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李嘉庆
随着部队体制变革与发展,职业技术士官人才培养的标准与要求也与时俱进。如何破解新时期下士官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困局,是摆在部队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拍摄取证专业为切入点,就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在理念认知、学科体系等方面寻求理论突破,深化课题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拍摄取证专业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特点
拍摄取证专业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教育主体的差异性、教育目标的专属性以及教育手段的科学实践性。
1.教育主体的差异性
拍摄取证专业面对的教育主体是来自全国各边防总队的士官学员群体,他们生活工作地域差异大、学历层次不同、年龄结构跨度大、入伍前社会成分多元化。这些差异化因素为拍摄取证专业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满足职业技术教育士官人才培养的统一标准,同时又需要兼顾学员之间的差异化发展诉求;既要保证军校教学秩序的严格规范,又必须针对不同生源群体有的放矢地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和行政管理工作。因此,教学体系建设必须满足教育主体差异化的基本要求。
2.教育目标的专属性
拍摄取证专业教育服务对象的单一性以及所培养技能的专业性构成了教育目标的专属性。教育服务对象与普通院校有着根本区别,普通院校人才出口方向广,就业渠道多,拍摄取证专业教育服务对象针对公安边防部队,学员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必须具有合格的军事素养。这决定了拍摄取证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聚焦部队实际,以提升部队综合战斗力为施教的根本标准,以执法业务、新闻报道、部队文化宣传等领域为应用导向,有的放矢地开展摄影、摄像等专业技能培养,实现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人才运用的无缝对接。
3.教育手段的科学实践性
拍摄取证专业是部队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成的重要一环,与通识教育、高等学历教育有着本质区别,与学历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理论的掌握不同。职业技术教育注重技能习得与技术培养,突出强调人才的实践技能与实操水平,在教育手段上呈现出实践性、技术指导性、理论牵引性等特点;在课程形式上以小团体教学、任务趋导式教学、点对点教学等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上述模式与传统理论传授教学模式相比更加富于多元性、实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
二、拍摄取证专业建设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拍摄取证专业由于建设起步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欠缺,目前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当前或将来一段时期内或成为制约专业建设发展的瓶颈。
1.专业培养方向与部队实际需求存在现实差距
首先,拍摄取证专业学员毕业后进入基层部队由于缺乏执法办案的资质,通常不会安排到相应执法取证岗位进行工作,因此仅仅具备技术性岗位任职能力并不能满足执法取证资格性岗位要求,这使得对口专业人才流失,有限的教育资源被大量浪费。
其次,边防基层单位如边防派出所或边防检查站等通常不设有相应的执法取证士官岗位,对口专业岗位只在支队级单位才配置少数,并且岗位编制往往挪作他用。因此拍摄取证专业士官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少,对拍摄取证专业人数规模应当结合实际需求加以限制。
2.个体发展诉求与当前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定矛盾
拍摄取证专业教学质量与学员学习动机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员针对专业技术教育所表现出的发展诉求,一方面是满足个性化兴趣爱好的培养与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个体晋升发展谋求专业技术优势和综合能力储备。
然而现行教学内容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书本上、课堂里,教学方法陈旧老套,教学模式单一古板,教员不能有效通过课程挖掘学员潜在学习兴趣点。与此同时,由于学员理论学习能力有限,学员谋求自身专业技术能力优势的动力尚显不足。
3.教学实践与应用实际相脱节
按照职业技术教育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的要求,拍摄取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基本符合标准,但具体开展的实践课程与部队应用实际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是开展的实践课程内容单一,以拍摄技术课程为例,实践课程只注重拍摄技法的掌握,而忽略了图片发布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在部队实际工作中,拍摄采集完成后还需进行图片的编辑发布,这是基本的工作流程,而实践教学中只注重拍摄技法,其教学成果并不能满足部队的实际需要。
另外,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实践联系,以新闻写作和摄影技术课程为例,新闻写作课程在实践环节缺少对图片新闻写作训练,而摄影技术课程实践环节相应也缺少对新闻性摄影的实训课程。而在实际工作中,两方面专业实践技能的熟练掌握与协同运用是完成部队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拍摄取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本课题为破解以上三方面问题,展开了细致科学的研究论证,以期通过三个重要方面对拍摄取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为专业建设提供较为科学的发展建设思路。
