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友玺
很多人怕学语文,认为最难学的莫过于语文。其实不然,语文学习很简单,把握了“阅读”二字一切问题都会解决。且不说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可见,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多么重要。
可是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实在令人堪忧。据统计,“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这跟我国传统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地位很不相符。读书,这个精神发展阶梯在我国正在逐渐被边缘化。徐升国认为:“国家应该把阅读当做一项国家战略,早日设立国家读书节和国家阅读基金。”其实在国外,阅读早就被当做“总统工程”来进行,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由元首、王室出面倡导阅读。可见我们要想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推动阅读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国民现状如此,我们体校学生的阅读现状呢?更是让人忧心忡忡。我们学生要么不读书,要么阅读的就是网络悬疑小说,或者俗烂的街边小册子,里面充斥着的是玄幻、情色、血腥、惊悚……这些阅读不仅不能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甚至还起到了反作用,易让他们“三观”不正。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引导我们的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阅读已势在必行了。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设想。
一、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的学生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对阅读没有兴趣,所以激发兴趣是首要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就是兴趣的重要性。那如何激趣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一是以“讲”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一些中外仁人志士阅读成才的故事,或者借用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成语故事,使学生了解阅读的魅力,激发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和兴趣。二是巧用教材内容推荐书目,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选用了我国四大名著的节选文段,我便以此为契机,将这些片段绘声绘色地讲解出来,并对情节和人物稍作拓展。学生好奇心强,想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时候就强力推荐他们“预知后事如何,且看小说原著。”上完这个单元,有些学生就买来四大名著开始看起来,以后基本上每篇课文上完我都会推荐一些与之相关联的书籍给学生阅读,这可以说是引导学生顺藤摸瓜,效果还不错。如上完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后,我推荐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笑面人》,在推荐的时候将故事梗概作了简单讲述,很多学生学课文没兴趣,但是听故事简述的时候很感兴趣,还急着让我讲更多,这时候就提出了阅读要求。我看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可见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激趣法宝。
二、教给阅读方法
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接着就要教给他们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我们不能随便拿到任何一本书就从头读到尾,这不叫有效阅读,对于不同的书,读法不一样,“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要咀嚼消化”——这是培根在《谈读书》中的建议。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面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有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也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我提倡读书要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读过的书要留下痕迹,圈圈点点,或者加注旁批,写点心得感受都行。读过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还要展开讨论交流。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我试图引导学生结合这三方面,很好地完成高效阅读。相信当学生每次阅读都能有所得的时候,他就会和陶渊明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了。
三、选择优秀读物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重要,可是选择优秀读物更重要。有一种说法“开卷有益”,很多人以为只要看书就肯定是有益的,其实盲目开卷就未必了。英国作家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所以,每天读一本好书,就如同结交一位君子;每天读一本坏书,就如同遇到一位小人。因而读书是要学会取舍的。每次看到学生读一些没品位的书,我都会及时制止,提出忠告,告诉他们,如果读一本坏书还不如不读书,它不仅浪费了你的时间,还可能危害你的思想、影响你的性格。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我上《谈读书》这一课的时候对学生进一步进行了引导,提高他们对“读好书”重要性的认识。我还常常把自己家中的书籍借给爱读书的学生阅读,以示对他们好读书的鼓励和支持。如何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呢?应讲究几个原则:一是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可读性原则;二是倡导阅读大家作品、经典作品的原则;三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推荐原则。如此慢慢把学生带进书海,带进知识的殿堂。
此外,阅读之余,我们可以开展一些阅读交流会,让学生互相推荐好书,交流学习读书经验,真正让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那时候,在语文学习上,学生不仅成绩提高了,我们语文老师也闲了、乐了。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