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如俊
儿子做作业时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题目是:把7棵小树平均种成6行,每行3棵,应该怎么种?儿子向爸爸请教,爸爸看了题目也不懂,却对儿子说“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再想想!”说完就走开了。
不一会儿,爸爸再次来到儿子身边问:“想出来了吗?”儿子摇摇头。爸爸胸有成竹地告诉儿子: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边的中点和三角形的中心各种一棵小树。儿子画出图一看,兴奋地跳起来:“爸爸真厉害!”。
儿子怎么也不知道,爸爸是去了卫生间,用手机上网查找到答案的。
爱面子的爸爸绝不止这一个,也不仅仅在学习指导时。日常家庭亲子互动中,好多爸爸妈妈习惯了扮演高大上的角色,在孩子面前做高大上的角色示范。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强父母、弱小孩”,孩子的弱小感一次次累积,易变得自卑和负性情绪。
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向孩子聪明地示弱,借以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能量呢?父母越强大,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懂得向孩子示弱反而能成就孩子的“强大”。
示弱并不是软弱,示弱是一种智慧。
真一点——“给孩子半小时,让孩子强大”
真实的人一定是有缺点的人,父母如果能够在孩子面前有那么一点不完美,有那么一点软弱,孩子才感觉到真实可亲。
建议父母经常给孩子半个小时的亲子时间,在这半个小时里,父母不要“端”,要放下成人的架子,与孩子打闹成一团,任凭孩子扮演强大的角色“驾驭”自己,以释放孩子在成人世界中积累的弱小感,建立自信并激发潜能。
懒一点——“妈妈有点累,帮妈妈倒杯水”
妈妈下班回到家,坐在沙发上休息,想喝水又不想动,于是呼唤孩子:“妈妈有点累,你能帮妈妈倒杯水吗?”孩子十分高兴,很快端来了一杯热腾腾的绿茶。妈妈患了感冒,告诉孩子:“妈妈一点劲都没有,今天的午饭你可要自己做了!”孩子不但自己做了饭菜,还跑前跑后地照顾妈妈吃药。
生活中,勤妈妈会受人尊敬,懒妈妈则会被人瞧不起。但是,勤快妈妈养育出来的孩子可能会很懒,因为妈妈太勤快了,孩子什么也不用干,什么都没学会。做一个懒妈妈,孩子可能正好相反。
笨一点——“这道题爸爸真不会,我们一起想”
很多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习惯于向父母求助,“妈妈,这个字念什么?”“爸爸,这道题如何解答?”这时多数父母都会积极配合,有时甚至不懂装懂,好像不回答不能显示自己的水平,被孩子瞧不起。
开头那位爱面子的爸爸其实可以示弱:“这道题爸爸真不会,我们一起想。”和孩子一起从“一棵树要顶几棵树用”的角度讨论思考,解决问题,这样既不丢面子,又增加了孩子思考的机会。
退一点——“这件事妈妈说不合适,你得自己说”
女儿在班里受了委屈,想告诉老师,却没有勇气。回到家,想让妈妈给老师打个电话,妈妈问明原委,轻声对女儿说:“这件事妈妈说不合适,你得自己说给老师听。”女儿磨叽了好久,终于决定次日早读课之后,到老师办公室说。第二天中午,女儿放学一到家,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告诉老师了,老师还夸我做得对!”
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害怕与人交往,本来该自己去做的事情,却找爸爸妈妈帮忙,这时父母最好示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处理,几次过后,孩子不仅交往能力会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增强。
软一点——“你打算看到什么时间?说话要算数”
放学回家,毛毛家庭作业没做好,就去开电视看。爸爸厉声说:“先把作业做好,否则不许看电视。”没想到毛毛来了驴脾气:“我偏要看,我偏要看!”爸爸顿时上火,上前就把电视关了,结果父子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如果爸爸意识到关电视会引起父子冲突,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从而智慧地示弱:“那你打算看到什么时间?说话可要算数!”在毛毛说出什么时候做作业后就不再言语,事后再与他讨论做作业和看电视的先后关系,冲突就会避免,父子关系就会融洽。
月亮暗下来,星星就是光。