1.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调整
加快推进拍摄取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是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的核心手段,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布建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基于上述两点,本课题确立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模式,突出人才培养方案在引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突出专业特色,打造学科品牌。从信息传播学以及新闻学的角度出发,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多媒体的普及应用让信息传播快速进入读图时代。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金元蒲认为:“读图时代与我们现代社会的巨大变化相关,以前,文字是占据主导地位获取知识的方式,现在视觉图像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相比传统文字信息传播与现代视频信息传播,图片信息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可读性、便捷性,其传播效率更高、传播范围更广,因此加强摄影技能培养的现实意义更为重大。
因此,笔者认为应当以《摄影技术》《应用摄影》课程为牵引,建设以摄影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群体系,同时更加突出专业基础课程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基础核心作用。冯哲在《利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推进职业素质教育——浅谈多媒体技术专业<摄影基础>课的教学》中指出:“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阶段,有目的地强化、深化职业素质教育,无疑是推进职业素质教育最好的时机,更是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作用的有效途径。”该课题提出的核心课群体系建设思路在冯哲等学者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创新。
根据拍摄取证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表所示,拍摄取证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主要由核心主干课程与核心支撑课程组成。
核心主干课程是指能够支撑专业培养目标,最能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对学员最有价值,学员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课程。课程贯穿学员在校学习的三个学期,是专业特色代表课程,也是重点打造的学科品牌,其课程针对性培养的拍摄技能是拍摄取证专业士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支撑课程是对核心主干课程的补充和完善,以使整个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符合部队工作的全面需要,补齐在信息采集方面摄像技术的应用掌握,同时强化在信息发布方面多平台应用实践技能的学习。使学员在校期间能够有效形成以拍摄技术为主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全面增强和提升学员部队岗位竞职能力和专业建设发展水平。
第二,精准锁定需求,严控教学质量。拍摄取证专业必须认清专业人才出口方向以及人才需求规模,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体系建设,才能够保证课程体系调整取得实效。
根据调研情况,基层一线单位基本不设有拍摄技术士官岗位,而与拍摄取证相关的专业技术岗位只在支队级以上机关设有,并且岗位较少,对于士官专业能力素质要求较高。这一现实情况要求拍摄取证专业必须走精兵之路,使输送到部队的专业人才能够完全被吸纳,同时在培养质量上满足部队工作的专业化需要。
教学质量体系建设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落实。一是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书本教条、本本主义,努力探索工学研一体实践化兴教之路;二是提升师资力量,加强师资人才引进,整合现有师资队伍,努力形成教研合力,有效提升核心课程教学水平;三是采取小班制教学模式,班级规模不超过30人,实现现有教学资源的全面覆盖,充分保障指导性实践教学取得实效;四是优化考评标准,破除唯分论的考评主导思想,健全以教学活动、课堂成绩以及期末考试三方面综合表现为指导原则的考评体系。
第三,拓展实训教学,延伸课外环节。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特点是突出学员主体性、能力训练全面性、实施格局开放性、激发学员创造性,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是针对学员专业技能所开展的实践性教学。这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教学中的质与量都是决胜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按照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实践课程不少于课时总量的60%来算,进行专业课程实训学时不超过900小时。单就摄影技术而言,课程中开展专业实训学时不超过300小时,远远不能满足技能熟练掌握所需时间。
