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发展
——关于城市计算与文化传承研究团队的建设

2016-12-15 14:56周成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规划研究文化

周成虎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传承与发展
——关于城市计算与文化传承研究团队的建设

周成虎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面向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城市研究也将迈入新的阶段。文、理、工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城市计算为依托,以文化传承为着力点,建设城市计算与文化传承研究团队。作为科研团队,首先要有好的方向,提出“文化资产”的概念。围绕文化资产价值评估,立足未来城市是一个动态的流空间的特性,深入研究流空间的物质载体——交通,将其与精神层面的载体——文脉相结合,构建城市研究新领域。其次,团队建设要有工作制度体系,要有创新机制,任务制是最重要的工作体制,并建立创新机制,用创意创新带动团队发展,改变以往自上而下实施规划任务的做法,倡导自下而上的工作机制,团队成员每人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任务清单的形式往上组合,协调,再确定。

城市计算;文化传承;任务制;流空间;文化资产

今天我们研讨会的主题是城市计算与文化传承。首先,我们为什么要组建城市计算与文化传承研究团队?为什么要做城市研究?如果关注“十三五”国家规划就会知道,在未来“十三五”的五年期间,我们有1亿人要在城市落户。也就是每年要建一个大上海,这是中国的现状,而且这个现状会持续下去,一直持续到2020年,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开展城市研究是非常好的研究方向,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对城市生活有切身感受:在感受到城市高度的物质文明、高度的精神文明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出行、雾霾等城市问题。城市化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第一是要培养带动发展的增长极。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普遍开花,必须有增长极,也就是有重点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扩大城市容量和生存空间,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第二是推进产业经济带发展,改善产业发展的生产环境。

在国家层面,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城镇化是什么?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如果说以前的城镇化是以造房子为核心的城镇化,那么从现在开始即使是造房子,也要体现出为人造房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这是“十三五”的巨大改变,要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的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要与城市居民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会牵涉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比如压力,任何人最初从农村进入城市时,都能深刻感受到一种压迫感,特别是进入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压力会更大,也就是现在社会上广泛讨论的“当北漂的压力”。值得肯定的是,今后要实施城乡居民居住证制度,也就是说以后没有城市人、乡下人的概念,只有居住地概念。

众所周知,城市是人流、物流、信息流及能量流等高度交融的地方。从学科来讲,城市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体系,绝对不是哪一个学科单独能做的,是所有学科共同研究和关注的主题。所以,为了做好这个主题,多学科交融的主线就一定要落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这与首都北京提出的文化、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模式一脉相承。

1997年Costanza在《Nature》上发表的《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评估》(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一文,导致了当今世界对生态资产的认识。但是,至今还没有发现关于文化资产的重量级的科学文章。生态是资产,文化更是资产。以拍卖行拍卖艺术品为例,一件雕塑品、一幅书画作品、一件瓷器等可以卖到1亿美金,有的甚至更高,难道能认为它没有价值吗?过去我们造城的时候把很多老的建筑全都推翻掉了,古旧的门槛、建筑的飞檐、石雕等,没有人去考虑值多少钱。我们是不是可以一起来算一算北京市各区的文化资产是多少?如果要把它们拆了,谁来付这个钱?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借鉴生态资产的概念做做文化资产?能做文化资产就能做文化传承与创新,最重要的是要传承下去。

在“十三五”规划中专门有一段论述促进文化创新产业。总体而言,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要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还要和工科结合在一起,通过城市计算与文化传承创新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多学科融合。当然,对于研究团队而言,不能什么都做,近期应该集中力量在某些方面力争实现突破。

第一,重点开展城市交通研究。为什么第一要抓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对于城市而言,首要的是物质流动,过去我们做规划的时候是讲静态空间,就是讲平面空间的概念,这个空间是不动的,而未来的空间是动态的流空间。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家可以想象未来的城市就是一个流空间。所有的货物都在路上流动,没有仓储,更确切地讲,是从固定的仓储变成了流动的仓储。人除了晚上回家睡觉、白天上班以外,算起来大约每人每天二三个小时是在路上的,这就是一个流空间,更不要说我们日常所用的电、水都是流动的。面对未来,我们是在流空间中去做工作的。流空间的物质载体是交通,而精神层面的载体就是文脉。因此,我们首先要抓好交通概念,抓好了交通,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可以抓住城市的文脉了。

第二,抓好城乡文化研究。我们地处京津冀,京津冀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以一个区为案例做好文化传承,将自然、社会人文和技术相结合,评估和计算北京市以及各个区,亦或是各个标准地块的文化价值,或者把全球的文化价值算出来,形成文化价值的概念、评价理论与方法,这是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

方向确定后,接下来是我们怎么去做。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共同组成文化传承与城市计算研究工作团队。做一件事一定要有想法,乔布斯在做苹果系统时,他的第一款计算机Apple Lisa,是他女儿的名字。我们这个团体有文化,有创意,要把团体的名字取好,这个名字一定要带有一种传承精神,如果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生的孩子们都不去努力,还有谁去努力呢?我常常讲,90后的孩子们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是追求梦想、追求完美的一代。对于年轻一代来讲,你们现在不需要为找工作而奋斗,你们需要的是为追求自己完美的人生去奋斗。创新创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而在一个研究团队中,合作并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奠定自己的科研方向与地位,对自己而言就是一种完美的人生奋斗目标。

