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红
(南华工商学院信息工程与商务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507)
·研究报告·
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
凌 红
(南华工商学院信息工程与商务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507)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面临资源与环境的严峻挑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成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广东省为例,探讨在低碳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低排放、低污染、低投入、低能耗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低碳经济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挖掘制约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几点问题,如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森林生态系统脆弱、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素质偏低、农业科技含量低,转化成果速度慢等。明确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过程中的选择途径有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生态农业经济、有机农业经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经济。并提出建立低碳能源结构、建立低碳的生产结构、实施低碳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长效机制,旨在为其他相似地区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过程中如何选择路径提供参考。
广东省 低碳经济 发展方式 循环农业 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是建立在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与发展观念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1-2]。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量农药、化肥、地膜等高危污染物流向土壤、空气及湖泊,农村工业“三废”(废渣、废气、废水)及畜禽粪便不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导致碳排放不断增加,农村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威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建设美丽农村”的理念,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就需要从过去传统的一味追求产量与粗放式经营向质量与数量并重进行转变,走出一条低能耗、低污染、产品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3]。而在此节点上发展低碳农业尤为重要。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想,最后在其他各国广泛传播; 而1991年国际粮农组织明确了今后农业发展应以保护环境、促进增长及保障供给三大目标为核心,逐步推进农业向信息化、低碳化、现代化进行转变[4]。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农作物产量逐渐增加、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还面临着土壤、水体污染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素质偏低,科技成果转化较慢的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想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化,从而实现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文以广东为例,阐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制约着农业发展。
1.1 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随时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严重,根据广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2010年广东省耕地面积为252.6万hm2,耕地保有量309.0万hm2,这比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52.0万hm2, 2010~2014年,随着广东省政府实施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后,耕地面积被占用现象有所减轻,但每年仍然有一些耕地被占用,同时随着工业的污染,优质耕地资源也在不断减少,以及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广东省耕地保护形式面临极大挑战。
1.2 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工业化建设与人口的增加,广东省“三废”含量明显增加,农田污染面积逐渐扩大,根据广东省土壤和生态研究所对城区土壤金属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佛山、韶关、汕头、广州等地土壤重金属存在严重超标。同时,近年来,广东省化肥用量持续增加, 2012年全省化肥与农药用量比2002年分别高出2.13倍与1.95倍,化肥用量由305kg/hm2增加到765kg/hm2,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均高于发达国家与全国水平。此外,畜禽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农村处理工艺落后,很多粪尿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农田与河流,给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
1.3 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素质偏低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农村人口受教育情况显示,目前农村劳动力人口80%以上的文化水平在初中或初中以下,拥有大学或大专学历的还不足5%,此外,由于受到城镇化建设影响,大量农村青壮年纷纷进城务工,农村仅剩下妇女、儿童及老人,这些劳动力思想保守,文化程度低,对新鲜技术、设备接受较慢,严重阻碍了现代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1.4 农业科技含量低,转化成果速度慢
农业科技含量低,创新性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高,广东省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贡献率为8%,低于国内农业发达省份与世界水平。同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推广能力较弱,据广东省科技局统计, 2013年广东省农业科技成果有54项,但只有不足1/3的成果被利用,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广东省农业的快速发展。
从经济发展规律上看,只有一个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进入到中高速增长期(工业化中期)时,农业增长方式才具有转变的可能性。因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到工业化中期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地位,此时才能为传统农业提供先进的机械设备及技术。同时由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也解决了落后的基础设施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制约,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与农业经济有效运转,这为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可能。
