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伦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州 510507)
·问题研究·
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探析*
——以河南省为例
李义伦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州 510507)
粮食价格对农民收入至关重要,是农民维持基本生活的重要保证。文章在分析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民收入的构成,并对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增收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波动会影响农民收入水平,进而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 粮食价格下降,会促进非农就业的工资收入,进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粮食价格波动对相关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小。并从加强政府引导、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粮食价格稳定长效机制、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稳定粮食价格的关键策略,以期为我国粮食安全及农民增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粮食 价格波动 农民增收 粮食安全 非农收入
我国幅员辽阔,但由于境内山川、沙漠及盐碱地分布广泛,可耕地面积较少[1],因此保证国家粮食供给一直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粮食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尤以1994年和2004年的粮食价格高涨最为明显[3]。罗万纯等[4]研究认为,我国粮食价格体系已经成长为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体系,粮食价格除了受国内粮食产量及供需关系决定,还受到政策价格、国内外市场价格、议购议销价格、销售价格以及零售价格等诸多方面的影响[5]。随着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行,市场化作用在粮食流通过程逐渐加强,导致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幅度逐渐变大[6]。粮食不仅作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食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及牲畜饲养原料,因此粮食价格的剧烈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7],同时粮食价格的波动也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稳定[8]。因此,探究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增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9]。文章以产粮大省河南省为例,通过分析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以及粮食增收的影响,为保证粮食供给和稳定农民收入打下基础。
图1 我国小麦产量以及价格走势
我国粮食价格体系非常复杂,包括政策价格、国外国内市场价格、收购平均收购价格等。1978年,我国开始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市场机制逐步确立,市场作用逐渐增强,使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而到了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粮食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不变,其中小麦价格较为稳定(图1)。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粮食交易逐步市场化导致粮食收购价格大幅度提升,其上升幅度最高达到80%,随后国家对粮食价格实行定价收购,这一期间粮食价格提高大约20%左右。随后自1989~1993年我国粮食价格逐年下降,这一趋势直到1994年上半年才有所缓解,而在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基本与粮食价格呈现负相关关系[10]。
1990~2005年,由于国家政策的逐步引导,我国粮食产量逐步提升,大豆、玉米、小麦价格基本稳定,并且在同一时期由于国际粮食价格下降,使我国粮食价格在国内补贴政策扶持下波动性不大,但2008年,由于国际市场粮食需求量大幅提升,我国粮食价格逐年升高, 2012年达到最高峰值,之后又开始下降。整体看,我国粮食价格波动性受国内外市场影响较大。
表1 2012~2014年家庭性收入的结构组成及所占比例
表2 1990~2014年河南省农民收入及其构成
作为我国的产粮大省,河南省粮食产量及价格对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对河南省农村地区农民收入进行实地调研发现,河南省农民收入构成主要包括为家庭性经营收入、外出务工收入及土地租金收入三部分。
2.1 家庭性经营收入
家庭性经营收入主要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以及非农业的收入。从图1可以看出,在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构成中,农业占有比例最高, 2012~2014年分别为70.12%、69.45%和66.23%,基本占农户家庭收入的六成以上。而在种植业结构中,粮食作物对农民收入贡献水平有降低趋势, 2012~2014年分别为34.8%、31.72%和28.34%。经济作物虽然占比较小,但收入水平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同时从表2也可以看出,河南省2014年农民家庭性收入达到68.3%,因此家庭性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2.2 外出务工收入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居民已经从过去单纯从事农业生产向工农业并重的发展方式转变[11-13]。通过表2可以看出,从1990年至今,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中外出务工及其它非农业收入所占比重逐年升高,从1990年的17.9%跃升至2014年的83.2%。通过对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数目调查发现,从1995年以来,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数目逐渐增加(图2),到2014年达2 620万人,且外出务工收入也在逐渐增长,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2.3 土地租金收入
受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提升较慢,导致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农村地区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大量土地闲置,因此,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一些租金,这一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留守农民农业收入[14]。目前随着经济发展河南省农村地区农民租金收入区域多元化,租赁收入上涨势头凸显。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河南省农村居民租金收入形式趋于多样化,不单纯局限于对土地经营权的出租,同时也包括对土地承包权及以此为资本的投入性出租。
图2 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数目随时间变化
图3 河南省进城务工农民增长速率以及消费增长速率
作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区,河南省粮食作物收入仍然是农村地区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15]。当前,由于国家粮食收购价格偏低导致河南省许多纯农户年收入持续降低,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增收影响分析至关重要。
3.1 家庭种粮收入波动
家庭种粮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对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影响。(1)1979~1996年,国家3次对粮食收购价格进行调控,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激发了农民种地的热情,直接刺激了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河南省等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持续增高。根据国家统计年鉴, 1985年,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比1984年增长18.7%, 1988年增长了14.8%, 1994年增长了35.9%。(2)在1997年以后,由于粮食价格的下降,使主产区的农民收入显著下降,如: 1998~2000年,全国农产品价格收购指数分别比上一年降低8.1%、12.4%和3.8%。其中, 1996年,河南省农民每卖1kg粮食,可以获得1.46元的收益,而2001年,粮食就变成1.02元/kg,比1996年减少0.42元农民人均收入减少134元。(3)2003年开始,我国粮食价格出现较大波动,主要体现在玉米、水稻、小麦等大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然而这种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引发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其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已经不完全依靠粮食价格上涨得以保障。(4)2008年,受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又持续走高, 2012年达到最高峰值,之后的粮食价格又开始回落,对农民收入也构成一定威胁。
3.2 外出务工收入波动
当粮食价格处于低迷阶段,仅仅靠家庭性经营性收入很难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因此,非农就业的工资收入就成为农民收入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收入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同时,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农村地区大量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就业。通过图3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河南省进城务工人数几乎以每年近9.43%的比例快速增长。但是通过对进城务工人员消费支出的统计表明,其消费支出增长速率约以每年13.5%的比例增长,导致农民实际收入呈现下降趋势。