第三,关于工作制度体系。人要有目标,有了目标之后就得有实现目标的措施。对于我们这个研究团队来讲,我希望成立工作组。有了工作组就有了团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老师带几个学生,那不叫团队,那叫师徒关系。最近国家提出要建立中国新型的师徒关系。建立一个新型的师徒关系体系,也就是把工厂的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的文脉接起来,所以,一定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科研体系。如果没有工作组,是不可能发展的,中国凡是有成就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工作组里。如胰岛素,是中国人首批研究出来的,对全球人类是有巨大贡献的,但因为诺贝尔奖规定只推荐个人,所以没有进行申请的工作。但可以看出,凡是做出成绩的研究成果都是有团队的,团队成员从不同角度做起并相互合作,最终能推进重大发现的产生。所以,我想我们首先要建立团队,团队成员可以自由组合,不一定固定,但要以任务为核心,是一个任务制。如果一个团队在一定时间之内不给自己定任务,那就白建了。因此,我建议一定要在团队中实施任务制,要让每一个人知道这一周要干什么,而且可考核,可检查。三年做一个整体规划,一人出一篇文章。有的人说我为什么不能一年写一篇呢?我们写第一篇文章是很难的,但大家只要努力就能做出来。任务制度一定要达到,任务制度是工作制度体系的最重要部分。

各工作组长的职责是什么?工作组长就是要抓任务。如果一个工作组这一个月没有任务,那这个工作组就要解散了。所以,我建议我们的任务最好是以周为基本单元,哪怕这周整理数据,到外面考察,带两个学生进行讨论……这些都是任务,但一定要以任务清单的形式落实任务制。

第四,要建立创新机制。我们的主体是学校和科研院所,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学生。现在的学生跟以前的学生不一样,现在的学生太聪明。我们怎么才能让学生把他们的聪明劲儿发挥起来?国家都在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学生们折腾起来?批点小的经费,哪怕一个人200块钱,就是一个小的创意,有什么好的想法提出来,作为任务清单。假如每个组每一年都有2个好想法,我们50个人分成10个组,几年就有一批好想法,如果这些想法都得到了落实,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有一篇短文,写的是现在美国最有名的三大创意公司叫UAT,Uber,Airbnb,都是出租公共资源的,还有一个Tesla,是颠覆性创意,到现在还在亏本,2014年亏本达1.99亿美元,但大家知道他的评估价格是多少?217亿美金,这就是创意的价值。我们现在的创意不够,所以要靠大众去创新。如果没有创意,我们从最初就已经做不下去了。怎么能够让工作组的创新机制建立起来?如果各位老师天天在这教课,教课完了回去看看书,不去思考,大家就创意不了。所以,我们这个团队如何将创新机制建立起来,用创意创新带动团队发展,这样才能把文化传承与城市计算推下去,这是我希望大家重点去思考的问题。

第五,关于个人的人生规划。大家有没有给自己做过人生规划?我希望到这个团队的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做一个5年、10年的规划出来,千万不要想二三年就能做成功,不可能的。我建议我们团队慢慢来,我不确定能否带队带到底,但是我这两年一定会努力做这件事。我希望大家用这段时间思考我们每个人的规划是什么?以前的规划是自上而下,上面有事情了,就把任务分解下去,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应该是下面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往上组合,然后协调,再确定。在文化传承与城市计算整体大方向下面,我们具体的方向是什么?如果不能把每个人的具体规划和想法落实到整个团队里去,就还是空的。就像我们今天开会一样,如果之前每个人都有想法,并能在会前整理出来,那今天的会上就可以重点讨论这些想法。所以,我想下次的会是在有了个人规划以后,做一个团队的创新创意清单。如果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为清单做贡献,那我们团队就有100个想法,如果前3项是最好的,那我们就优先重点支持。这也不是我的创新想法,大家可以看看Google,它就是这么干的,Google每天都有一个创新项目在发展,说清楚了再支持。

我希望我们也有这么一种结合个人规划的创新奖励机制,设置清单奖励,把我们团队的创意清单列出来,这样有更多人参与。让它简单、实用、功利化一点,也可以多一些长远计划,把近期任务和中长期的目标结合起来,不能只想今天不想明天,也不能只想明天,不干今天。

最后,我希望大家协同把这项事业做好,希望为我们的大学发展做点儿贡献,也希望为我们自己的学科发展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 李亚青)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Team on Urban Computing and Cultural Inheritage

ZHOU Cheng-hu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In the coming 13th five-year plan, the study of Chinese cities will be entering a new phase. With the multi-discipline cross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science, engineering, relying on the city as the focus of cultural inheritage, research teams on urban computing and cultural inheritage will be established. As a research team, the first priority is to have a good direction, and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assets”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value of cultural assets, the future city is a dynamic feature of the flow space, which is a new area of urban research. Secondly, work system and innovation mechanism are needed for team construction, and the task is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system.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so that the team can be driven by the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eanwhile, the top-down implementation of planning tasks will be changed and the bottom-up work mechanism can be promoted, thus team members can put forward their own ideas in the form of a task list and finally determined after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ion.

Urban computing;Cultural inheritage;Task list;Flow space; Cultural assets

10.16255/j.cnki.ldxbz.2016.01.001

2015-11-30

F 299.2

A

1005- 0310(2016)01- 0001- 04

本文根据周成虎院士在2015年11月14日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计算与文化传承科研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而成,经本人审阅。

猜你喜欢
规划研究文化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
规划·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