目前,广东省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 2014年全省GDP总值为67 792亿元,人均GDP为63 688元,高于全国水平。而农业在GDP比重也与中等发达国家接近,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7.5%,市场对农产品需求数量有所降低,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增高。城镇人口比重与非农就业比重逐步增高,面对农村劳动力减少的现实与满足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就必须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产能入手,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日益增长非农业人口对粮食质量及安全的矛盾,因为从国家形式及广东省发展的客观要求,广东省已经具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条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途径。
3.1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我国人口多,耕地面积少,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要依靠现有农业资源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同时还能促进经济发展,那就必然要告别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向新型农业经济循环模式进发,要按照“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发展原则[5],不断推进节水、节能,制定资源回收利用机制,加强对资源的再利用,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从而形成良性的节约生产模式。广东省应该结合地区资源优势,通过发展“农业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从而实现了自然与经济的协调与统一,真正使农业生产朝着低排放、高效率、低资源的方向发展。因此,广东省应该着力发展循环农业,这也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进行转变,从而解决广东省农业资源短缺的问题。
3.2 着力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经济学与生态学的原理,使用高科技的农业技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体系,从而形成良性的农业生产循环方式。目前,广东农业虽然处于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农业工业化时期,但资源短缺及农业产出数量与质量使得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因此,要想发展低碳农业,必须解决好农业生态合理化的问题。生态农业的建设主要是通过设计与合理评价,选择一种合适自身的生态发展模式。而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与沙漠化,同时减少洪涝灾害; 提高生产效率与土地利用率; 同时可以扩宽农民就业渠道与增收途径,打破贸易壁垒,增加农产品出口,增强竞争优势[6~7]。
3.3 发展有机农业
土壤是一个巨大的储碳库,通过发展有机农业使土壤进行固碳,这样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机农业主要是以自然规律与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在农业生产中不施用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通过使用一些生物型及植物源农药来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也可以利用农业法,如广东省应建立合理的农作物轮作制度,通过施用腐熟畜禽粪尿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方式进行土壤培肥、保肥保墒等作用,实现区域的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有机农业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发展有机农业一方面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减少环境带来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加快脆弱地区以及生态敏感区的生态治理,尤其是对于防止水土流失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有机农业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发展有机生产可以带动更多人进行就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此外,有机产品也符合全球化市场需求,增加贸易产值,为农民增加更多的收益。
3.4 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应该横向与纵向双向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积极开发休闲、生产、生态于一体化的多功能观光农业。农业除了正常的保障供给功能外,还有旅游观光与生态保护等诸多功能,而都市农业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是一种良好的农业发展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压力大的社会问题。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不但可以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同时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对文化的需求,是农业与旅游业深度结合的综合产业。如佛山市南海里水的万顷园艺世界,每逢周末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留连在园艺世界的花海里,或拍照取景,或游玩嬉戏。这里以名优花卉、苗木、观赏鱼作为主导产业,发挥产业聚集效应,逐步建成集生产示范、交易展销、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因此,广东省各地区应根据《关于开展2014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粤农[2014]234号)的有关要求,积极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农业观光景区及生态产业园区,以带动周边地区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发展,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图1 “四位一体”循环模式
4.1 建立低碳能源结构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一些不可再生资源消耗越来越多,因此对于新型可再生资源,如沼气、太阳能、地热能等开发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广东省一些农村,农民生活用能仍然依靠焚烧秸秆、柴草进行,这种方式能量转化率较低,通常只有10%~15%,同时还对环境产生很大污染,也浪费了很多农村能源,可以借鉴其他农业发达省份的先进做法来逐步引导农民转变这种落后能源利用的观念。如辽宁省在农村能源开发利用中开发的“四位一体”农村沼气项目(图1)[8],是一种低碳、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
图1模式主要是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养殖、种植、生产沼气及积肥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据相关报道,这种“四位一体”模式可实现每年产沼气350 m3,提供沼肥18 m3,年出栏生猪10~15头,可以生产蔬菜1 000kg,带动农户年纯收入8 000元左右。这个项目每年可以开发能源相当280万t标准煤,保护林地面积80万hm2,出栏猪390万头,产生沼气1.5亿m3,反季节水果与蔬菜5.8亿kg,增加农民收入20亿元。
4.2 建立低碳的生产结构
(1)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合理利用土地结构。如大豆、菜豆等豆科作物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但目前,由于受到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大豆整体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产量也出现萎靡。因此,一方面需要改良大豆与培训新型大豆优质品种,提高我国大豆的竞争能力与水平; 另一方面政府应给予种植大豆更高的资金补贴与政策支持,以促进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并支持与引导加工企业利用国产的大豆进行加工。
