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在“反思教学”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2016-12-15 15:28李再湘
教师·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反思教学教研组跨学科

李再湘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思想、经验得以物化,也可以在校本研修中与同伴互为“课程”,互助成长。让教师在“反思教学”中实现自我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 让磨课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练功场

磨课,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磨课的有效性,应深刻反思教学,拒绝“大杂烩”、杜绝专业霸权与急功近利。从什么角度来反思教学,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从什么角度来反思教学,教学反思关注什么?

(1)反思课堂教学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与把握是否正确。

(2)反思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否有趣味性、挑战性,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3)反思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堂表现)或解题方法、解题结果的生成与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是否合理有效,特别是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是否机智。

(4)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得当,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5)反思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否有效,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6)反思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精神。

(二)教学反思要追求有效性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的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反思的意义,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其中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1. 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的”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的理性思考。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不仅应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可以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学反思,“思”之要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

一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

三思:“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意外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四思:“缺失”在何处?上完一节课后,教师总会感慨课堂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哪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

五思:“效果”如何?每一节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学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3. 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有价值还需要思之有“据”。这里的“据”是优质教育的要求。优质教育来源于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的来源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一据: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二据:学生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三据: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从细节上讲,一堂课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学生参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较好等,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将它记录下来,作为有效反思的依据。

二、通过跨学科教研提升校本教研高度

在校本教研中进行跨学科教研活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多元化的组织建设

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分科教研组之间建立关联,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创造沟通的机会。关联的方式有:相近关联,将性质相近的学科教研组关联在一起;对比与互补关联,在性质差异较大的学科教研组之间建立教研关系;研究专题关联,学校在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统筹安排教研专题,为各科教研组拟定相同的选题。其次,可以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教研组,实现各学科平等、均衡、同步发展。综合教研组可以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成立教研组。二是确立若干研究专题或校本小课题,每个专题或小课题将一部分各学科的教师聚集到一起,共同开展研究,形成专题教研组。这样,各学科能够相互协调,保持同步,共同达到某一研究高度。

(二)多视角的教学设计

跨学科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备课的优越性发挥得更好,由于众多“门外汉”的参与,其视野与思维空间远比同学科的集体备课开阔。让其他学科的教师带着新异的目光,从截然不同的视角去关照和审视所备学科,多个视角的碰撞与交汇会生成创造性的设计,使得集体备课由“取众人之长”,上升到“取众科之长”。

(三)多渠道的资源共享

听课评课是常规教研活动最主要的形式。在跨学科听课中,资源的获取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渠道,而可以具有广泛选择性,拥有更多的学科渠道。这样,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远非同学科听课可比。教师只有坚持长期的跨学科听课,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学科教学积累丰富而全面的资源储备。

(四)多内涵的专业发展

当前,仅仅追求在某一学科领域成为名师的教师已经不再是合格的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内涵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由单一趋向综合。因而,校本培训也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师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上,我们应该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多内涵发展,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的个人素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反思教学教研组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读、问、讲、练、思”五环节的有效渗透
反思教学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