因此,原有课堂中的实训环节必须向课外延伸,实施以具体教学活动为牵引的课外实践教学,利用下午课后、晚自习以及周末时间,采取多批次、小批量的实训教学方法,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延伸活动,以此补充课堂实践教学量严重不足的问题。鉴于此,应当将课外实践教学延伸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确立其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2.建设“两基一场”教育实践平台
在教学硬件方面,着力实施“两基一场”教育工程,以实训室建设为重点布建“校内实训基地”,以高校教学资源共享为纽带联建“校外实训基地”,以部队实践调研反馈为牵引搭建“部队练兵场”。最终搭建形成校、军、地三方的教育实践综合性平台,为拍摄取证专业学员的发展创造良好实训教学条件。
第一,布建“校内实训基地”夯实专业基础。拍摄取证专业将以非线性编辑室、模拟案发实训室、多功能实训厅等教学资源为依托拓展校内实训教育平台,借助其他专业优势,共享计算机机房、模拟指挥中心等实训资源,实现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化、全面化、深入化的现实要求。
第二,联建“校外实训基地”提升专业应用能力。拍摄取证专业为充分满足时代快速发展变革下对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保证学科建设处于领先位置,必须加强与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金萌等在《地方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对军队士官职业及时教育课程建设的启示》一文中指出:“军队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建设只有广泛地借鉴高职高专教育同类课程建设的教学成果和成功经验,不断更新理念、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改善管理、追求实效,不断优化整合资源,才能逐步形成较强的自身特色。”
因此,需鼓励专业学员走出校门,与地方高校专业学生一道,共同开展一系列专业教学活动和技能竞赛,充分借鉴学习地方高校的教育优势,并且邀请地方专家学者赴课指导入校讲座,才能有效提升专业办学层次和教育水平。
第三,引建“部队练兵场”检验教育水平与教学成效。利用第四学期学员部队实习的机会,引导建立“部队练兵场”这一重要实践教育平台,通过安排实习任务,开展部队调研等活动,充分检验学员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效,真实反馈专业教育水平以及存在的教学短板,将“部队练兵场”作为专业建设的试金石,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专业培养体系建设。
3.打造两支教育发展核心团队
专业的师资力量团队与学员教学骨干队伍是拍摄取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两支重要力量,师资力量建设是影响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学骨干队伍建设是保障专业士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两者必须协同发展,相互带动,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要发展专业师资力量团队,构建第一梯次核心。师资力量团队居于教学管理体系塔尖位置,其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体系质量,因此须要强化三个方面工作。第一,形成现有专业师资团队教研合力,整合教员教学专业知识技能,统筹课程设置,专业核心重点课程可由多名教员共同执教,打破教员之间因教学专业差距较大产生的教学壁垒,形成强大教研合力。第二,对于师资人才的引入要向高水平专业化看齐,避除非专业教员进入专业教职岗位,注重考察教员专业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水平。第三,建设各专业方向重点师资人才,加强专业方向建设,突出各专业方向领军师资人才在专业建设上所发挥的核心作用,建立专业方向重点师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专业教员积极进行专业深造和实践调研。
除此之外,培养专业学员教学骨干队伍,构建第二梯次核心。学员教学骨干团队在教学管理体系中,是联接教员与普通学员的重要桥梁,也是引领教学质量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学员教学骨干队伍在实践课堂上的主体性、独立性以及创造性。
首先,学员教学骨干群体由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学习积极性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作用明显,该群体的教育质量是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赢得部队对拍摄取证专业技术教育支持与认可的关键因素。将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到学员教学骨干队伍建设,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专业教育成效。
同时,学员教学骨干队伍在教学管理中充当了“小教员”的角色,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实训教学中,梯次化实训教学方法,可以极大提升实践教学成效,夯实实践教育基础。
四、小结
该课题以拍摄取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方向,聚焦部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动态,对职业技术教育特点和专业发展困境进行科学归纳,提出了构建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设想,为拍摄取证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借鉴,同时也为部队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发展贡献了理论研究思路。
(作者单位: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