(2)严格控制草场的载畜量,确定合理的畜群结构。近年来,我国草场的单位面积畜载量较大,超载过牧现象十分严重,加剧了土地退化、草原沙化的速度,影响草原牧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必须科学核定单位面积草场载畜量,积极推进围栏放牧、轮区放牧,改变传统的散养模式,使得草原能够逐渐恢复环境,推进牧业可持续发展。
(3)规划好农村工业布局,建立低排放的工业产业结构。首先要建立废弃物集中处理区,来对工业“三废”与农业废弃物进行统一处理,改变过去“村村冒烟”传统格局。其次在进行招商引资过程中,落地项目一定是低污染、低能耗的项目,对于污染大的项目坚决不予引进,以确保农村的自然景观与环境不被破坏[9]。
4.3 实施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主要涉及石化、建筑、电力、交通、交通等部门与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利用等多领域开发的防治温室气体过度排放的新技术。主要包括3个种类:(1)无碳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指的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近10年中,世界太阳能产量年增长35%,我国增长24%。(2)减碳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指高排放、高能耗领域中的节能减排技术,还包括油气资源、煤的清洁利用、煤的清洁等。(3)去碳技术。比较典型的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技术。目前在农业领域中发展低碳技术的主要措施有:(1)开发与利用生物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支持与引导农民运用沼气技术,降低污染同时还能提高农村能源的整体利用率。(2)发展农村“三废”、畜禽污染物、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公害技术,做到低排放或零排放。(3)提高灌水利用技术,改造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立体、多样化循环农业、节水、节肥农业。(4)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广腐熟有机肥的使用,减少农用化肥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研发与引进无害化的生物农药或低残留、低毒、低污染及高效的化学农药,减少农药与化肥对土壤与水质的污染[10]。(5)倡导“绿色革命”,增加植物、动物优良品种的利用率,通过科技化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绿色农业。(6)开展耕地整理工作,填补耕地资源不足的匮缺。(7)加大对农村农民的低碳技术与理念的培训力度,建立低碳农业示范区,让农户自愿走向发展低碳农业的道路上来。
[1] 崔和瑞.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4,(3): 94~97
[2] 刘北桦. 强化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工作 积极推动区域农业协调发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3): 1~5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5
[4] 周玉新. 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农业经济, 2011,(4): 3~5
[5] 王殿安, 王凤羽.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农业经济, 2011,(12): 25~27
[6] 许广月.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经济学家, 2010,(10): 45~49
[7] 尹昌斌, 周颖.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展望.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 16(6): 1552~1556
[8] 周中仁. 北方农村“四位一体”模式调查研究.可再生能源, 2007,(4): 89~92
[9] 黄国勤. 中国农业发展研究——现状与问题.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3): 10277~10280
[10]周玉新. 南京市发展设施农业的 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乡镇经济, 2009,(10): 18~20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 CARBON ECONOMY*——AKING GUANGDONG AS AN EXAMPLE
Ling Hong
(Nanhua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China faces the challen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ecome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Guangdong province was took as an example to construct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low emission, low pollution, low investment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The chang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 was analyz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 carbon economy, and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summed up, for example,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declined gradually,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as more and more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s happened frequently, soil erosion increased, forest ecological system was fragile, farmers education degree was low,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and the transformation speed was slow. Finally, it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including transforming the mod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uch as developing circular agricultural economy, ecological agriculture,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establishing low-carbon energy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the capability of the workers. This w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other region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
Guangdong province;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 circular agriculture; low carbon technology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936
2015-07-15
凌红(1980—),女,湖北黄冈人,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运行。Email: 48318806@qq.com
*资助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社科项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CYYB2013028)
F327
A
1005-9121[2016]09-02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