中国人。妹妹直接问,“留学的吧?”她微微一笑,算是认可了。她跟着我们走。妹妹说她是武汉大学退休的,见了中国留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拉近了距离。她说她在东京某个大学留学,已经有两年了。她很独立,不想依靠家里,自己利用休息天、假期来这里打工挣出自己的学费生活费。来日本的中国游客很多,日本人不学外语,也不学汉语,为了生意,他们也想雇我们这样的人来打工。双方互相需要。是的,他们给我们的报酬比一般打工的略高一点,一天大概8000日元。走到童装区,我想给孙女孙子买,她建议我们要买就买三件,这样可能打七折。我们就来来回回地挑选,最后挑了三件,可妹妹不认可,说不急,到别的店多看看再说,如果不如这里,再回来就是了。我们就跟这位中国女大学生道了别。
我连续逛了十来个店,基本不存在语言沟通问题,因为大部分的店都有中国服务人员。他们或是长期打工者,或零时打工的中国留学生,也不乏主管一个店面或一个区的中国人,当然也属于打工。从她们脸上看不出卑微、厌倦、应付、发愁、冷漠等与日本服务文化不协调的任何表情和行为,他们和日本顾员没有什么两样,一样地主动、勤奋、认真、热情、耐烦、敬业。中国人在国内的懒散、应付、冷漠等不良习气在这里一扫而光。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是入乡随俗,还是被环境改变?还是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或者三者兼有之?
从京都到东京的路上,住进东京市郊一家三层数的温泉旅馆。条件相对简陋,一楼大堂很小,导游分好房间,先吃饭。餐厅就在大堂的隔壁,是榻榻米式的。约三十个平方,横着摆三条横矮桌,靠墙竖着摆一条,墙角为导游摆了一个矮方桌三个矮凳。预先摆放好35份饭菜和坐垫。我刚要迈步进去,立即被一个声音叫住:“脱鞋儿,脱鞋儿!”中国话,东北腔。转头看,门口站着一个东北体型的中年汉子,厚胸、宽臂、大脸。接着,厅里面又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脱鞋子儿,进来吃饭呗儿。”儿音特重,一听便知是东北来的一对夫妻。这对夫妻尚未被日本服务文化浸泡薰染和改选过来,浑身上下抖擞着粗糙的东北话,不规范服务用语,毛里毛糙不拘小节的小动作。不过东北人的朴实热情还是很可爱的,为几个不便盘腿打坐的老人换上矮凳,吃饭过程中,给我们添饭加汤倒茶。后来导游司机说不在这里吃,他俩便把那三份菜分给需肚皮大的人。他们告诉我们,房间是榻榻米床,被褥是新洗的,刚晒过的,大家放心用,不要觉得放在地上就不干净。还说榻榻米其实挺好的,相当于睡硬板床,对腰挺好的。还交待说浴盆水管放出的是温泉,泡过后的皮肤挺滑润的。
吃过饭,把行李放到房间,想到外面散步,可下起了雨。那对东北同胞还在忙,女的收拾饭厅,男的收拾大堂。我便和男的聊天。同是中国人,话投机也放得开,问什么说什么,还挺高兴。他说他俩都是沈阳人,国有企业的工人,企业破产,一个熟人介绍到这里。这儿离东京有两小时的车程,来这里住的十有八九是中国团,老板正想雇个中国人“以夷治夷”。阴差阳错地把他俩雇上了。来这里有三年,老板对他们挺信任的,老板偶尔来看看,平时这个店就是他俩打点。其实老板雇他俩也划得来,雇他俩一人一月16万日元(近乎日本15万的最低工资标准),雇日本人每月最少得20多万。就这样他也挺满足,两个人月收入30多万,相当人民币2万元。
日本已经是老龄化国家,人口还在逐年下降,劳动力缺乏是不争的事实。就我这几天看到的,在日本打工的中国人不是个小数字,特别是服务行业,十之八九的店有中国人。不知这个不小的数字中,有多少人有合法的手续,又有多少人没有合法手续。我感觉似乎有一个半公开的劳动力暗流在不停地涌动。
——摘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