3.3 工业产品价格波动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全国各行各业的生产带来影响。粮食作为工业生产(例如酿酒、食品加工等)的原材料,粮食价格的波动也将影响相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随着工业产品价格的上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工业产品,例如机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会随着上涨,进而增加农民的粮食生产成本,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
4.1 加强政府引导
针对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现状以及我国粮食价格走势,首先应从政府层面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粮食生产进行引导。以河南省为例,在粮食种植过程当中,政府部门应对近几年来的粮食作物价格走势进行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作物。其次,对粮食等农产品的收购应制定适宜于本地区的最低收购价格,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最后,应结合供给制结构性改革,鼓励具有优势资源的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水平。
4.2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年提高,因此粮食生产应根据我国居民需求水平出发,注重产业化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方面可以带动农民就业,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还应推进“基地+农户+企业”等现代化发展模式,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3 建立健全粮食价格稳定长效机制
粮食价格的稳定增长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粮食价格稳定长效机制。一是要推进粮食领域的结构性改革,处理好市场需求和粮食供给之间的关系。推动河南省粮储机制改革,完善粮食价格市场机制,确定最低收购价格。二是政府部门应加大给对农民直接粮食补贴力度,积极引导多元化收购市场的加入。三是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将粮食生产、销售、期货等与国际市场接轨,强化粮食收购、批发市场价格及经营者价格的监测预警,确保农民的基本收入。
4.4 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因此要建立粮食仓储设施保护制度,提高粮食的贮藏能力。对于新粮,国有粮食企业应该优先收购,同时鼓励加工企业积极收购粮食,政府可给予一定政策优惠,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国库仓容的紧缺问题。此外,还需做好粮食产销对接和物流建设,在实现“口粮安全,谷物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估计农业粮食企业“走出去”。
4.5 加大对粮食保险的支持力度
由于粮食作物的种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健全和完善农产品价格保险政策,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如:政府可以承担50%,保险公司承担30%,农户承担20%的风险比例。同时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逐步提高对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比例,取消产量大县的保险补贴,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农的积极作用。
4.6 加强对农民进行科技种粮培训
科技种粮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贡献。为加快发展农业经济,需加强对农民进行科技种粮培训,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聘请高校农业专家、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科技种粮培训。对手机遥控浇灌、土壤墒情监测、自动配比水肥比例等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应做到“手把手”,“零距离授课”,确保农民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通过网络、报纸、科教频道等方式宣传科技种粮优势和效果,让农民不断了解科技种粮的必要性,使农民真正走进科技种粮道路。
[1] 毛伟, 赵新泉.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ARCH效应研究.统计与决策, 2012, 18(15): 126~129
[2] 张国秀, 罗春香,杜丞香.对当前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现代农业科技, 2010, 9(2): 375~379
[3] 李正辉, 路芸,何融.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研究——基于小波分析.调研世界, 2013, 11(5): 39~41
[4] 罗万纯, 刘锐.中国粮食价格波动分析:基于ARCH类模型.中国农村经济, 2010, 34(4): 30~37
[5] 庄岩.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义误差分布的ARCH类模型.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2, 12(6): 59~65
[6] 龙翠红. 中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教育不平等的相互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1, 16(5): 138~144
[7] 郭英, 曾孟夏.中国农业支持与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再思考——基于整体性的多变量协整系统.经济问题, 2011,(11): 77~81
[8] 王睿, 黄森.农村资金投入与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基于1992~1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研究, 2010,(1): 246~249
[9] 赵娜.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3(10): 94~96
[10]李晔. 河南农业收入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河南科学, 2010,(2): 44~57
[11]曹协和, 黄革,石海峰.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及当前关注的问题.武汉金融, 2011,(10): 46~48
[12]张大东, 端木斌.浙江省种植业发展对策的思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9, 30(1): 26~32
[13]李婷婷, 张安良.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的动态关系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11, 45(33): 6~9
[14]张伟. 河南省粮食增长态势——潜力与战略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 33(2): 22~26
[15]朱金华. 驻马店市驿城区增加农民收入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现代农业技, 2011,(6): 397~399
THE IMPACT OF FOOD PRICE FLUCTUATION ON FARMERS′ INCOME——TAKING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 Yilun
(Guangdong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Guangzhou 510507,China)
As the main income source of the farmers, grain price is crucial to the overall income of farmers throughout the year, which is the key to maintain the basic living standard of the farme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of China′s grain prices′ fluctuation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of the farmers′ income, and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the food price volatility on farmers′ inco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grain price fluctuations on farmers′ income mainly concentrated a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fluctuations in food price could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level of farmers′ income; second, the drop of food price would stimulate the increase of non-agricultural income; third, the fluctuations in food price had little impact on the price of industry products. Finally,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make food prices stable, which included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guidance,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long-term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ain circulation system, etc.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food security and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food; prices fluctuation; farmers′ income; food security; non-agricultural income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917
2015-07-17
李义伦(1972—),男,河北沧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产业经济、国际贸易。Email:hbczlyl@126.com
*资助项目: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规范建设及特色改革的研究”(201401173)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4年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创新强校”工程2014~2016年建设规划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CQ20140404)阶段性研究成果
F323.7; 323.8
A
1005-9121[2016]09-0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